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乔婉和老太太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家里的女眷在院子里并不出去。
最重要的是乔婉明白顾聿安现在是县太爷。
那么他们这豆腐生意就不好做,不然就变成与民夺利。
更重要的是,县太爷的夫人居然摆摊儿卖豆腐,名声也不好听。
可以开个小铺子让别人打理,但是乔婉和老太太要亲自上,这个是绝无可能。
而且不清楚现在是啥状况,他们轻易的去弄一个铺子摆摊儿,那肯定是找死。
吉祥和乔小弟两人这两天进进出出还别说,真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原来这个地方的确是很穷,就在漠北的范围之内,这里也属于最苦寒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年冬天差不多有七个月。
温暖的季节只有五个月。
这里的粮食只产一季。
又因为这里天寒地冻。
但凡有权势的官员都不愿意来这里,来到这里的官员大多数只是为了凑合一点儿政绩,然后转到去往更富足的地方。
大家对于这里没有归属感,所以所谓的政绩看起来花团锦簇,实际上没有落实到老百姓身上。
每任县太爷在这里刮地三尺,搜刮银两,贪污受贿。
没有一个办实事儿的。
这里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种地是吃不饱肚子。
就算是风调雨顺,蛮子也会过来抢粮食。
中午的那点儿粮食一大部分都进不了他们的肚子,税赋又很高,但凡一任县太爷上任就会有各种名目的税费摊派下来。
老百姓几乎是民不聊生,自然就怨声载道。
而在这里,县太爷的权利自然比不上这里驻军的将领。
毕竟这里是漠北,防守外敌才是他们的要务。
这个小小的县城有500驻军。
所以县城里的势力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以县太爷为首的各类文官。
另外一派则是驻军的董统领。
500驻军的首领则姓董。
人家手里握着兵权,自然对县太爷不以为意。
几任县太爷在这里都不干实事儿,这位董统领反而是在漠北这地方已经扎根了十多年。
两相一比较自然,谁胜谁劣,一眼就能看出。
而董统领则是那个地头蛇。
董统领显然对于这些文官十分看不上,据说这里的兵营驻军和县太爷手底下领着衙门里的衙役几乎是水火不容。
县太爷手里所有的衙役加在一块儿只有五十几个,不过县太爷手里唯一能拿捏董统领的自然就是朝廷伯拨付的那些银子,粮草。
可全都在县太爷手里。
董统领没有那个资格拿,要想拿到这些东西,只能从县太爷手里拿到。
这也是董统领和县太爷他们唯一能保持平衡的一个原因。
要不然董统领的500驻军一点儿都看不上县衙里的这五十几个衙役。
当然,顾聿安猜想恐怕这几任县太爷在任上莫名其妙的被报暴民袭击而亡,恐怕跟这位董统领应该是有些关系。
毕竟没有了县太爷,就没人在董统领头上作威作福。
据说最长的一位县令大概是在任上待了三年就走。
这三年的时间听说这位县令大人基本上什么都听董统领的,这也才是为什么可以安安稳稳的从这里离开的原因。
顾聿安心里明白,恐怕自己来了这日子艰难。
首先县衙里的人摆出的态度就是那位文书恐怕也不是什么好鸟。
还没等他这个县令来,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手里没人让自己看清楚自己该跟谁一路。
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董统领在一边观望,显然是先看他们自己内斗。
等谁最终赢了,自然董统领再来个渔翁得利。
看起来倒是内忧外患。
文书和衙役们不回来,不过顾聿安也没闲着,他在衙门后院儿的公房里翻看那些档案文件。
乔婉帮着他在公房里彻夜不停的查阅那些案卷。
从里面有整个衙门的财务状况,粮食状况当然是账面上的。
实际情况得开库房才知道。
看到的器械以及整个县里的人数,商户数以及周边的村子人数。
两人看完都有点儿苦笑,还真是一个穷地方。
哪怕就是一个小县城衙门,账上居然只有一千两银子。
这里人口数倒是不少,周边的村落人口加在一块儿足足有1万人。
粮仓账面上显示有两万斤粮食。
但是这粮食里面有1万斤是一个月之后就要拨付给董统领他们的军粮。
可是按照目前账面上的数字来说,本来库房里应该还有库存的粮食至少3万斤。
也就是说账面上现在已经不平了,据账面上显示,应该是这几年灾情严重,没办法上头就让他们开仓赈灾。
可是开仓了,粮也放出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