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一百零六章:学堂老儒
“这位公子听口音不太像镇江道人士。”
老丈迟疑片刻。
“没错,我们是从北边来的。”
他点头。
老人家道:“今年虽说大明朝给咱们各个州府都减了赋税,但去年的收成大多已经被镇北王给征了去。”
老丈叹息:“往昔年头,一家出一丁,若是没有壮年,便要出少年和老年,咱们镇子,最开始也是方圆百里的大镇,被抽了十年丁,至今所剩无几。
实不相瞒,小老儿早些年膝下也有一儿一女,后来女子远嫁,儿子参军,自此音讯了无,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既然如此,老丈为何还要这般热情招待我们?”
东方白好奇。
“哈哈,我不恨明人。”
老人家苦笑:“自打明军来了之后,我们的日子反而好过,赋税所剩无几,还分了不少士绅的田地,今年秋末,县里还运来了许多灾粮。
今年虽说日子不好过,但明年勤劳些,肯定要比现在好,也算是有了盼头。”
“老人家,您这话算是说对了。”
林290轩笑道:“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有盼头,只要你们不负大明,大明便不会负你们。”
“公子这份气度,难不成是官家人。”
老丈人惊讶。
“老丈只需知晓,你我皆为明人便可。”
他并未解释。
留下两锭纹银,取了两篮子菜,牵着那头羊走出院落,还顺带捎了些柴火,和众人一道,朝着老丈指点的书院走去。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便对林轩造成很大的触动,这天下的百姓,不管是唐魏还是大明,想要的,都只是俭朴的生活。
饿食粮,寒穿衣,春种五谷,秋收稻麦,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偏生就是这么一点简简单单的愿望,却穷尽几千年而不可得。
古往今来,王朝更迭,帝王将相争权夺势,到最后,苦的还是这天下的苍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
牵着骏马,出了小镇,走在泥路上,周围杂草丛生,寒风拂面。
“这天下确实该一统了。”
(ahdj) 他轻声道:“大争之世,虽精彩纷呈,却是以万千血骨铺垫而成,乱了几百年,百姓也该过过安稳平淡的生活了。”
“大丈夫之志,岂怕山高路远。”
东方白明眸一笑,柔声道:“我相信你能做到。”
“那可不,我也相信。”
老白点头:“小轩加油,早些结束这纷争的乱世。”
“是滴。”
掌柜的道:“等以后天下太平,额滴客栈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谈笑间,便走出去老远,平湖侧,隐约能看到一点昏暗灯火,迈过木桥,走到近处,才看清,原来是一处草堂,大致就是老丈口中的学堂。
倒是宽敞,依山傍水,沐着朦胧月光,于平湖中倒影出三三两两的暗影。
门前有长青木,草堂简陋,无牌无匾,就只有一个木头搭建的大门,有些年头。
篱笆外是开垦出来的菜地,一片翠色,在月光下,散发着玉光。
地中又有几颗果子树,只剩下几片凋零的黄叶在晚风中摇曳。
“想来这位书院草堂的主人也是个勤恳之人。”
东方白开口。
“走吧。”
林轩率先迈步走进去,盖因有过路之人,都是在这草堂里借宿,他便没想到有太多的规矩。
阿大四处看看,每间草堂外面看着破败,实则内里却很干净,虽说简单许多,但勉强算是个不差的住处。
又靠着平湖,起身便能看到山湖之景,抬头便能看到满天星辰与。
迈过三四座草堂,去往书院深处,有见大的茅庐,里面亮着灯火,茅庐无墙,四周以竹帘悬挂,隐约可见其中一道身影,正在诵读着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散漫的声音入耳,莫名的与这湖景夜色相辉映。
“阿大,阿二,老白,你们将车上的褥子拿到草堂里摆放好,秋兰,无双,你们准备些晚饭吧。”
林轩轻声说道,随即何东方白并肩朝着茅庐走去,想拜访拜访这位挑灯夜读诗经的老先生。
于台阶前停下,朗声道:“远客不请自来,在书院借宿一宿,还望先生勿怪。”
数息之后,诗经之声散去,却听得一道苍老的声音自其中传来。
“既然是客,自去住下便是,外面有菜,厨房有柴有米,吃住了,明儿走的时候,收拾一番就可。”
这声音带着两分随性,三分洒脱。
林轩回道:“客随主便,那我便不客气,若是不嫌叨扰,可否进庐一叙。”
“嘿嘿,你这小家伙,当真是个顺坡下驴的小子,怎地吃住还不够,非要来看看我这老头子长什么模样。”
草庐里的人笑道。
“多是好奇,先生秉烛夜读,想来必定是饱学之士,自是想见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