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不是这样……”姌姀用洁白的牙齿咬住嘴唇,下嘴唇咬出一排齐斩斩的齿印,她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孟家院子里添乱,她弯腰捡起地上的手提包递到陶秀梅的手里,吞咽一下嗓子,克制住心里的愤懑,细声细语地说:“妹妹,你误会婆婆了,她老人家呕心沥血照顾粟儿为了什么,难道只是因为粟儿是孟家的后嗣吗,不单单是这样,婆婆爱护咱们的孩子,也就是疼爱你我呀。”
“哼,姐姐真是长了一张巧嘴,孟家几辈子单传,粟儿是她的孙子,她不照顾谁照顾啊?”陶秀梅从姌姀手里夺过包挎在右胳膊腕上,嘟囔着鼻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她是想让粟儿为她养老送终。”
姌姀不愿意理睬自以为是的陶秀梅,她往门口走了一步,奚落道:“今天妹妹浓妆艳是准备上街吗?俺是个泾渭不分的家庭主妇,你与俺徒废唇舌,真是白白浪费大好的时光。”
陶秀梅听出姌姀话里有话,她眼睛里闪过一丝冷笑,撅起嘴巴干笑了两声,“咱们姐妹好久没在一起坐坐了,姐姐如此不待见俺,难道是俺打扰姐姐的好事了吗,刚才俺看到你手里拿着信牒,是谁写的信让姐姐如此伤心呢?”
“是俺父亲寄来的信,他想让俺回青岛住些日子。”姌姀叹了口气,似乎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上,父亲曾说,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她没有大智,无法面对陶秀梅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
“父亲来信说即为人妇,天涯海角唯君安,既为人母,安于室,相夫教子。”
“你,你什么意思?你是说俺不守妇道吗?”陶秀梅意识到口误,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来,她只能孤注一掷,猛地跳起身来冲到姌姀身前,举起了巴掌,恶歹歹的眼珠子灼灼逼人,“俺开戏园子是为了咱们孟家好,你瞧瞧,孟家在码头上有三个铺子,产业在赵庄数一数二,自从公公死了,婆婆每年只给咱们一百块大洋,这点钱够干什么的,不像某些人会溜须拍马,从老人那儿诓骗的零花钱也比俺的月份钱多,那种如蝇逐臭的事情俺陶秀梅做不出来。”
“陶秀梅,你想做什么?”姌姀伸手抓住陶秀梅高举的巴掌,瞪大了愤恨的瞳眸,是这个女人让丈夫的颜面扫地,被左邻右舍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对于一个男人是何等的羞辱?她越想越生气,面容涨得通红,额头沁着汗珠子,双眸像黑夜里闪耀的星星刺眼。
陶秀梅冷笑了一声,把嘴靠近姌姀的脸,眼珠子提溜转,“姐姐这张脸真好看,俺五个手印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敢?!”姌姀扭开脸,避开陶秀梅的臭嘴。
余福看到了东厢房门口发生的一切,他把长褂衣摆塞进后腰里,举着镰刀急冲冲窜到了长廊下,直奔东厢房,嘴里嘟嘟囔囔:“不嫌寒碜的臊货,在外面做了苟且之事还如此嚣张跋扈。”
“余福,你手里攥着镰刀做什么呀?”长廊北面传来了孟祖母的吆喝,“瞧瞧你慌里慌张的样子,火上房了吗?”
余福连忙收回脚步,抬头看过去,孟祖母手里拄着拐杖站在月洞门口,孟粟手里拎着个小马扎蹒跚在老人的身后。
“余福,听说你要编席子,好,好,俺的炕席也碎了,也该换新的了,只不过,看着你手里明晃晃的镰刀俺发怵,快放下,放下。”
“老太太,赶明儿俺用镰刀去河沟多割些芦苇,晒干了劈成篾子,给您编一领新席子。”
“劳烦你啦,你心灵手巧,还能吃苦耐劳,给俺孟家节省了不少钱,咳,老太爷活着时有交代,你们两口子就是俺孟家的人,身份地位在俺儿子之上。”孟祖母往前磕绊了两步,昏花的眼神瞥视着东厢房,嘴里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刀刀见影:“余福,从今以后你不必拘礼,谁敢在你面前撒泼放刁,你可以动用家法伺候,哪个敢不听你的话,你跟俺说,俺绝不轻饶。”火房里,黄忠坐在灶台下面,他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往灶堂里添加着玉米秸,火舌舔舐着黑乎乎的灶口,映红了他的脸,一溜溜汗珠子沿着他的面颊滚滚而落,他的眼神里闪着星星之火,额头镌刻着心事重重,前天晚上大家商榷袭击沙河街鬼子的宪兵队,炸毁鬼子在火车站的仓库,扰乱鬼子的布署,为浅滩坝口的游击队争取有利时机。
黄忠要求回坊子区矿与顾庆坤并肩作战,孟正望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是个未知数,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自从妻儿被张喜鹏杀害,他活着已是一具行尸走肉,死之前不能见敏丫头最后一面,他感到遗憾,更多的是愧疚,辜负顾庆坤的托付。
锅台的盖琏上冒着一缕缕蒸气,顺着敞着的门洞子钻出了屋子,在门檐上氤氲,黄忠抓起门后的捅火棍子,准备封了灶口,耳边传来了姌姀的哭泣声,他的心像被教堂的钟撞了一下,猛地一颤,思绪千丝万缕地缠绕在一起。
自从他来到孟家,没看到大太太发脾气,眼睛不笑也含着笑,举止、言谈流露出一种高贵与优雅,模样温柔恬静,她经常与余妈陪着老太太一边有说有笑,一边穿针引线,婆媳、主仆的感情在千针万线里穿连到了一起,当她知道余福家二小子再也回不来了,一个人跑进了大车院伤心哭泣,不是老太太去喊她,还不知道她能哭多久,从那天以后她的脸上多了忧郁。
“姌姀是个好女人”这是老爷在酒桌上说的话。
每每听到这句话,黄忠都会想起自家的婆姨,潸然泪下。
婆姨自嫁给他那天没享一天福,白天黑夜操劳不息,他每天踏着晨曦下井,踩着暮霭回家,无论多晚,婆姨总会提着马提灯站在院门口等他,远远看过去,她的身影投在旁边的断墙上,身材不高不矮,头发梳向脑后,盘成一个拳头大的髽髻,脸上不施脂粉,天生丽质,一件款式不合季节的花布长褂勾勒着她纤细的身段,一条灰布长裤盖着脚面,脚上是一双掉了色的绣花鞋,整个装束与她的年龄不相称,不到三十岁显得老成很多;婆姨脾气很好,每逢他喝醉了被工友架回家,她也不会发火,热情地招呼工友屋里坐,家徒四壁,屋里除了一铺大炕,只有几个树墩子,没有一个像样的凳子,即使这样,每件家把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婆姨喜欢干净,做事细致,煤色的衣服被她洗得泛白;她手脚勤快,天不亮起来给他做饭,送他离开家门后,摸黑去火车道捡一捆劈柴回家。
想起婆姨的贤惠,黄忠心疼,他的拳头攥成了铁锤,牙齿咬出了血水,疼与痛交织在一起,眼泪冲出了眼眶,作恶多端的张喜鹏被吕安杀了,还有比张喜鹏更恶毒的日本鬼子,他们的三光政策下冤魂遍野,有的老百姓无路可走,只能躲到深山老林,衣不蔽体、饮鸩止渴,在自己国土上受外人欺负,何等的耻辱?家仇国恨必叫血来还。
风刮擦着院井的苹果树,散落一簇焦黄的花瓣,席卷着地上的玉米秸,黄忠用衣袖抹抹脸,把最后一绺麦秸子搉巴搉巴塞进了灶堂,用火钩子封了灶口,站起身走到东墙根的水盆架前洗洗手,径直走近操作台,台面上放着一个簸箩,里面盛着焙干的鸡蛋皮,旁边杵着个蒜臼子,似乎看到敏丫头站在旁边,向他喊“黄叔叔”。
在敏丫头踏进孟家院子之前,黄忠从没有笑过,痛苦锁住了他的眉梢,不知为什么,与丫头三个多月接触下来,他心里突生了一份父子情,丫头的一言一行牵动着他的心。
“黄叔叔,俺爹是好人吗?”这是丫头经常问他的话。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