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06章
“爱卿在朕心中的地位,不是这些人可以撼动的,他们不懂。”
隋帝看着杨羽,目光变得极其的柔和。
杨羽闻言一头雾水。
我的好陛下啊,别说其他人不懂了,俺也一样!
懂什么啊?
莫非这里面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还是说……
真如那些闲言碎语说的那样?
隋帝是我爹?
不是吧?
这具身体的记忆里面,杨羽分明就是一个孤儿!
“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杨羽没有细究,把注意力引到了其他事情上来。
方才他进来的时候,看到了隋帝脸上难看的神情,定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
“近来各地……”
“爱卿,此事你可有什么办法?”
隋帝叹了一口气,随 后将关陇和河南各郡县发生旱灾的事情说了出来。
其说完后看向了杨羽,眼中隐隐有一些希冀。
此次杨羽给了隋帝这么多的惊喜。
兴许这次也会有什么对策?
“旱灾?”
“陛下,此事解决起来倒也不难。”
杨羽沉吟了片刻,心中已有定计。
“哦?快快说来。”
隋帝闻言神情一震,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杨羽正要开口,却是被其打断了。
“来人!取笔墨来!”
“罢了,爱卿,朕为你研磨,你且写下来。”
隋帝很是紧张,亲自拿来了笔墨纸砚。
杨羽见状虽是有些惊讶,但是也不矫情,当即边说边写。
“微臣此番有四计。”
“这第一计,开放义仓,救济灾民。”
所谓义仓,事实上便是公益性的粮仓。
由官府设立,让百姓在丰收年将盈余的粮食存到里面。
待到发生了水旱灾祸或是其他天灾**,百姓难以为继的时候再取出来分给百姓,以躲过难关。
说起义仓,还得提起隋帝杨广的老爹,杨坚。
隋朝建立之处,百业待兴,大隋又遭遇了连年的灾祸,使得各地饥民遍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文帝应长孙平参奏,在古人“耕三年而余一年之积,作九年而有三年之储”的基础上,号召天下百姓将粮食存到义仓以备不时之需。
旨意一出,天下百姓纷纷响应。
不出几年,各地义仓里面的粮食便堆积如山,天下一副富足景象。
但是杨坚这家伙不厚道,且抠门!
后面将天下义仓管控了起来,大肆建造义仓,还强制百姓上交粮食。
原本粮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百姓的,官府只是代为管理。
到了后面却变成了百姓只有所有权而没有了使用权。
有了灾祸,百姓想要取粮食?
不好意思,没有!
想要开义仓?
不好意思,先问过皇帝才行!
百姓要饥饿到处闹事?
且先给一点点!
可以说,大隋的富足,变成了朝廷国库的富足,而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开放义仓,能解决灾祸?此计只可解燃眉之急。”
隋帝闻言,稍稍点了点头,却是不太满意。
能当上皇帝,杨广也不是一个庸人。
开仓放粮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也的确这样做了,最后却是收效甚微。
“……”
“陛下,据微臣所知,灾区各地义仓中的粮食足以让百姓支撑许久。”
杨羽瞥了隋帝一眼。
好家伙!
莫非他不知道自己老爹留下的家底有多丰厚?
不知爹富杨某人?!
文帝时期留下的粮食有多少?
后世的李唐前期都在一直吃大隋留下的粮食!
若是没有大隋留下的那些粮食,兴许唐初接连的水灾、旱灾、蝗灾等等这些灾害,就够李渊和李世民喝一壶的了!
贞观之治也有可能推迟很多年才能出现!
隋帝闻言,低下了脑袋,若有所思。
难道大隋粮仓当真这般厉害?
身为皇帝的他却是不知晓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