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怎麽是我登基[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87章

    见雁萧关挑眉欲问, 游岑极主动解释道:“黛小姐说,那些人同样在此次选官中落选,个个身负真才实学, 若留在天都恐被埋没, 她言道不如将这些人送至王爷麾下,也好施展抱负。”

    言罢, 他起身整了整衣冠,朝着雁萧关深深一拜:“恳请王爷不嫌我们来此太过冒昧,收留这些学子。”

    雁萧关上前将他扶起,目光扫过厅內众人憔悴却又满怀期待的面容, 沉声道:“放心, 我麾下正缺人手,诸位的到来,于我而言正是雪中送炭。”

    屋內众人如释重负, 压抑许久的气氛终于缓和,几欲落下的热泪在学子们眼中闪着光。

    将天都来的一行人安顿好后, 陆从南匆匆去寻雁萧关。

    踏入院门时时, 陆从南抬头便透过窗瞧见雁萧关正望着埋头苦读的明几许,目光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关切。

    屋內, 明几许全然沉浸在书卷裏, 连面前茶盏凉透都未察觉。

    雁萧关轻手轻脚上前,将凉透的茶盏换成新沏的热茶, 动作极轻,生怕扰了对方思绪,随后悄无声息地走到院外透气。

    陆从南见状,忐忑地快步跟了上去,待走到雁萧关身边, 他喉头微动,艰难道:“殿下……”

    雁萧关:“想问莺和之事?”

    陆从南用力点头,声音裏满是担忧:“她才多大,怎麽就掺合到太子和宣毕渊的斗法中去了?”

    雁萧关面上原本带有的笑意瞬间消散,他何尝不疑虑?可他与陆从南同时离开天都,实在无从知晓黛莺和的境况。

    且就算他还在天都,他也弄不清黛莺和的想法。

    黛莺和才刚诞生母亲便离世,她太小了,被他抱在怀裏,轻飘飘的如一团棉絮,他力都不敢使大了,生怕一手将她捏坏。

    他一个孩子如何能养活才呱呱坠地的婴孩?无计可施之下,他求到了黛贵妃面前。

    借着黛贵妃疼爱他,就算他什麽都不肯说,黛贵妃仍然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还将黛莺和安置在了黛府,护佑她安然富贵长大。

    可为着黛莺和的安危,这麽些年下来,他们也只在无人之时才会去悄悄看望她,又匆匆离开。

    相聚虽少,可或许是因着血脉相连,他们从来都是亲近的,此时自然不可能不担心。

    不过转念想到留在京中的陆自心和陆灵珑,还有安置在黛府的人手,有他们护着,黛莺和的安危无需太过操心。

    然而身旁的陆从南早已急得眼眶发红,整个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不安。

    那可是他仅剩的一母同胞的亲人。

    陆从南声音发颤,指尖几乎嵌进掌心:“她都未及笄,怎麽就和朝堂的事牵扯上了......”

    话未说完,喉间已泛起哽咽,不得不別过脸去抹了把眼睛。

    雁萧关望着陆从南泛红的眼眶,记忆突然飘回幼时。那时陆从南刚从大火裏死裏逃生,被他藏在无人问津的冷宫,圆滚滚的身子不出几月便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偏偏懂事得让人心疼。

    总躲在无人能及的角落,唯有他去寻时,才怯生生揪着他衣角跟在身后,小脸上满是挂念,既怕他因频繁探望惹上麻烦,又忧心他刚落地便被送走的妹妹。

    那时他们不过是面对剧变无能为力的稚子,连自保都需小心翼翼,如今......

    他抬手按住陆从南颤抖的肩膀,掌心传来对方抑制不住的轻颤:“你先別忧心,自心和灵珑在京中经营多年,定能护住她。”

    话锋陡然转沉:“明日你亲自写封信,我派最快的信使送回天都。”

    陆从南从未说过,可在他心中,雁萧关无所不能,他说,他便信,重重一点头,他脚步匆匆去写信了。

    .

    雁萧关所说的雪中送炭并非虚言,就说元州眼下最棘手的难题——粮食与土地分配,便让府衙众人头疼不已。

    待游岑极等人休整一日,雁萧关立即便将他们召集在一处。

    听闻雁萧关提出要将土地重新分给百姓,众人惊得目瞪口呆。黛谐贤在一旁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全然忘了自己刚得知雁萧关这个想法时,下巴差点惊掉的窘态。

    也难怪他们这般反应,毕竟在世人认知裏,向来只有人绞尽脑汁攥紧土地,哪有人将到手的土地拱手相让?

    但雁萧关既有令,事情就得照办。

    为了让元州百姓过个好年,雁萧关可是下了死命令:正月十五必须将土地分配落地。

    这不仅关乎百姓生计,更是对前来投靠众人能力的一场大考。

    可土地分配之难远超想象。

    元州土地情况复杂,既有战乱之时荒废多年的无主荒地,也有被豪强巧取豪夺的民田,更有因种种缘故被瓜分殆尽的公田,还有隶属于官衙的官田。

    要将之理清,可谓千难万难。

    绮华迎难而上,带着府裏仅有的人手连日核查地契、走访农户,在堆积如山的旧册子裏翻找线索。

    连日奔波下来,诸多问题浮出水面:许多农户手中仅有祖辈口传的田亩凭记,连张像样的地契都没有。更有甚者,土地早被豪强以“典押”之名霸占数十年,如今农户后代连田垄位置都记不清。

    还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虚报田亩,企图多占份额。

    为了还原真相,绮华不得不发动各乡耆老指认地界,又找来曾参与丈量土地的老人回忆当年情形,好不容易才整理出数十卷土地归属的佐证材料。

    除此之外,量地过程同样波折重重,元州地势起伏,山丘河湾交错,有的田地形状如锯齿,有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