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能在翠溪镇置产的人非富即贵,都讲究个“吉利”“气运”,一听这铺子来历都觉晦气,是个破财丧命的运道,谁还要买?
因此这铺子虽还做着生意,也只是主家勉力支撑。
瑶光听完,觉得奇怪,“他们家欠了钱,难道不能先卖些土地么?”能置产的,肯定地也有。
陈三嫂笑道:“炼师,您不晓得,我们这些山上出身的人,虽早把土地佃给人家种了,可是庄户人家的根儿在呢!土地就是命,谁要卖地,那是败家子儿!便是我刚说的那家老爷子,他自己也知道,若铺子卖了他的病也没治好,接下来就要卖地了,他可没这个脸把子孙田给卖了给自己买人参续命。便他真敢这么做,族里也不答应的!”
瑶光受教了。两间铺子的事显示了古代的宗族势力是如何运作的。
她看平面图上这瑞莲坊的铺子和陈三嫂推荐的那两间十分像,甚至还大了些,前面铺子足有五间屋子,且门口正对着莲花池,就有些动心。问了陈三嫂,得知要价才四百两,就跟薛娘子商量,“我们将这间也买下,如何?”
薛娘子考虑片刻,觉得可行。她们都出家当女冠了,难道不能做点法事转一转风水运道?到时新店开门,做法事搞得热热闹闹的,也有人知道。
再说了,别说翠溪镇了,就连太清宫、皇宫还不是都死过人?难道人家太清宫和皇宫风水不好?
当下说定。一行人随着陈三嫂去看了瑞莲坊、漱玉街的两个铺子,瑶光和薛娘子都很满意。
瑞莲坊铺子的主家等了几个月都无人问津,生怕瑶光她们反悔,当即只收了五十两定钱便叫陈三嫂写了契书,买卖两方和中人一起按了手印,只等明天收了余款,再由陈三嫂将契书拿到山下县衙过了户,这事就算定了。
漱玉街铺子的那间主家倒没如陈三嫂所说的那样好讲价钱,瑶光忖度着,恐怕这家人是觉得她是为了给端王娶侧妃腾位置才被迫出家的,以后她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哪还能惠及他人。
陈三嫂之前夸了口,现在被打脸,不免又羞又恼。瑶光和薛娘子却想,那正好,我们还怕你因为便宜了几十两银子要跟我们攀上交情呢。当下也不再议价,契书上写明了五百六十两纹银的卖价,一样给了定钱。
出了门,陈三嫂给她们道恼,“两位炼师不跟这些小人一般见识。明日叫了高娘子,我陪炼师们坐车去翠谷做耍,再看房子。”
瑶光薛娘子向她道了谢,又额外给了她五两银子赏钱。陈三嫂不接,“炼师们赏小人,本不敢辞的,只盼别因今日之事恼了我。”中人买卖房屋要收买卖双方中介费,按现代说法是收买家成交价的和卖家的,今天陈三嫂做成两笔生意合计近一千两,待契书到县衙盖了章,她就能收到二十两银子,且瑶光还要在翠谷买别院,那里的院子最小的也得一千两起步,这又是一笔大收入,她怕瑶光薛娘子嫌她没用再换了中人,那眼看到手的银子可就飞了。
竹叶笑着把银子塞给她,“只管拿着吧。我们娘子赏人的钱哪有再收回来的。”
陈三嫂这才忙笑着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大富翁这游戏直译过来叫“大垄断家”。
第53章 翠谷一日游
第二天午后陈三嫂和高娘子相携到了灵慧祠。
婢女们将人引进退思居两人见了这院子的气派就是一惊再看到会客室中各色陈设更是瞠目结舌。
她们常和有钱的女冠来往见惯了珠玉锦绣但今天见了瑶光的居所,才知道珠玉锦绣都俗了。人家房中装饰、玩物竟然有好些叫不出名目来且一看就颇有来历。花案上没放花窑、花瓶,只放了一个西洋珐琅自鸣座钟,滴滴答答,香案上摆着青铜斑驳的一只三足小鼎。正堂与炕间、书房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姨娘是个小画手》 50-60(第5/20页)
没隔开,在堂上两排四张玫瑰椅后各放了博物架上面放着各色古董玩器,堆着许多书册、书卷透过博物架看得见书房当中摆着一张花梨木大案,上面放着好几个笔筒,笔架各色毛笔如林一般又有纸镇、水盂、砚台和大大小小的盘子若干。
婢女引着两人进了炕间瑶光和薛娘子在炕上坐着,两人之间放了个黑漆描金线的炕桌炕首有一架三斗炕柜,柜子上是一溜五个芙蓉石小杯子,高低不同有的是海棠式,有的是梅花式,每个小杯中都放着几朵香橼花。香橼花的香气特别,苦香苦香的,在夏日闻起来便觉清净。
两人不敢上炕,再三辞了后方在炕沿欠着身子坐了。
陈三嫂取出和昨日镇上店铺如出一辙的图纸打开,上面画着翠谷的俯瞰图,和谷中七八十家院子的大致平面图。有些院子大小是可知的,但没进去过,不知里面有什么。反正这些也不在售,便不理会。
瑶光选中了两处在售的院落,都不太大,每个只有两进,每进各有四五间房,形状也不规整,大约是就着一旁溪流的走势而建的,一个形似斜着横放的葫芦,大门开在葫芦嘴,第二道院门开在葫芦腰上,进去后院中有个水池。另一间是一个“凸”字形状,大门开在“凸”字底部,前院房子略多些,还能将一辆马车赶进去,后面小院子里也有水池。
陈三嫂指着图上的水池道:“炼师,这是引进的溪水活泉,甘甜可口,两家院子我都去看过,水景做得极好。房子也都坚固,窗户、地龙、暖炕全是好的。”
陈三嫂这图比起瑶光在现代见过的一些古代地图已经详细具体了好多倍,但图纸上画的毕竟简略,还是得亲自去一趟。而且,宋静守和老郡主都说翠谷是个极好的去处,那应该挺好玩的。
高娘子早叫好了车,众人这就坐了骡车,下山去翠谷了。
瑶光上山奉道时也是坐着马车来的,但一路上车厢帘子都垂着,只能朦朦胧胧看到些近的景色,山路蜿蜒,道路两侧大树亭亭如盖,如此而已,且并没朝翠谷这边走。这时她坐着骡车,没人管束,和薛娘子等人一路谈天说地,车窗帘子撩开,骡子跑起来清凉生风,一路绿树山花,山壁上有溪水溪流,石头上生着绿苔,水流从上面流过,宛如断线的细珠帘一般,两侧林中翠盖如亭,鸟语花香,再吃点吴嬷嬷近日特制的糖渍小杨梅,那叫一个舒爽啊。
出发时瑶光特意看了时间,从翠溪镇到翠谷骡车跑了二三十分钟,按照骡车的大致时速估计,两地距离大约是十几里地。尽管其实垂直距离可能只有几百米。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