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祺名字的牌位,回想起从前活灵活现的亲人突然就变成了木板上的名字,突然一阵悲从中来,朱弦忍不住又痛哭了好久。
最后还是朱校堂担心朱弦哭坏了身子,强逼着把她带离了香堂。
朱耀廷给朱校堂和朱弦置办了一处府院,虽然比不上从前的祁王府,但好歹也是一座三进的大宅子,供朱校堂和朱弦两个人住还是绰绰有余的。
同以往朱校桓的儿子们总是会有意或无意间与祁王府保持距离不同,朱校桓死后,朱耀廷似乎一夜之间便没有了这些顾虑。
他不仅把受伤的朱校堂从京城安顿到徐州来养伤,接来朱弦让他们父女团聚,更为这父女俩置办宅院,连宅子里的仆人也都是朱耀廷安排妥当的。
朱耀廷对朱校堂父女的种种照顾,旁人看得见,朱校堂和朱弦自己也看得明明白白。
吃晚饭的时候,朱弦悄悄问朱校堂,如今陛下驾崩了,爹爹是怎么打算的?
朱校堂长叹一口气,压低嗓门说道:“还能怎么办,都已经这样了,左不过就是唯三殿下马首是瞻呗!三殿下靠他徐州的兵把持住了皇庭,如今又压着先皇帝的尸骨秘不发丧,对外只说景皇帝病重,暂时无法理政,万事皆通过内阁与他和大殿下沟通决断。摆明了就是要给朝中压力,叫朝廷众人都请好地给站个队。
且不说他人威势大,人在他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单说我们父女二人承了老三这么多恩,还想跑哪儿去?”
朱弦听了往自己嘴巴里塞了一口饭,没有说话。
她知道依朱校堂现在尚存的影响力,朱耀廷一定不是因为看上了爹爹的能耐才这样做的。在赵麾已经彻底暴露出来的情况下,朱耀廷依然对他抱如此大的善意,不能不说这样的举动也狠狠地打动了朱弦。
“是的!”朱弦点点头,“我们家承了三殿下这么多恩,自然得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朱校堂问朱弦仇辉究竟是去哪里打仗了,听说仇辉与三殿下有过联系,但是为啥朱弦都回来了,他还不回?
听见父亲还在追问仇辉的下落,朱弦无言以对。
仇辉已经不是仇辉了,他叫赵麾,是被爹爹亲手“处死的”赵家五郎。朱弦也不知道现在自己是不是被休了的意思,不过总归是被赵五郎剔除出局了。朱弦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再说赵五郎的事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于是朱弦决定把这件事先放一放,待到某个合适的时机,再与父亲细说不迟。
“他的事过段时间再与爹爹说,今天有些累了,我们两个就好好吃饭吧。”朱弦这样回答朱校堂。
见朱弦兴致缺缺,情绪也不高涨的样子,朱校堂便及时打住了话头。暗道小两口看来还在闹矛盾?不然也不能一个失踪这么久,另一个一回家就心情不好。
见朱校堂立刻不说话,闷着头只顾扒饭,朱弦心里难过,想劝父亲别担心,可又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回家这么久,朱校堂一句都没有再提过杨嬿如和妮儿,不提杨嬿如便罢了,可妮儿也是父亲的女儿啊!想来父亲应该知道侧妃母女二人的事情了。
朱弦知道,父亲一定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好好的一个家,死的死,走的走,落到现在,就只剩自己与父亲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御龙》 120-130(第3/15页)
个人相依为命了。
朱弦伸出手,覆在朱校堂的手腕上,朝他温柔一笑:“爹爹好好养伤,三殿下英勇神武,一定很快就能剿灭叛军,让我们的国家再度安定下来的。到时候,我们祁王府,便又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了。”
朱校堂听了,抬起头,眼底有些湿润,又给他硬生生给给憋了回去。朱校堂的脸上挂着笑,也反手拍拍朱弦的手,说一句:“是的,没事的,没事的,咱们吃饭,吃饭……”
说完,朱校堂给朱弦碗里夹一大块酱香油亮的烧鸡,示意朱弦赶快吃。
朱弦夹起那块烧鸡,一口塞进嘴里,她望着父亲温暖的笑,心底的苦涩却泛滥成了海……
……
朱弦说得没错,朱耀廷果然英勇神武。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朱耀文毫无预警地暴毙于自己的中军大帐,瑾元皇后崩溃了,直接冲到了朱耀廷的府宅来,质问朱耀廷究竟对大殿下做了什么?
朱耀廷说自己不知道这件事,大哥暴毙在他自己的中军大帐,皇后应该去军营里查找罪犯才对。
瑾元皇后自然不信她,揪住朱耀廷的衣领说要让内阁大臣们都看看,堂堂三殿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伪君子。
朱耀廷怒了,以后宫擅自干政为理由把瑾元皇后给抓了起来。再派出徐州的驻军,连夜冲进朱耀文的驻地,收编了朱耀文的军队,并很快发出了卜告,昭告天下:
大皇子已经薨了,死因为大殿下的两名守卫通敌了,想拿下大殿下的头去投奔田义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此拙劣的死亡调查结果,就是忽悠人的。但没人敢对朱耀廷提出质疑,朱耀文一死,眼下手中有权有兵,势力最大的人就只剩朱耀廷了。
很快,臣工里便有好事者伙同数名内阁高官开始挑头,上书恳请朱耀廷及早登储君位,以防再生不测。
国不能一日无君,既然景皇帝病重不能理政,眼下大殿下又薨了,三殿下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国家安定着想啊!
此表文一出,满朝震动,但无人敢再说什么话,因为那几名挑头的内阁大臣,已经细细走访过了每一位朝臣。探听过每一个人的口风,做通了每一位朝臣的思想工作。
终于,在全体朝臣的千般请万般求下,朱耀廷“勉为其难”地登上了储君之位。三日后,朱校桓驾崩的信息传出,举国哀恸。
因战事胶着,在礼部的主导下国丧从简,由原来的二十七天缩减为三天,就连朱耀廷自己,因为他还要带兵打仗,也只参加了朱校桓出殡当日的典礼。就这样,景皇帝的葬礼便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草草结束了。
也正是在朱校桓出殡典礼的当天,朱弦再一次见到了了朱耀廷。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