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至于行, 指的是神武军现有的马匹,在大梁朝,马昂贵稀少, 即便雁萧关手中的大多是老弱马匹, 壮马少之又少,也得精心照料。
雁萧关听得两眼发花, 绮华说的一串数字,他左耳进右耳出。
直到最后,绮华道:“……林林总总算下来,仅是最基本的开销, 每年就需要近二十万贯。”
陆从南惊得目瞪口呆, 声音都不自觉拔高:“多、多少?”
二十万贯——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麽多钱。当然,这也是因着他受雁萧关影响,平日并不多在乎钱。
以往雁萧关花钱大手大脚, 从不把钱财放在心上,可如今绮华一口一个钱, 还抛出这麽个庞大的数字, 连他也忍不住心慌起来。
虽说赫宛宜将赫家数代人积累的银财全部带了来,但雁萧关总不能真去用一个小姑娘的傍身钱。
至于他从天都带来的银钱, 确实还剩不少, 可坐吃山空总不是长远之计,还是得有来钱的法子。
绮华补了句:“这些还没算上王府的开销。”
即便雁萧关平日大大咧咧, 不在乎王爷排场,可也不能太过随意,免得被人看低了去。
可任雁萧关再怎麽着急,他终究不是做生意的料,即便绞尽脑汁, 也没想出什麽赚钱的好法子,只能暂时按下。
不过,其他方面倒是进展得异常顺利。
且不说神武军,流民们干活时简直是拼上了性命。
他们远离故土,从家乡流亡到大梁,一路漂泊,居无定所如无根浮萍,不知哪天就没了命。如今却不一样了,在这裏,他们就要重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又怎会不拼命?
况且雁萧关也没让他们白辛苦,不仅每日提供充足的饮食,还许下承诺:开垦出来的土地,流民可分得一半,前三年免税,三年之后也只需上缴三成赋税。
流民们此前从未听过如此低的税额,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一想到开垦出来的土地有一半都归自己,就连走路还不利索的小娃娃,干起活来都劲头十足。
紧赶慢赶之下,靠近营地的山上,树林变成了一片片土地。
尽管已入冬,开垦出的土地却没有闲置。天都时,神武军军田收获的麦子被雁萧关一路带来了贏州。原本他是想着能将这些麦子充作行路的干粮,没想到一路走来,每到一处城镇都能购置到所需物资,这些麦子便一直留存着,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神武军收获的麦子,颗粒比其他普通小麦更为饱满,握在手中,单看一眼就让人满心欢喜,这般优质的粮种在別处可不好寻。
交南地处大梁朝最南端,气候比其他地方更为温暖,即便在此时种下麦粒,勉强也能赶上农时。
神武军又连日连夜赶制好了肥料。
新开垦出的田地,即便已将树根清理运走,可山地本就地势崎岖,碎石遍布,看着实在不像是能高产的良田。
但有了肥料就不同了,只要施足底肥,大家一起顶着高难度开垦出半边山地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
就这样,在贏州本地官员和豪族没有上门干涉,雁萧关也并未主动理会他们的情况下,土地顺利开垦完毕,王府宅邸与流民的简舍也已落成,就连地裏种下的小麦,也不疾不徐地冒出了新芽。
时光流转,转眼便到了年底,而后又翻过了一个年头。
为了不耽误各项事务进度,这年的年节没有大操大办,但也没有敷衍了事,近万人齐聚,无论做什麽都热热闹闹。
瑞寧还联合了一众能掐会算的人,选出了一个吉日——一月二十三日,定为雁萧关搬进王府的日子。
也不知是不是运气使然,到了这天,竟是万裏无云,太阳早早便升了起来,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天还未大亮,瑞寧便进房,小心翼翼地服侍着雁萧关穿好了王爷的冕服。
大梁王爷冕服为玄衣纁裳,玄为天色,纁是地色,象征天地之色。上面精心绣制着九章纹样,日月星辰高悬,山龙华虫栩栩如生,宗彝藻火各有其韵,搭配着三色交织的三彩绶带,庄重华贵之气尽显。[注]
佩玉垂坠在袍角,随着步伐轻晃。
雁萧关平日极少作如此庄重打扮,四季常着一身劲衣,性格随和,常与手下们打成一片。此刻这般郑重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竟让大家下意识屏住呼吸,一时鸦雀无声。
不过,这肃穆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
主要是雁萧关没了耐心,起初还听着瑞寧的安排,可转念一想,连搬家日子都不是按规矩选出来的,何必搞得这麽紧张。
这麽想着,他随手一拎袍角,大踏步便朝着不远处朱墙红瓦的王府走去。
王府门口两根大立柱左右矗立,虽说时间仓促,雕梁画栋却一样不少。
此时,门口数口大锅正热气腾腾,雁萧关径直上前,伸手抄起长柄勺子,重重磕了磕锅沿。
深底陶锅发出“砰砰”声响,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雁萧关笑道:“搬家是大喜事儿,我也不跟你们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眼下日子是苦了些,但就像我跟大伙说过的——往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他这番话直白朴素,却让众人心裏暖烘烘的,说不出的熨帖。
更何况,接下来雁萧关亲自上手,带着身边亲近的人,给神武军的将士和流民们,每人都分了一个甜滋滋的汤圆。
大家吃着汤圆,心裏更是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老天爷也很给面子,一整天都是好天气,第二日却变了天。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