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摄政王
楼烬与叶旬阳在外游歷了近两年,看遍了名山大川,体验了各地风土人情,心满意足地回到了京城。
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休憩,而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们前脚刚踏进烬王府,后脚楼烻就带着禹北辰找上门来了。
一向冷峻沉稳的烻王殿下,此刻脸上竟带着一种近乎“如释重负”的急切。
“三弟,你们总算回来了!”楼烻开门见山,直接将一摞厚厚的兵符、印信和卷宗放在了楼烬的书案上,“这是京畿防务以及之前我暂代的部分朝政。物归原主。”
楼烬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公务,眼皮跳了跳:“皇兄,你这是……”
楼烻一脸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理直气壮:“本王与北辰在京城待的太久,西北军务需得回去亲自坐镇整顿。京城这边,有你在,我放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父皇也准了。”
站在他身旁的禹北辰,对着楼烬和叶旬阳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意思很明显:快把你夫君带走,我们要回西北了。
楼烬、叶旬阳:“……”
于是,回来不到三天,楼烻就带着禹北辰,逃离了京城这个政务中心,跑回他们自在的西北去了。
留下楼烬对着一书房亟待处理的公务,陷入了沉思。
叶旬阳看着自家王爷那难得有些懵的表情,又是心疼又是好笑,挽起袖子:“王爷,我帮你!”
好在,如今的楼熵,经过几年的沉淀,早已洗心革面,踏实做事,也主动前来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政务。
叶旬阳则发挥他军中歷练出的干练,将京营事务和部分需要协调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即便如此,三人还是常常忙得头脚倒悬,书房裏的灯火彻夜不熄。
楼烬批阅奏章,叶旬阳核对军报,楼熵处理宗室及部分礼部事务,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內阁。
而他们的父皇,当今皇帝陛下在做什麽呢?
皇上似乎是想明白了,不再疑心于儿子都谋求他的皇位,反而看着几个儿子都不愿意继承皇位有些心烦,去亲自培养继承人了。
他如今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导两位年幼的皇子,亲自过问他们的功课,闲暇时似乎多了些,近来又新封了三位年轻貌美的后妃,颇有些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美人相伴的架势。
楼烬、叶旬阳、楼熵三人某次难得凑在一起用午膳,提起此事,面面相觑,皆是无语。
叶旬阳扒拉着饭:“这甩手掌柜当得可真彻底……”
楼熵默默点头,深以为然。
楼烬揉了揉眉心,嘆了口气:“罢了,只要江山稳固,父皇……开心就好。”
唯一让他们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在皇帝的“亲自”教导下,九皇子的课业成绩竟真的突飞猛进,文章策论都颇有章法,显露出不错的潜质。
看到九弟的进步,两位位哥哥总算觉得这辛苦没全白费,互相看了一眼,认命地继续埋首于那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之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楼烬、叶旬阳、楼熵三人以及远在西北的楼烻共同支撑下,朝局平稳,国力日盛。
皇帝逐渐放权。
一年后,皇帝正式下诏,册封烬王楼烬为摄政王,加封顾命大臣,总揽朝政。
同时,立年仅十三岁的九皇子楼焐为皇太子。
诏书下达,无人异议。
楼烬的威望、能力以及对皇室的忠诚,满朝文武有目共睹。
叶旬阳看着自家王爷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虽心疼,却也只能更加努力地帮他分担军务琐事,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楼熵也愈发沉稳,尽心竭力地辅佐兄长。
又过了三年,皇帝于一个寧静的秋夜,安然驾崩,举国哀悼。
十六岁的太子楼焐在摄政王楼烬、忠远侯府、烻王以及众臣的拥戴下,顺利登基,成为新帝。
楼烬谨遵先帝遗命,尽心辅政。
他既是新帝的皇叔,也是严厉的师长,将毕生所学、为君之道、治国之策倾囊相授。
朝中大事,皆由他先行处理,再与年轻的皇帝细细分说缘由,引导他独立思考,做出决断。
叶旬阳则执掌京畿兵权,确保政权平稳过渡。
楼焐天资聪颖,又深知兄长的辅佐来之不易,学习理政极为刻苦,进步神速。
几年光阴弹指而过,楼焐年满二十,举行冠礼,正式成年。
冠礼之后不久,在一个庄重的朝会上,摄政王楼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摄政王印信、以及堆积如山的奏章文书,郑重地交还到了楼焐手中。
“陛下已成年,英明睿智,堪当大任。臣,楼烬,今日奉还摄政之权,望陛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楼烬声音沉稳,带着卸下重担的释然与对晚辈的期许。
年轻的皇帝楼焐眼眶微红,亲自下阶,扶起跪拜的楼烬,动容道:“皇兄多年辛劳,辅佐朕躬,定鼎江山,恩同再造。朕必不负皇兄所望,不负先帝托付!”
还政于帝,楼烬瞬间觉得肩头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没有多做停留,很快便上书请求卸去所有朝中职务。
新帝虽有不舍,但深知皇兄心意已决,更明白他与叶将军之间的情深义重,最终准奏,并厚加赏赐。
消息传到西北,楼烻只回了一封简短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