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结论。
求永世留名的长生……
同样是秦皇,同样是求长生——
秦念却稳居民心榜首。
………
天幕现世之前,嬴政确实有求长生的念头。
这个念头早就在秦念一次次否定“神异”中逐渐隐下。
“唯一可求的长生”。
嬴政沉思许久,终究彻底放弃。
罢了。
倘若没有天幕,他或许已经在寻长生之法。
终究未能求得长生,反倒大秦二世而亡。
………
朱元璋想起秦念谈及社稷传承时的态度。
原来她求的不是王朝万世,而是己身声名流传万世。
【朱元璋:如你所言,吾等身为帝王,就已是求得“长生”?】
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
他未曾求过长生。
可纵然王朝无法万世,也不是秦念动辄轻言改朝换代的理由。
所谓的留名后世——
哪怕是昏庸的君王,也同样在史书中留有其名。
既然如此,秦念口口声声求的“长生”,对于君王而言何需去“求”?
【秦念:看到声誉榜了吗?】
【朱元璋:?】
【秦念:排行靠后的那些昏君,遗臭万年。如此“长生”,可谓生不如死。】
两朝的李隆基皆脸色铁青。
遗臭万年?
【秦念:中间的平庸皇帝,除了专研历史的史学家与朕这样必须了解历史的政治家,就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刘盈嘴唇蠕动,未能发一言。
他的声誉排名算是中游偏上。
但他自觉应亦属于秦念口中的“平庸”皇帝。
【秦念:前排的明君,千百年后依旧为人称道。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皇汉武唐宗,更是人尽皆知。】
【刘彻:合该如此!】
刘彻知道后世华夏自称汉族、汉人,言汉语、衣汉服。
后世记住他,这是应该的!
【李世民:朕必将慎始慎终。】
如此“长生”,李世民欣然受之,也更为警醒:
无天幕之时,尚有如此身后之名。
绝不能因通过天幕得知后事而有所懈怠。
先明后昏从而“遗臭万年”者,有李隆基这个“后车之鉴”。
【嬴政:善。】
看着这截然不同的回答,秦念再度感慨打工人们的敬业。
【朱允炆:暴君嬴政,缘何能够居于声誉榜首?】
朱允炆脸上再度涨红。
不久前他就是以这个理由质疑天幕是妖道所为。
然后被诸帝无视,似乎都不屑与他交谈。
现在他越来越相信天幕为天意,但他还是不能理解暴君为何居首!
【秦念:既然三个千古一帝你只认可二凤,那这么说吧——】
【秦念:把祖龙从史书中隐去,与把二凤从史书中隐去,哪一种对于华夏的负面影响更大?】
【朱允炆:……】
朱允炆失魂落魄。
他看得出“祖龙”指代始皇帝,“二凤”是唐太宗。
此刻他终于发现,群里其他皇帝不愿理会他,是多么合理。
隐去始皇帝嬴政——
朱允炆甚至想象不出史书该如何自圆其说。
………
李世民并不觉得受到冒犯。
在看到声誉榜时,他疑惑的也只是自己为何次于汉武帝。
………
嬴政颔首。
他喜欢这个解释。
【秦念:说远了。朱重八,现在继续论你的过错。】
【朱元璋:……】
【秦念:你为什么要用活人殉葬?】
第112章
秦念见过一种说法:殉葬制度是朱允炆制定, 不是朱元璋所愿。
但朱元璋曾让秦王朱樉那个倒霉的正妃殉葬:“樉薨,王妃殉。”
《太祖皇帝钦录》记载,朱樉“听信偏妃邓氏, 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王氏被幽囚多年,那么朱樉犯下的罪行、以及他被人毒死都与她无关,她就是殉葬制度下的无辜被害者。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