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0-120  [天幕]皇帝聊天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10-120(第1/20页)

    第111章

    【朱元璋:……得国之正者莫过于朱明?】

    朱元璋怔然。

    他没想到秦念明明极为不喜大明, 却会给出这样的评价。

    【秦念:非前朝之臣、非窃取他人势力,驱逐胡虏重塑华夏,明朝之前, 可有比你得国更正之人?】

    前朝之臣。

    仅此四字,刘邦、李世民、赵匡胤就皆无言以对。

    而武曌看着“窃取他人势力”,轻笑一声。

    再看朱元璋,诸帝皆觉不可思议——

    以乞丐之身驱逐胡虏而得国?

    可谓闻所未闻!

    【朱元璋:……】

    这分明是褒扬。

    但想到为了定大明之正统,他曾说出“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朱元璋竟然无法坦然接受这般赞誉。

    看着骤然上升的民心,朱元璋方才明白:

    他本就是正统,无需以天命论。

    【赵匡胤:胜者为王……秦皇此言,或将使得天下动乱者甚众。】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不断收精锐为禁军, 就是想要强干弱枝, 防止割据兵变之事再度重演。

    尊孔用儒,也是想要培养臣民的忠诚。

    不想秦念竟这般道破本质:胜者为王,至强者为正统。

    赵匡胤很是无奈。

    秦念这般言论,则分明是赞同兵变。

    若是陈桥兵变之前, 身为武将的赵匡胤必然相当赞成此言。

    可如今他是皇帝, 赵匡胤就只觉头疼。

    【秦念:朕不说这话, 你也照样会夺孤儿寡母的权,刘邦李世民照样会造皇帝的反,武曌照样篡位自立。怎么,掩耳盗铃很有意思?】

    【刘邦:……】

    【李世民:……】

    【武曌:……】

    【赵匡胤:……咳。】

    一句“夺孤儿寡母的权”,赵匡胤也只能轻咳一声掩饰尴尬。

    被秦念点名的四人中, 他的得位最为“不正”。

    【刘秀:倘若无秦皇之言, 霍光或许还是霍光;然秦皇这般定论正统, 恐怕就不会有霍光了。】

    和起兵造反的皇帝不同,刘秀所面对的是王莽篡汉。

    秦念信奉胜者为王,分明就是赞同臣子行王莽之事!

    赵匡胤亦行王莽之事,故而不能反驳秦念。

    但刘秀无法坐视秦念这般定论正统。

    哪怕此言会得罪秦念,致使此后轮到自身话题时为其所针对。

    刘秀也不能不出言反驳。

    ………

    霍光惶恐下拜。

    “朕怎会因后人之言怀疑忠臣?”

    刘彻神情不变,他本就不会对臣子过度信任——哪怕这是后世定论的忠臣。

    因天幕之变,巫蛊之祸不会再起。

    霍光是否依旧忠于大汉,不到盖棺之时,谁会知道?

    ………

    刘弗陵亲自扶起霍光:“朕信你!”

    不信不行,那就只能信。

    好在有刘病已作为皇储,病弱的刘弗陵也能多一分底气。

    ………

    刘询语气平静:“大将军请起。”

    早在武帝话题之日,他就已经因显欲谋害皇后一事,将显之子女皆废为庶人并徙边。

    霍家权势已几近不存。

    他虽依旧让霍光位居百官之首,然此时的霍光已然只能依附于他,刘询也已借此逐步接掌实权。

    霍光年老,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现在刘询反倒希望霍光寿数再长一些。

    顶级文臣,他只有这么一位。

    如今政务繁杂,秦念还在不断抛出新的治政之策,刘询非常需要霍光的辅佐。

    【秦念:如果一个王朝的存续寄望于“霍光”的存在,那么它的存续只能叫做侥幸,亡国才是应得的。】

    【刘秀:此言谬也!】

    【秦念:有再多的“霍光”,不过是为王朝续命一时;但只要出现一个“至德之臣”,王朝覆灭就在顷刻之间——寄望于“霍光”辅政,不是侥幸是什么?】

    【刘秀:……】

    刘秀本以为宣扬忠义之说,臣子就更有可能行伊霍之事而不是王莽之举。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