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李治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早在看到今日入群的三名李姓皇帝声誉排名都很难看时,他就觉得皇后篡位情有可原。
但他不能说,否则必会引起阿耶的不悦。
【武曌:朕当传位何人?】
以往李显是众望所归。
武曌知道这并非是因为李显多有能力,而是李唐皇室深入人心。
既是太宗皇帝余荫,又因高宗皇帝以李显为太子。
如今却是不然。
李显几近昏庸,她若执意立李显为太子反而不妥。
如今天幕当空,她既是在问秦念,也是让两位唐皇作为见证。
此时作出的决定,天下必会遵从。
她突然插话也是为雉奴解围。
雉奴重情且难作决断,常为烦绪自扰,故而风疾早于太宗皇帝发作。
【秦念:首选太平公主。她有能力有魄力,问题在于过于骄奢,你要是能改了她这个毛病,应该不会差。】
太平公主心脏狂跳!
她没想到秦念会以她为首选!
骄奢……
她能改,她可以立即就改!
她过于似母,此前若不骄奢,陛下岂能容她?
………
秦念认为太平公主强于李显李旦的理由很充分:
她起初给武皇送面首,巩固自身地位,从而获得部分权力。
在该倒向李显时果断参与诛杀二张兄弟,得到李显的信任,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等到李显死后,太平公主又参与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拥立李旦复位,此后“军国大政,事必参决”。
可以说每一步都很惊险却步步不错。
李旦一朝,“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
史书记载李旦禅让的原因,是术士说天象不祥,皇太子应当天子。
于是李旦就决定“传德避灾”。
这个理由着实有点离谱,秦念怀疑李旦禅让却不交出全部权力,是因为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中已经处于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2/18页)
按《旧唐书》的记载,太平公主甚至渗透禁军,李隆基即位之后,左右羽林军将军要与她同谋作乱。
李旦想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寻求平衡,并借两人内斗稳固自己的权势。
却没想到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李隆基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带人诛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禁军将领与重臣,而被剪除党羽的太平公主只能自尽。
太平公主一死,李旦这个太上皇就归政于皇帝,显然是平衡术玩崩了。
从能力上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同一档次,而李显李旦远远比不上他俩。
至于为什么觉得太平公主比李隆基更适合当储君——
只要不整出安史之乱,她就比李隆基合适。
【李治:太平公主?】
【秦念:你和武曌的次女,生年不可考,不确定你现在的时期是否已经出生。】
【李治:已出生!】
李治自是喜悦。
“有能力有魄力”,这个评价已经足够高。
太平……好名字。
幼女尚未起名,以后就称为太平吧。
“以太平为储君,可好?”李治询问皇后。
若皇后执意要称帝,只要皇位终究传给太平,李治不会反对。
武照听出这番询问的言外之意,目光柔和:
“甚好。”
【李世民:李弘、李贤、李旦,雉奴还有一子是谁?】
秦念再度感慨群成员们的敬业。
她就没注意到论李治之子时漏了李显。
李治越过李显不问,应是基于“能够看到天幕”这个设定,他知道李显是他的第三子,且声誉排名不好看。
【李显:……】
【李世民:……】
现在李世民知道雉奴为何不问李显了。
这排名已几乎算得上是昏君,还不如只是平庸的李旦。
犹豫许久后,李世民终究没有阻止雉奴择定太平公主为皇储。
虽然以公主为储君前无古人。
但相比皇后,李世民更愿意接受以公主为储君。
【朱元璋:给武曌送面首的太平公主?送的还是兄弟俩。】
秦念犹豫了一下,没有打字反驳。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