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第 18 章  [天幕]皇帝聊天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8、第 18 章(第1/2页)

    刘弗陵震惊失语。

    他今日才知道儒生与权贵豪富的关联!

    ………

    刘彻亦在此刻肃容。

    和刘弗陵不同,刘彻对儒家一直都是用而不信。

    但这是他的本能,而不是他知道为什么不能听信儒家之言。

    ………

    无数儒生惊恐地看着天幕之言,缄默者无数,狡辩者无数,怒骂者亦不少。

    但他们没有资格让自己的言论出现在天幕之上。

    黔首们大多也听不到他们的狡辩与怒骂。

    ………

    朱元璋冷冷环视一周,群臣低首。

    ………

    李世民没有看他的群臣。

    他出身于权贵豪富,他知道为什么。

    【刘弗陵:因为言“我的利益受损”,会被阿父族诛!】

    秦念点头。

    孺子可教也。

    等等,不能入戏太深。

    也不对——

    日薪两千,入戏到下班这叫敬业!

    【秦念:君王、权贵豪富、平民,是不同的阶级。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阶级间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有时候还会截然相反。】

    【秦念:对于权贵豪富而言:皇帝没了,那就换一个皇帝“效忠”;王朝没了,那就换一个王朝“效忠”。】

    【秦念:尤其是儒家。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儒家。】

    儒生大多面无人色。

    先前为儒家大兴而喜,现在就要面临君王的怒火。

    刘彻已经被气笑了。

    此前他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儒家治世历经数百名皇帝!

    秦亡,法家跟着式微。

    口口声声喊着“君为臣纲”“忠孝”的儒家却是兴盛无数王朝!

    ………

    对于多数皇帝而言,儒家各种过错都可以被原谅,唯有“王朝没了,换一个王朝‘效忠’”这句话,最是无法容忍。

    他们不是没发现过这个问题,但都以为亡国之因在于前朝无道。

    这“道”,就是儒家治国之道。

    可当秦念以另一个角度解读儒家的“效忠”时,他们赫然发现前朝亡国,也可以是因为“以儒治国”。

    秦念所言,是对是错?

    【刘彻:朕欲兴百家,诸子百家皆可入长安。】

    【刘邦:朕亦有此意。】

    【刘启:百家入长安,乡啬夫不可限其传。】

    【刘弗陵:朕欲效仿阿父!】

    【刘询:盘缠不足者,一月后由当地县令遣吏一同护送入关。】

    唐宋明三朝还在犹豫秦念所言的正误。

    汉朝各帝却已经决定再兴百家。

    儒家之利他们没看到多少,也不知道各个王朝各自延续了多久。

    他们只知道大汉亡了。

    在尊崇儒术之后。

    ………

    秦念出戏了。

    这一连串刘姓真的太让人出戏。

    咦?

    刘秀怎么不参与接龙,难道是因为西汉和东汉有壁?

    ………

    刘秀不言,是因为此时的大汉百家已然凋零。

    纵然于天幕求贤,亦不能得。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好一个儒家董仲舒。”

    此时百家已然凋零,道家虽存却已无治国之志。

    刘秀虽怒,却已无可奈何。

    不,并非完全无可奈何。

    刘秀看向民心榜首。

    秦念时期,百家不也只剩下儒家?

    ………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向惶恐的儒家博士。

    “李斯。”

    “臣在。”

    李斯恭敬下拜,等候陛下对儒家的决议。

    “朕欲建咸阳学宫,容百家学派。”

    李斯惊异,但不敢多言,当即领命。

    咸阳学宫,自是效仿齐国的稷下学宫。

    嬴政本倾向于齐思想,但观秦念多次言及“百家”一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