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63章 忽悠,接着忽悠
年前还在吏部观政的新科进士赵鹏正,正站在松花江边上,看着江上的冰凌。
寒风卷着松花江的冰凌,刮得他脸颊生疼。
年前,文选郎张四维曾经对自己说,到了辽东之后好好在安东都护府行军司马段晖的麾下效力,只要立功就能早日调回京师。
虽然明白是画饼,但是赵鹏正也只能吃下这个饼。
赵鹏正本来想着,去辽阳就去辽阳吧。
辽阳是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如今也是辽东的大城市。
可没想到,抵达了辽阳之后,自己的厄运还没结束。
赵鹏正拜见了段晖,本以为两人都是从吏部出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段晖应该会照顾自己。
事实上刚开始确实如此。
段晖和赵鹏正是旧识,面对赵鹏正的到来,段晖还是很照顾的,给他安排了一个负责商屯的工作。
大明调整东北战略后,一改以往收缩的战略,开始组织开拓。
开拓主要分为三条路。
军屯丶商屯丶移民。
军屯自然不必说,以辽东卫所为基本,鼓励军屯开拓,李成梁暗中鼓励这些卫所捕捉女真奴隶种田,大大刺激了辽东卫所的军屯积极性。
移民是朝廷组织的,号召山东丶山西丶京畿地区的贫民北上实边,朝廷提供船票和种子农具,在东北授田,也吸引了一些贫农北上。
最后就是商屯了。
唯独商屯,在东北的开展不太顺利。
商屯其实早就有了,明代前中期的边疆粮食供应,商屯就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可是明代中前期的商屯发达,是因为盐法的原因。
在开中盐法的时候,商人将粮食运送到边疆卫所,换取盐票,这些盐票可以兑换为盐引。
将粮食直接运输到边疆成本高损耗大,于是也有商人乾脆就在边疆开垦屯田,这样产出的粮食直接去卫所换盐票就行了。
但是开中盐法败坏,盐法制度被破坏。
朝廷滥发盐引,普通商人手里的盐票得不到兑换。
商屯无利可图,边疆的商屯也逐渐撤走。
盐法败坏已久,再恢复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愿意来辽东商屯的,都是看在苏泽的面子,响应朝廷的号召,来辽东开垦一些土地意思下。
更多的是看在东北的物产面子上,以商屯为名,实际上是做的东北物资买卖的生意。
为此,段晖也十分头疼。
赵鹏正是进士出身,段晖也看重他的能力,安排他负责商屯事务,也是希望他能做出一点成绩来。
商屯本身的开展也不顺利,整个安东都护府上下也不太看重,所以办砸了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段晖是真的照顾这个吏部的后辈。
如果就这样,赵鹏正的日子也不会太难熬。
但是赵鹏正就倒霉在他自己这张嘴上了。
得了这个差事之后,赵鹏正经常要和来辽东的商人接触。
几次宴会过后,赵鹏正又开始吹牛。
他一边吹嘘自己和段晖的关系,又装作和吏部尚书杨思忠丶吏部文选郎张四维关系很近的样子,在酒宴上吹嘘自己在京师的「关系」。
这些话,自然让这些商人对他更加巴结。
但是当这些消息传到了段晖的耳朵里,段晖的心情就不好了。
段晖为什麽被远调辽东,他这些日子自然是想明白了。
当年和自己谈的正是文选郎张四维,这仇恨段晖自然记在心里。
赵鹏正在外面吹嘘自己和杨思忠和张四维的关系,又让段晖警惕起来。
这厮难道不是天涯沦落人,而是杨思忠派来辽东看自己的眼线?
段晖想到这位吏部尚书的手段,自己到了辽东,杨思忠就不会派人盯着自己了?
段晖早已经过了天真的年纪!
一旦起了疑心,再看赵鹏正的一举一动,就都是疑点了。
赵鹏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段晖猜忌,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每逢酒宴更是要吹牛自己和杨思忠的关系,不日就要调回京师了!
这下子段晖不再犹豫,断定赵鹏正就是杨思忠派来监视自己的!
既然赵鹏正和杨思忠关系这麽铁,为什麽会被杨思忠安排到辽东任职?
赵鹏正又说自己快要调回京师,是不是说明,赵鹏正是杨思忠安排来辽东监视自己,他自信已经搜集到了证据,马上就能立功回京了?
赵鹏正托商人给同年带信,段晖觉得他是给杨思忠打小报告。
赵鹏正和同僚宴会,段晖觉得这是赵鹏正在搜集自己的黑材料。
不信任的种子一旦埋下,段晖怎麽都觉得赵鹏正可疑,越看赵鹏正越是忌惮,不愿意将他留在辽阳城。
就在这时候,李如松上奏《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消息传到了东北之后,李成梁整日得瑟,催促段晖这个安东都护府的行军司马,立刻开始筑城计划。
筑你奶奶个锤子!
段晖几乎要骂出声来!
大东北的寒冬腊月筑城?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