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55章 总参谋部
苏泽暗暗点头,赵贞吉这还是大明官员传统的做法。
正如户部的清吏司一样,兵部的事情忙不过来,就按需求增设清吏司,将新的工作一股脑儿交给这些新的清吏司。
这就类似于面多了加水的操作一样,并不是在决策框架上改变兵部,而是从人事上处理新增的问题。
兵部自然认为这是赵贞吉在玩弄权术,要在兵部安插自己的人手,架空原来兵部的职能。
这就是身在中书门下五房的好处了。
这是距离内阁最近的部门,也是消息最灵通的部门,苏泽可以很轻易的了解到六部九卿衙门的动态。
苏泽让宋纁回去之后,掏出一份空白的奏疏,开始起草奏疏。
——
次日,苏泽又喊来宋纁,对着他说道:
「本官这里有一份奏疏,事关兵部改革的,宋主司先回去看一看。」
宋纁一凛,这是苏检正要出手了?
其实宋纁也有些抱怨,身为赵贞吉的政治秘书,宋纁明白赵阁老在兵部的改革事关重大。
只可惜整个内阁之中无人重视。
前面的军事改革都是苏泽提出来的,后面苏泽也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军务上,导致大明的军策核心没有能跟得上基层军队的建设,闹出了不少的问题。
宋纁明白上司的暗示,就是让他和赵贞吉通气。
如果赵阁老也能同意这份改革方案,那这件事就有可能推动下去。
宋纁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苏泽的奏疏,向苏泽告辞后回到了自己的公房。
他打开苏泽的奏疏,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但是他越看越是心惊!
他本来认为,赵阁老的改革方案算是比较激进的了。
但是看完苏泽的方案,才知道什麽叫做激进!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
宋纁又认认真真的读了两遍这份奏疏,更是觉得精妙异常!
高,实在是太高了!
比起苏泽的改革方案,赵阁老的改革方案就像是过家家一样!
宋纁是懂得军务的文臣,他很明白一旦这项改革完成,大明的军事指挥系统将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苏泽开宗明义,先讲了赵贞吉改革遇到的困难:
「伏惟圣上睿鉴,臣窃见兵部之务日繁,常循旧法以应之。如户部增设清吏司之例,事务冗积则添设新司,委以新增之责,此非决策框架之更张,实为权宜人事之调度也。」
宋纁也点头,增设清吏司,实属权宜之计,赵阁老自己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兵部更是认为这是赵贞吉使用权术,不肯配合。
在面对兵部不肯放权的前提下,苏泽拿出了一套儒家无法回避的方法——尊皇。
「今当务之急,非在人事更迭,而在框架重构。臣愚昧,敢陈改革三策,以固国防:」
「圣上亲掌,内阁辅之。专司军国大略丶征伐宣导及粮秣分拨,月御前会议以督核,不涉细务。如是,则权归天听,杜佞臣弄术。」
简单的说,苏泽将军事指挥权收回到皇帝手上。
这并不是简单的收拢名义上的指挥权,而是要求地方上的部队,每半个月,要将整个部队的具体情况,比如驻防记录丶军事编制丶军官和士兵的变化丶后勤问题,全部编纂成一份手册。
苏泽提议,这项政策可以先从戚继光的大同军队丶李成梁的安东都护府,广西的安南军,以及驻扎在京师的克虏军中试行。
有武监出身的军官参谋,编纂《形势报告》,递交到内阁,再由内阁处理这些军情,形成《形势报告摘要》,上报给皇帝。
苏泽在奏疏中又说,由于这种报告是从下往上,一层一级的形成汇报的,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失真。
所以苏泽还提议,在锦衣卫设置军情司,专门负责地方军情汇报,同时定期从六科都察院派遣巡边御史,通过锦衣卫和科道两条线路,抽查地方军队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一套系统,皇帝就可以了解地方上军队的具体情况,真正掌握指挥权。
自古以来,皇帝都想要掌控所有的军队。
在今日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新军的体系变化,让军队中有了熟悉军务的武监生,这些经过系统性军事训练的武监生,可以完成苏泽要求的文书工作要求,逐级汇报军中的情况。
大明日益强大的行政中枢,也能够处理这些事务。
虽然不是实时,但能每半个月就掌握全国重要军队的动态,这已经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指挥权归于皇帝,苏泽又提出第二项改革:
「总参谋部立于禁卫营,简拔参谋精干,专责战守机宜丶训练教阅丶边情侦伺。其职独立于兵部,免俗吏干预。」
但是苏泽提出设立的这个总参谋部,限定为一个参谋机关,只有顾问权没有实际的指挥权。
总参谋部下设三个司,分别是:
作战司:负责战略规划和实战演练。
训练司:统一全军训练标准,避免兵部干预。
情报后勤司:整合边关情报,制定各军队的后勤补给计划。
总参谋部仅仅向皇帝本人负责,负责专业的军事工作。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