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0章 内阁又出缺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40章 内阁又出缺

    因为直沽还有疫情,虽然接种了牛痘,朱俊棠还是不太放心。

    他没有选择正常的路线,从海上进入直沽再入京,而是直接从莱州前往大明府,利用运河漕运入京。

    其实这条路才是以往入京常走的路线,只不过这几年的时间,大家已经习惯了海运的便利和迅捷,越是这样,就也是无法忍受坑坑洼洼的陆路了。

    山东的道路已经算是最好的了。

    山东是最早开徵商税的地区,地方官府普遍都很有钱,地方上商业繁荣需要有更好的交通,「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也开始喊出来。

    地方官府都会整修一下道路,毕竟这也算是政绩。

    就是地方衙门手头紧的,当地士绅也会慷慨解囊,一个地方商业繁荣,士绅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是海路,从莱州到直沽只要三四天,然后一两天就能入京了。

    可从陆路到大明府,这还是朱俊棠是孤身前往,没有携带商品货物的情况下,足足用了十天时间。

    等到了大明府的时候,朱俊棠又听说消息,运河已经冻上了,他要沿着运河古道继续陆路进京了。

    等到朱俊棠抵达京师的时候,已经要到十二月了。

    被颠簸到身体都要散架,朱俊棠暗暗发誓,这辈子能坐船的时候坚决不走陆路了!

    不过等到朱俊棠来到京师城门前的时候,还是被寒冬的京师吓了一跳。

    自从房山铁路开通以后,煤炭价格大跌,普通百姓也开始燃煤取暖。

    城外的工厂,城内的取暖,每日这麽多的煤炭燃烧,让整个京师的空气中都带有灼热的感觉。

    这让最近都住在堺港这个海滨城市的朱俊棠十分的不适。

    但是京师百姓,似乎已经习惯了这股气味,朱俊棠在同行商人的提醒下,找到了出租马车。

    如今朱俊棠也已经有官身在了。

    倭国通政司,比朝鲜通政司低一等,但也是是妥妥的从五品衙门。

    主司黄文彬,就是从五品,朱俊棠这个副主司,就是正六品。

    朱俊棠也不理解,自己一个举人,本来是要去澎湖访友的,怎麽就一下子成了正六品的官了?

    这次朱俊棠返回京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通政司,拿回有关倭国通政署的相关印鉴,以及自己和黄文彬两人的官袍。

    除此之外,朱俊棠还要向通政使李一元汇报倭国通政署的情况,完成这两年的述职汇报。

    朱俊棠想了想,反正朝廷也没有规定自己述职的期限,现在这幅风尘仆仆的样子,万一给通政使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乾脆决定休整一天,等明日再去通政司。

    但这个时候住在哪里,就是一个问题了。

    朱俊棠原本是国子监生,但是自己离开这麽久,国子监应该已经将自己除籍了。

    而且现在回国子监也不合适。

    好在同行的商人,给朱俊棠指了一条路。

    「商馆?」

    「是啊,听口音,郎君是山西人吧?山西商人众多,现在京师也有不少商馆,很多都是你们山西人建的,只要给钱就能提供食宿。」

    「这不是会馆吗?」

    「和会馆还是不太一样吧?商馆是只要有钱就能住,不管你是哪里人,而且只要郎君出得起价钱,多少钱的商馆都有。」

    「听说最好的商馆也是你们山西人开的,就在山西会馆边上,请的厨子都是从官府迎宾馆挖的大厨!」

    朱俊棠摸了摸口袋,他这次返京述职,黄文彬给了他一大笔钱。

    但是朱俊棠还是不准备在吃住上花太多的钱,打听了一个距离通政司比较近,又能洗热水澡的商馆之后,朱俊棠就坐上四人马车,前往这家商馆。

    马车十分的赶紧,车上也提供当日的报纸。

    为了保暖,车主还在马车上安装了小炭炉,炭烟还被铁管导出车外,让车内只能感觉到暖意,闻不到难闻的味道。

    朱俊棠想到自己在堺港的时候,出行只能够乘坐人力轿子。

    倭国的轿子都是两人抬的滑竿轿子,坐之前千万不能吃东西,不然就等着将所有东西都吐出来吧。

    京师的道路方正,马车也是安装了减震的弹簧的,等到马车动起来的时候,朱俊棠感觉就和坐在房子里一样,如果不是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还真以为马车没动呢。

    京师都这麽方便了啊。

    朱俊棠再次感慨,他们在倭国的时候就无比思念京师的繁华,如果让黄主司知道京师现在的样子,他不会更加思念京师?

    这可惜两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了,恩师也亲自写信给黄文彬,说明倭国通政署的重要性。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主司是不要想归乡了。

    看看另外几个海外通政署,他们派遣的年份都要更久,不也都在异国他乡待着吗?

    想到同僚们的「奉献精神」,黄文彬和朱俊棠更是不好意思开口提调回来的事情。

    朱俊棠上车之后,见到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也上了车,他手里捧着一本科举的书,而目的地则是国子监。

    是新人吗?

    朱俊棠在国子监也算是名人,国子监的老人他基本上都认识。

    朱俊棠起了好奇心,正好车夫也在招徕顾客,要凑齐四人才能发车。

    闲着无聊,朱俊棠问道:「郎君是在国子监读书吗?」

    孙文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