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赵百户恭敬的点头,但是他又担忧的说道:「参将,听说这次南兵北上乃是阁部议定的,怕是不像以前那麽容易糊弄?」
大同距离京师并不远,赵百户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郑参将说道:
「京师的那些大人们自有筹划,能不能阻挡南兵北上,也不是靠你我就能成事的。」
听说京师那些大人们还有后手,赵百户也明智的不再多说。
-----------------
大同,代王府。
代王一脉承袭六代,现任朱廷埼四十多岁,养尊处优的他看起来十分的年轻,他正在听着京师回来的管事汇报。
「朝廷真的要派御史清查大同边屯田亩?」
朱廷埼手中握着玉珠,询问自己的亲信。
管事躬身说道:「王爷,朝廷已经命戚继光领南兵北上了,这就是要清查边田了!」
朱廷埼心中烦躁,代王一脉受封于大同,第一任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
这代王一脉,从第一任代王朱桂开始就是歪的。
朱桂在建文帝时期就因罪被革去王爵,后来朱棣靖难后恢复了这个弟弟的王爵,但是朱桂依然在封地为非作歹。
朱棣多次写信训斥这个弟弟,还革去他的护卫惩戒。
首任代王的谥号是「简」,「政略疏阔,失于简慢」为简,得了这麽一个谥号,可见代王一脉的传承。
从首任代王开始,就不断侵吞大同边境卫所的屯田,到了现任代王,其名下的过半土地,都是侵占的军所屯田。
除了侵占卫所屯田,代王一脉还热衷于和草原走私。
打着王府旗号的商队,往来于草原和京师之间,所以受封于山西这块贫瘠土地的代王,却比一些受封于湖广的王爵还富贵。
代王府盘踞大同六代,和地方卫所也是同气连枝。
朝廷如果真的调集南兵北上,自然会影响代王的利益。
朱廷埼向管事问道:
「京师的那些夫子们怎麽说?」
虽然嘴里说着「夫子」,但是朱廷埼却对京师那帮文官没什麽好感。
但他是大明藩王,按例是没办法影响朝廷的大政的,所以还需要和这些「夫子们」联合才行。
其实明代藩王对政局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很多藩王都会在官员刚入仕的时候,资助乡籍的官员,遇到对方生日或者家中喜事都会送上贺钱。
再比如这些官员虽然在各地为官,但是他们的家人还留在原籍,作为本地宗王也能提供不少帮助。
这名管事,就是朱廷埼派往京师的「驻京办主任」。
管事立刻说道:
「王爷,夫子们请您在适当的时候上书,请求迁藩。」
朱廷埼的脸色一变,他看向管事问道:
「真的要这麽做?」
迁藩,就是请求朝廷重新安排封地。
这在大明是有先例的,最有名的就是辽王藩,原本是北方的藩王,在成祖靖难后被封到了荆州。
请求迁藩,这算是鱼死网破了,朱廷埼也有些迟疑道:
「事情真的到了这一步了吗?」
管事连忙跪下说道:
「王爷!朝廷磨刀霍霍,早就对宣大边镇和我山西宗王不满了!这次调集南兵北上,戍边是假,要对我等动手才是真的!」
「到了这个境地,唯有殊死一搏,方有活路啊!」
朱廷埼沉默了一下,想到了自己犯下的那些荒唐事情。
作为宗王,朱廷埼在本地做的祸事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经不住查。
朱廷埼还有些犹豫,管事又说道:
「王爷,您忘了饶阳王了吗?」
管事说到了饶阳王,朱廷埼身体一震。
当年朱廷埼刚刚继承王爵的时候,饶阳王朱充局欺辱代王府,经常和朱廷埼冲突。
朱充局气焰嚣张,还以「边事不靖」为名,上书嘉靖皇帝,皇帝罢黜了偏向代王一脉的御史和总兵。
朱廷埼花费了不少银钱,最后巴结上了当权的严嵩,将饶阳王朱充局扳倒。
最终饶阳王朱充局被判处禁锢凤阳高墙。
皇室如何对待藩王的,朱廷埼心中很清楚,凤阳府内那座高墙环绕的皇城,就是专门用来圈禁宗人的超级监狱。
朱廷埼可不想要和自己的敌人朱充局,一起在凤阳高墙内相见。
下定了决心,朱廷埼说道:
「等到时机成熟,本王就上疏!」
-----------------
京师的风向变化很快。
就在前几天,六科十三道还在反对苏泽的《平戎策》,这些日子科道言官开始支持朝廷。
监察御史雒遵上书朝堂,请求在宣府大同二镇清军清田。
接着又有御史上书,要求彻查宣府大同冒功讨赏的一起旧案。
京师的风向转变太快,反而引起了高拱和张居正的不安。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