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0-340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哪个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工厂的厂长啊,决定着那么多工人活路的人。

    如今呢,恨不得拿出号丧的劲头来哭诉委屈。

    可真是哭笑不得啊。

    这他娘的到底算什么一回事呢。

    有心讨好市里以至于给省城工商业众同行惹来麻烦的孙会长脸皮厚得很,一点不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

    跟着其他众人一起诉苦。

    总之,就是要让领导知道,不是他们不肯答应,实在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原本过来凑数的冶炼厂郭厂长没想到又摊上事了,他总觉得自己跟傅长缨这个领导有点八字不合,从她来到金城后,他就总会遇到麻烦。

    吃的亏多了,郭厂长也学聪明了,遇到这类事不吭声,不能不把领导不当干部,人家想做啥事不会跟你打商量的,原本就计划好了,你越是这般嚎哭越招人嫌。

    这位领导可从来不喜欢“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一套,她喜欢人顺着她说话。

    这个顺也不能太谄媚,说好听点那就是革命志向志同道合。

    郭厂长一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30-340(第7/20页)

    头,余光看到正在那里拿着小本本算账的化肥厂厂长孙旺临。

    瞧,这位傅书记的得力干将这不已经在做统计了吗?

    人家有内应,早就做好了局等你们往里跳呢,还在这哭什么哭。

    正想着,郭厂长听到长缨讲话,“大家都有难处我也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家不也一样?我下乡至今已经十二年半了,回到家乡的次数一共就那么三次,第一次是去上海办事没顾得进家门,第二次是从平川调任到咱们金城前,好不容易放了几天假回家休息了几天。前些天是第三次,我父亲去世了。”

    正诉苦的众厂长这下子全都傻了眼,哭也不是继续诉苦也不是。

    到底是死了爹呀。

    生前也没见得多孝顺的长缨,如今倒是一副孝顺女儿模样,“我爸这人出生在革命年代,从小就跟着家里老头老太太颠沛流离,兄弟姐妹都先后夭折去世,唯独他命硬活了下来。他今年才五十出头,距离退休都还有段时间呢,谁知道就那么去了呢。”

    “傅主任节哀。”

    接二连三的节哀让长缨擦了下眼角,“我原本还想着,等他退休来金城住一段时间,让他看看金城的风土人情。可有些事情天不遂人愿,我甚至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这是我的家事,我本来不该说的。可是咱们在这个位置上,谁没点难处呢?我刚回到金城,离开才几天这里就变了样,那么多人涌到省城来找工作,省里的领导说要我解决,我怎么解决?我又不是那孙猴子变不出工作岗位来解决问题啊。”

    “市局的同志帮忙送走这些来省城找工作的群众,说他们也是困难的很,我听了这话就觉得对不起大家。可是我能怎么办?这天越来越冷了,再这么露宿街头早晚会冻死,回到家里起码还有个热炕有个被窝暖和,总比在这里喝西北风好。”

    “我也知道今天这事着实为难大家了,可上面领导给我下命令让我增加就业人口,一开口就是五万人,我讨价还价半天挨了骂才折到三万人,我还能推辞了领导的要求不成?”

    “咱们大家都有难处,那咱们就一起想法子来解决,哭要是能解决问题的话我往后天天哭,哭成了瞎子哭干了眼泪也不在乎。”

    郭厂长听到这长篇大论都觉得自己眼眶有点酸涩,再看正在那边低头在小本子上不知道写写画画什么的孙旺临,他觉得自己险些被带偏了。

    工厂的领导干部们在诉苦,难道这位市委一把手就不是在诉说委屈?

    只不过她年纪轻轻的女同志,又是眼含泪光,加上刚死了亲爹,不免博得大家的同情。

    按照这研讨会的原本流程,本来是该随便闲聊些。

    说一些厂子里的新鲜事,可谁能想到这讨论内容就变成了该如何增加就业。

    一场头脑风暴在长缨的计划中如期展开。

    虽说这大大小小的厂长们的确有些官僚主义的思想,但上面有人压着倒也是表现出了符合他们这个身份该有的见识。

    “我听说广州那边有不少的外商投资,需要工人,要不咱们可以组织群众去那边工作嘛。”

    “是啊,现在鼓励外资在国内投资发展,咱们这是内地的不能再内地的城市,也吸引不了什么外商,倒不如送他们去那些外商工厂工作。”

    “对啊,我听说长缨书记您和广州那边的一个外贸公司关系很好,要不让人帮忙打听打听?”

    “咱们可以先给群众做培训嘛,来回路费咱们工业协会出钱也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送工人们出征珠三角。

    长缨觉得,这和自己的原计划出入太大。

    不过她还是点头表示夸赞,“这主意是可以的,只不过也不知道能有多少群众能接受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那些外资工厂到底和咱们国企、集体企业不一样。”

    “这个我知道。”虽然早前并没有跟长缨通气,但熟悉长缨作风的徐立川还是明白这绝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我前段时间去国外考察,顺带着也跟广州那边的外贸公司有联系,大概了解他们那边的工作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其实工厂比机关单位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原因在于工厂的工作稳定工资高,这次涌入省城的大批外地群众,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想要在金城谋求一个铁饭碗,安排他们去广州那边,只怕号召不起来。”

    徐立川的角度说这个问题,众厂长有些迟疑。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