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0-140  菀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小娃娃避掉。”

    “他说现下不会给我种下小娃娃。”

    柳妈妈瞪大了她那双老眼,心道那般年轻的王爷怎就有自信做出这断言的?若有失误,受苦的不还是女方!只得继续耐心劝道:“这个嘛,王爷他……怕是也说不好的,咱们自己该做的,还得自己做好了它……小姐听话,那避子汤也不是那么难喝的!”

    徐菀音并非全然不知那“种下小娃娃”的个中起首,先前柳妈妈“讲课”虽讲得稍许有些隐晦,她昨夜里却是被那宁王牵起小手硬生生给他快活了一回,自然已知道须得如何才算成了那事。

    此时被柳妈妈逼得不得不说那羞于启齿的话,这小女郎便红着脸恼羞道:“柳妈妈,快别操心避子汤的事了,他说的不会你不信,我说的不会你还不信么?”

    柳妈妈又是一阵语塞,轻轻摸了摸她肩背上几处红印,看一眼她明显比先前膨大了一圈的胸,那般玉软莹润的诱人模样,心想老奴却是不信呢,小姐这般模样,那宁王爷还能忍得住?却见小姐已有些恼了,只好忍住不敢往下再说。

    用完早膳,徐菀音便兴冲冲地拿了那本《行军医书》去往军医廨房。

    因上回与那军医令汪大人说起这医书时,汪大人叹道,自己写下这医书,本意是要用于战时行医,其中大量关于战伤急救的内容,自己花费了大量笔墨来细细描绘讲述。可是到了真正用时,许多医兵识字有限,光靠印发这医书,让他们自行学练,根本行不通,只得另花时间集中培训。可医兵队伍又常不稳定,一旦人手不够便须抽调新手过来,培训便成了大问题。

    徐菀音仔细读完医书中的“战伤急救”篇,觉着自己完全可以将那些文字画成分步骤的工笔画儿,不识字的医兵也能一目了然地学会如何处置各类战伤。

    因而直接去找汪大人,要将自己想法与他说一说。心中自然也是想着,若能在阿哥的军队里替他做些事,起到些作用,才更欢喜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菀菀》 130-140(第3/14页)

    右卫官廨前院,临时充作帅帐的正堂内,亲卫统领顾擎悄步而入,低声禀报:“王爷,中书舍人刘大人来了,说奉旨意,带新任的征北道行军大总管府判官前来拜见。”

    片刻,中书舍人刘瑜领着一位身着青色官袍、年纪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官员走了进来。那年轻人面容白净,眉眼间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与谨慎。

    “下官刘瑜,参见王爷。”刘瑜率先行礼,随即侧身引荐,“奉陛下口谕,引荐新任征北道行军大总管府判官崔昊崔大人,至王爷麾下效力。”

    那崔昊立即上前一步,躬身长揖,姿态十足恭敬,声音清朗:“下官崔昊,参见大总管!下官蒙陛下错爱,亲授判官之职,奉命随军,协理文书,记录功过,整肃纪纲,以供大总管驱策。”

    他抬眼看一眼宁王,见并无反应,又将语气放缓了些、却仍保持了下属规矩,继续说道:“下官的叔父、礼部尚书崔璞大人特意叮嘱下官,定要代他向王爷问安。叔父言道,王爷为国征战,辛劳备至,崔氏一门,皆感佩于心。”

    礼部尚书崔璞,正是如今宁王府里、皇帝亲自指婚与宁王李贽为妃的崔氏女湘旭之父。

    说起来,宁王应唤其一声岳丈。哪知这宁王从漠北战罢回京,借着即刻又要远征北疆,竟非但不回宁王府与崔家女儿团聚,更未上他博陵崔氏之门拜见岳丈大人。

    那崔璞大人早已在府上大光其火,怒叱宁王不尊崔氏门楣,轻视皇权联姻,实在是无礼无知之至!

    近日里更听闻一些风声,道宁王之所以不回皇帝亲赐的宁王府,乃是因了宁王竟已自行与一女子私定亲事,甚而将那女子带入军中,要一路随军、形影不离。

    那崔家女儿湘旭,一向自视极高,原先一直觉着自己乃是太子妃的唯一人选,后被皇帝亲自指婚与宁王,一度还有些情绪。

    但因宁王李贽先前那个镇国公府世子爷宇文贽的大名,在整个京城内都极是脍炙人口,被传得既是英武神勇、又是丰神俊彦,文才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天赋型人物。单论人才而言,据说太子李琼俊毫无疑问是居于其下的。如今又重归了皇家,摇身而为大皇子殿下,又封了一字王,皇恩隆宠得无人能出其右。

    因而那崔湘旭才满怀期待进了宁王府,日日做尽了功课,要以最佳新妇的姿态迎接宁王归来。

    谁料那宁王回京后,根本对她不闻不问,连宁王府的门槛也没来踏上一步。又风闻宁王身边有个女子,将那宁王迷得丢了三魂七魄,竟连太子殿下和皇帝陛下都不怕得罪。

    那崔湘旭何曾受过这般委屈,跑回娘家哭闹不休。

    她爹崔璞大人也深觉老脸无面,想着虽无法子整治宁王,但可趁机将本就一直在培养的侄儿崔昊安插过去。一则可监视和影响宁王,令其在男女之事上不至于做得太过;二则可借崔昊此人在征北军中,确保崔氏家族在未来的北疆战事中能分一杯羹,维持家族的政治影响力。

    待崔璞因此事觐见了皇帝,李卓竟并未过多权衡便允了此请。

    李卓实则也想替太子对那势头正盛的宁王,稍加牵制;

    另外,崔家乃是重要的士族代表,宁王显是因了对皇帝的指婚之举感到不满,便趁战事之借口不敬崔氏,自然需要安抚;

    再来是,将崔昊安在征北军中做个文职判官,并不直接掌兵,即便崔昊无能,也无伤大雅、进退自如。

    说回到右卫官廨,那崔昊将自身姿态放得极低,对宁王说道:

    “下官年少学浅,虽读得几卷诗书,于军旅之事却是所知甚少,初次效力军前,必有力所不逮之处。此番随军,只望能竭尽驽钝,为大总管处理好琐碎文牍,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后若有不当之处,万望大总管不吝教诲训示,下官必定谨遵钧命!”

    宁王面色平静如水,崔家之事,皇帝曾亲召他入宫,殷殷切切地说了一番话:

    “贽儿,你回京这些时日,朕都看在眼里。你没回王府,也没去崔尚书府上拜见。朕知道,你心里有气,有不甘。朕……不怪你。”

    “指这门婚事前,朕细察过,那崔家女儿,品貌德行,皆是上上之选。朕是真觉得她好,配得上朕的贽儿,才一心要给你。朕总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