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第019章  成为万贞儿的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万贞儿的儿子》 19、第019章(第1/2页)

    帝妃二人组开始商议,就唯一的当事人朱佑棱事后回忆,只一词形容就是,癫且凶残!

    朱见深被万贞儿安慰好了,当天心情一直美美的,然鹅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到早朝结束。

    原因无他,主要千里马奔急,辽东那边送来八百里加急。说是建州女真首领董山,桀骜不驯,屡次纵兵犯边,劫掠人畜,并且暗通鞑靼,其心可诛。

    “当真是个祸害。”

    金銮殿之上,朱见深直接摔了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

    “皇上息怒。”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眼见朱见深这回是真的动怒,并且怒气勃然,当即齐刷刷地跪倒一片,口呼皇上息怒。

    只有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臣,如商辂、彭时等,虽也躬身,但面色沉静,似乎对皇帝的暴怒和那建州女真首领,建州左卫右都督猛哥帖木儿之子董山的作为,并不意外。

    “息怒?你们让朕如何息怒!那董山,不过一介部落首领,受我大明册封,享朝廷赏赐,不思感恩,反而屡次三番犯我边境,杀我百姓,劫我财物!如今更是胆大包天,竟敢暗通鞑靼,欲成掎角之势,窥我大明江山!其心可诛!其行当灭!”

    朱见深越说越气,胸膛开始起伏不定,显然气得不轻。他指着先前被他狠狠摔在地上那本奏折怒火高炽。

    鞑靼其实是元朝残余势力的统称,?其中朵颜三卫(朵颜、泰宁、福余)是主要蒙古部落。

    永乐年间,朵颜三卫转附瓦剌部落(另一蒙古势力),并与鞑靼共同对抗明朝。

    如今建州女真又掺和在其中,边境的局势越发紧张。朱见深又不是他爹‘大明战神’那样的蠢货,如何不清楚鞑靼联合建州女真、瓦刺等北方游牧部落,对大明边境的危害有多大。

    正因为知道,所以此时的朱见深又惊又怒,戾气油然而生。

    “朕登基之初,便知鞑靼乃心腹之患!”朱见深深呼吸,又道。“如今就连那建奴女真也来恶心朕。真当我大明刀锋不利?”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白圭出列,躬身奏道。

    白圭字宗玉,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征瓦剌,并在土木之变后逃回。

    成化二年(公元1467年),奉命提督军务,与抚宁伯朱永等讨平荆襄流民刘通之乱,以功加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又提督十二营操练。

    算是明朝名臣,史书也有记载,都是正面的评价。但明史本身是满清编缀的,就有一定程度失真,可以信但不可尽信。

    就像现在,这位历史上的名臣,开始规劝朱见深不要冲动行事。

    “陛下,董山狼子野心,确乃辽东大患。然其部族骁勇,熟悉山林,剿灭不易。且辽东地广人稀,大军征讨,粮草转运艰难,若陷入僵持,恐于我不利。是否......先遣使申饬,观其后效?”

    他这话,带着文官惯有的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一丝绥靖的苗头。

    绥靖,绥指安抚,靖则是安定。意思是说,使用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

    至于申饬的意思,那就更好理解了,指告诫。并且并不强烈的告诫。

    文官说话就是这样,‘主和派’讲究含蓄,把目的摆出来,却说得好听。

    不过对象仅限于文雅人士。

    不是诽谤啊,主要老朱家的血统,有那么亿点点迥于常人。不信翻翻史书,仔细看看明朝12帝的生平,就会得出十分重要的结论。文雅什么的,在老朱家里并不存在。

    唯一文雅的,就建文帝,嗯,典型被儒生忽悠瘸了的典范。好好的皇帝不当,非要作,结果好了吧,被后面的大明立为典型,劝诫后人千万不要学他。

    当然朱佑棱的爷爷,大明战神朱祁镇同样是典型。他带来的后遗症太大,至于往后的皇帝再有御驾亲征的念头,文官武将们立马疯狂阻止,大有再来一次,绝对断送大明江山的架势。

    龙椅后,被万贞儿抱着坐在小板凳上的朱佑棱,突然觉得鼻子痒痒的,忍不住打起喷嚏来。

    “阿嚏!”

    满朝文武:“......”

    ——从来没有哪位皇帝上朝,还拖家带口的!

    “咦!呀!骂!打!”

    一定有妖人在背后诽谤孤!

    “鹤归小点声,别打扰父皇。”万贞儿安抚朱佑棱,等朱佑棱‘安分’听话没有再闹出动静后,又继续聆听。

    这时朱见深显然气急,居然冷笑出声。

    “申饬?观其后效?”

    “白爱卿,朕的兵部尚书。董山拿着大明的俸禄,奉大明为主,却干着劫掠边堡、暗通鞑靼的事情。这是什么?这是公然叛逆!”

    “你告诉朕,还如何观其后效?难道要等他与鞑靼合兵一处,兵临山海关下,朕才能动手!”

    董山作为大明建州女真首领,是有官职的。并且还是世袭,袭自他爹猛哥帖木儿,乃建州左卫右都督。

    朱见深说董山拿着大明的俸禄,却暗通鞑靼,的确算是叛逆。

    也算年轻气盛吧。朱见深十七岁登基,如今快二十岁了。还是当初那初登基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只见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群臣,尤其那几位主张“怀柔”的文官,重点关注,锐利目光在他们脸上停留片刻。

    “朕看你们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忘了刀兵为何物!对这等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辈,唯有以雷霆手段,彻底铲除,方能震慑塞外诸夷,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陛下圣明。”

    这时,一位身着麒麟补服的武将出列,声如洪钟。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