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706  随身装着一口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连菜还没有炒熟呢。

    两个孩子上午闹半天,现在终于安生下来,快做好饭时,相继睡熟。

    刘军浩松了口气,看来中午能吃个安生饭了。他轻手轻脚把两人放在床上,这才关好房门。

    这会儿工夫,张倩已经被饭做好。

    先盛三碗没放油盐荤腥的白面条,稍微往里边洒了几个盐粒,然后分别倒进豆豆两口子、悟空和松鼠的饭盆里。

    以前张倩对院中的动物没那么多讲究,基本是自家吃啥就给它们喂啥。后来有游客指出,动物和人不同,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尤其是经过烹调的食物,太油太咸对动物的损害过大。虽然自家院中的动物并没什么不良反应,但是本着小心的原则,他们在平时喂食时注意了许多。

    将院里的动物安排好,他们两口子才端起碗。

    悟空这家伙搞怪,大摇大摆蹲在松鼠点点的饭盆前,低着脑袋猛喝起来。至于它自己那碗面条前,则被两只八哥占据。

    点点委屈的叫了几声,伸着脑袋想吃,结果悟空迅速抬起爪子,一个耳光打过去。末了还瞥人家一眼,扬扬巴掌威胁。

    点点敢怒不敢言,老老实实蹲在旁边,打算等悟空吃饱了再动口。

    不过眼看着碗里的面条越来越少,松鼠忍不住了,又把脑袋探过来。这次猴子连头都没抬,直接一巴掌。

    话说自从松鼠来到刘军浩家,整天过得就是被压迫的日子。刚开始它还挺不服气,面对悟空的暴力行为不断反抗,后来反抗不过,只好半默认下来,不过被逼急了,也会找主人告状。

    就像现在,眼看吃不到饭,松鼠立刻跑进屋里,冲着张倩叫个不停。那声音,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怕它将孩子吵醒,刘军浩只得出门对着悟空训斥一顿,这家伙才老老实实蹲在自己的饭碗前。

    猴子这家伙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只敢惹松鼠,它看到院中其他的动物,也是夹着尾巴走。

    豆豆两口子的饭盆就在旁边,它却根本不敢动,主要是被人家夫妻俩的合击弄怕了。不过两只豹猫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主儿,一般没事也不去惹悟空。

    至于黄斑皮,猴子只有讨好的份儿。

    刘军浩两人现在吃饭狼吞虎咽,不到半个小时就放下碗筷。他刷碗刷锅,张倩则趁此机会偷偷瞄了老大小二一眼,看小家伙们睡得正熟,总算喘口气。

    厨房里活忙完,两口子怕吵醒孩子,干脆搬了几把椅子坐在院里晒暖。

    吃过饭,悟空照例领着两只八哥出去转悠。这家伙特别很贪吃,多半又是去游客那里讨要食物了。

    两只黄斑皮在院中转了一圈,也跑出去撒欢。

    豆豆两口子仍然趴在屋檐下,现在天气转冷,两个小家伙也变得慵懒起来。它们吃过饭大多时间趴在洗衣板上假寐,提不起什么兴致,只有看到葡萄架上有麻雀落下,才会扑窜而起穷追不舍。实在无聊的话,它们也会追着院里的鸡鸭撵上一阵子。

    “呱呱”正在这个时候,院外的青庄突然大叫起来。接着就看到一个土灰色的身影窜入院内,一溜烟朝厕所方向奔去。

    老鼠……在自家院中看到老鼠,刘军浩分外稀奇。

    这东西一看就是外来户,真是找死,慌不择路下竟然逃进院中,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有食物出现,豆豆两口子终于来了精神,猛窜上去。没等那只大老鼠反应过来,豆豆已经摁在爪子下。

    这家伙被抓后还躺在地上装死祈求自保,不过在豆豆面前根本没用,结果是多挨几爪子。

    就这样,两口子和老鼠较上劲儿。放了捉,捉了放……到最后那老鼠基本被玩惨,即使豆豆两口子放掉它,这东西也不敢跑。

    见实在没趣,豆豆才把老鼠噙到媳妇儿面前。

    那豹猫叫了一声,脑袋往豆豆身上蹭蹭,开始享用美餐。

    按照惯例,头和尾巴它们很少吃掉,而是当成功劳的见证留下。

    刘军浩并没有在院中悠闲多长时间,很快郭记者就打电话过来,说自己马上到刘家沟了。

    他只好把照看孩子的任务交给媳妇,自己骑着电动车赶到村口。

    没两分钟时间,采访车就来到跟前。

    除摄影人员外,郭记者还把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带来了。对方姓王,四十多岁的样子,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

    不过他人倒是挺和气,刘军浩握手时称对方叫王先生的。他却连说“叫我老王就好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页?不?是?ǐ????????é?n??????2?????????o???则?为?山?寨?站?点

    电话里说不太清楚,郭记者边走边问,把发现玄铁宝剑的过程详细了解一遍。

    现在刘家沟挖到文物的事情已经传开,附近的村民也赶过来不少,因此刘广聚家门前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没想到赵光明两口子也来凑热闹,连带着拍足了照片。看到刘军浩,他们赶忙挥手打招呼。

    刘军浩粗略的估计一下,现场足有上千人。这柄宝剑在地下埋了几百年,重见天日后终于火了一把。

    这么大一口宝剑,在现代人看来凭古代的科技水平很难铸造。

    老王仔细看过那柄宝剑后,立刻跟郭振华攀谈起来。专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人家讲起铁器的铸造历史头头是道。说是隋唐时期以后,中国已经有能力铸造大型的钢铁器物。到了明清前期,国内的钢铁铸造尚在世界上领先,因此铸造一柄重达上千斤的宝剑并不成问题。

    它是采用了分段铸造的方法,即铸造人在模具上开多个浇铸口,同时以铁水浇铸,最后一次成型。

    而且刘家沟这个并不是孤例,算上它,全国共出土了两柄镇河宝剑。

    前些年燕州市有人挖沙取土,也发现了一件。那个体型更为庞大,近八米长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