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节  再世为臣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云霁不知不觉喝了很多酒,沉沉地睡了过去。做了个梦。

    ——

    梦里梦见了那个男人在灯下挑灯阅卷的背影,几盏孤灯将他的寝殿,照得灯火通明。有时候,那些灯火就这么亮一宿,彻夜不息。

    渐渐的,那个看着男人批阅奏折的人不是云晗昱了,而是自己。自己走上前去,拿起奏本,提笔研磨,坐在男人身边,与他一同看着。

    男人没阻止他,便让他批阅着,时不时因为一个政策而相互耳语。

    他发现……他想成为良臣的梦想,可能不过如此而已。

    与其说是为了天下苍生,人间正道,不如说是想陪在男人身边,帮他处理朝堂的政务。

    让男人能够倾听他的意见,能与男人平等地交流对话。能够为政策而争论,也能彼此然于心,相视而笑。

    醒来的时候,眼角一片潮湿。不知什么时候,又盈了满眼的泪水。

    上一世中,这个愿望毕生都没有实现。

    男人将他养在深宫之中,不让他参与朝堂之事,也从不与他议论政策,他只能远远看着男人寝宫的灯亮着,或者熄了。

    若是亮着,证明男人今夜政务繁忙,不会过来。

    若是熄了,男人不久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再世为臣重生》 再世为臣重生 第67节(第2/2页)

    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拥着他入房中。握着他的手,问他等得久不久,外面冷不冷。

    他也曾跟男人说过他想看奏章,想处理事务,却被男人拒绝了。

    因为前朝有宦官外戚当政,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最后灭亡了的例子。所以旧朝立朝以来,太祖定下的宗律便是后宫禁止干政。

    男人对于这条戒律,倒是遵守得很。

    当时他无论如何都觉得委屈,屈辱,不平,难过。

    这一世重新活过来的时候,他依然还是想不透,想不通,不明白,不服气。

    但现在经历了乱世变化,了解了世事无常,明白了好坏正邪,也曾经鞠躬尽瘁却深感无能为力,自贬自鄙之后,他才明白了男人的决策,有多么正确。

    若是男人给了他辅政的权力,恐怕情况只会更糟。

    那些个能当政臣子,哪个不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从地方官一步步地做到京官,位列天子朝堂之上的?

    自己这么个毛头小子,仗着君王宠爱,对朝堂之事指手画脚,这让外臣们怎么看?让那些戍边的将军们怎么看?让那些费尽一生之功才得以面见天子的人怎么看?

    届时朝廷内外,鸡飞狗跳,对他的口诛笔伐事小,各自为派,党争不止,内斗不休,才是真的祸国殃民。

    况且那个时候的云晗昱,不过是读了几卷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已。哪里知道什么世道人心,哪里经历过什么勾心斗角,哪里又亲眼看过农田水利,民生疾苦?

    若真是立策论策的话,恐怕也都是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会做事,只会误事而已吧。

    天子朝臣这个位置之棘手,之艰难,之责任重大,远是上一世的云晗昱所无法承担的。甚至连这一世的经历那么多场战争的云霁,都没有把握说绝对能做一个利国利民的良臣。

    既然朝臣已是如此了,那么君王肩上的担子,只会百倍千倍的重。

    原来那个男人在上一世中,竟然默默地承担了这么多。

    第79章责任

    帝王之位,人人都觊觎,却未必是人人都能坐得的。

    觊觎的人,艳羡着那个位置所拥有的无尚的权力,无边的享受,无尽的奢侈,无二的威严,却殊不知坐在那个位置的人,应该付出的责任。

    春要播种,秋要收获,四季农时,不可懈怠。

    夏有洪涝,东有雪灾,库银存粮,不可亏空。

    丰年加税,欠年薄赋,收支出入,不可出错。

    外有蛮夷,内有贼子,攘外安内,不可轻心。

    朝有奸臣,野有乱党,朝野上下,不可不防。

    桩桩件件都繁琐无比,耗费心力。

    虽然朝中有辅政的大臣,后宫也有掌事的太监,但消息经传几人之口,便失了准确,所以还是需要皇帝亲自查阅,亲自监督,一一过问,事无巨细。

    那个男人既然坐着万人之上的高位,便要操着苍生天下的心。

    这该是怎样沉重的担子啊。

    直到这一世中,云霁也置身其中,运筹帷幄的时候,方能体会什么叫做殚精竭虑,什么叫做精疲力竭。

    当陈博涉准备打仗的时候,他要操心粮草兵器。当陈博涉远征的时候,他要提防朝廷政变。当陈博涉大胜而归了,他又要陷入朝堂的斗争之中。

    这还仅仅只是作为一名谋士的事务而已,主公的责任更在他之上,所以陈博涉要操的心,应该只会比他更多。

    但陈博涉也只是七国其中一国的国主,担的是宣国那一方百姓的责任。那个男人,担的,却是全天下。

    ——

    男人死得很早,过了不惑之年,便一病不起了。

    查不出病症,也寻不到病因。太医、民间的医师,一拨拨地来,再一拨拨地被赶走,男人始终没有好起来。

    拖了几个月的时间,熬过了秋天,到了冬天,实在熬不住了,便走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