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  捡个夫君好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 21 章

    作为清明的传统食物,青团的馅料虽然可以选择更为丰富多彩的食材,但陈禾心裏还是更偏向于传统的口味,因此选择了红豆沙和雪菜笋丁两种馅料。

    豆沙好处理,红豆煮烂捣碎后加上一定量的蜂蜜或者饴糖,团成小小一颗的馅料团就成了。

    雪菜笋丁的稍微麻烦点,需要准备泡好水去过盐的雪菜、剥壳焯水后切丁的春笋,以及切丁干煸的豆腐干。好在调味并不磨人,由于本身就带有咸味的雪菜的加入,只需少许盐就能将味道调和到平衡,其他的调料便无需加入太多。

    当然,要拿去摆摊的青团不想泯然众人,至少得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地方。

    在青汁的调和上,陈禾加入了另外两种野草:鼠曲草和泥胡菜,用于增加外皮的糯性以及调和顏色。事实上这两种清明草都能单独拿来做青团,只是口感和味道上与艾蒿做成的都不大一样,因此人们接受度不算太高,算是比较少见。

    另外,由于植物处理后容易褪色的特性,普通的青团蒸制后顏色发黄暗淡,在阳光下一照褪色更加迅速,卖相会大打折扣。

    类似的青精饭也是这个原理:用南烛叶染色后须得加入草木灰水,否则“色败如泥”,全然丧失了送入口中的欲-望。

    在草木灰水的作用下,经过蒸制的青团依旧保留了鲜明的绿色,表面光滑圆润,紧实软弹。

    而且经过陈禾的实验,即使隔夜后也依旧能保持柔软,存放后那抹鲜亮的绿色也依旧不褪。

    陈禾总共做了两种式样,一种就是简单的圆团,一个个饱满可人的团子坐落在小片荷叶上,上面还撒了点干桂花,瞧着喜人得紧。

    另一种是用模具压过,云气纹最多,因为这个最简单,寓意也好;也有一瞧就是节日限定的秋千纹,不过是加以简化后的版本,太过复杂印到青团上也看不出来,反倒会失了意趣。

    到现场再蒸其实不大现实,人们在逛街时看到这种小食,一般是看见就买,不一定会有耐心等上十分钟。而且他们准备的量大,家裏的炉子没办法满足同时蒸制那麽多的青团。

    况且,“明日有禁火令吗?”虞秋如今还不是很了解当朝法律,按照他学过的歷史,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是有这个要求的,就是不知道这裏的规定如何。

    陈禾正将包好的青团挨个摆好,听到他问如此常识问题先是疑惑,随即反应过来,给虞秋解答,“没有的,无论什麽时候都没有。”

    那倒是还好,青团是冷食较多,现场制作确实能够吸引一批客人。

    虞秋决定耍个心眼,他们不带全生的或者只带个材料现场包,那太麻烦;但是可以带半成品啊,先在家裏把青团蒸至八分熟,再到现场去快速复蒸,如此口感和效率都保证了。

    关于定价,两个人倒是商量了一阵。

    虞秋的意思是依然保持高于日常价位,甜咸同价,没有花样的卖六文钱一个,有花样的就添上两文,反正他们有一批固定的客户,已经吃惯了他们家的味道,至少不会一个都卖不出去。

    况且定下来要卖青团后,虞秋就在摊位上摆了牌子预热,说清明前一日还会出摊,只卖青团,相熟的客人大多数都捧场,连连说到时一定来买。別人不说,丰永怡肯定第一个捧场。

    陈禾倒是有不同的意见。且不说他对自己的手艺有多自信,味道上是不差,但是相比起量大顶饱能够当做早饭的煎饼,六文一个的青团还是价高了。

    “不如卖五文一个,”陈禾捻起一个青团,掰开来给虞秋看,“往年我也买过別家做的,没有我们的馅料足,但味道其实差不到太远,卖三文钱一个。”

    “虽说这种节令小食卖高价也正常,但我还是觉得不好,你觉得呢?”

    虞秋看着他略显忐忑的神情,一时无言。他想了想,还是决定鼓励陈禾有自己的主见,“行,那就按你说的来,普通的五文钱一个,印花的七文钱一个?”

    陈禾点头。

    定了价,将准备好的八分熟青团装进笼屉,二人开始期待明日的集会。

    ---

    寒食清明假期足有七天,虽然这是针对在朝官员的律法,但也不影响民间对其的推崇。许多店铺会在这段日子裏仅留一小部分仆者看店,还有些更是直接闭门谢客,让店裏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踏青,安心扫墓。

    受假期影响,市集上的人相较于往日更多,各色摊位也染上了节气的氛围:小贩在叫卖柳枝帽圈,路边跑过的孩童头上戴着柳条,嬉戏声从街头响到街尾;彩绘纸鳶高挂,蝶飞鸟追;市集边临时架设起几架秋千,少女轻快的笑声回荡……

    虞秋推着车,陈禾在前面扶着,两人习惯性往原本摆摊的地方走,却瞧见那裏已经摆上了一个个竹筐,甚至也是卖的青团。

    什麽意思?虞秋皱眉,上前去交涉,回来时脸色却不好看,“我们得换个位置了。”

    “但是……”陈禾有点不舍,那个位置他们都摆了有一阵了,原先就是个冷清的偏僻地,是他们去了以后才好起来的,甚至连旁边位置的摊位都被带火了,每天不知道要比原来多出多少收入。

    陈禾还想说什麽,腰间却揽上一条手臂,虞秋正靠着他耳朵说话,挡住了身后阴恻恻的目光,“摊主是县令的亲戚。他原来在市集口摆摊,不知道从哪裏听说的,现在要征用我们的摊子,不让摆在那了。”

    什麽征用,这不是明抢吗?陈禾憋红了脸,“那我们去哪裏摆?”

    现在还能找到什麽好位置?他们原本来的就不算早,这一来一回的,稍微好一点、有人气一点的位置都有人了。

    “不要紧,”虞秋目光冷冷,语气却是柔和的,“我们有的是地方可以摆。”

    ---

    片刻后,市集边沿上多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摊位。

    过路人原本也不在意,只是打眼一瞧,又忍不住走了回去。

    “这怎麽卖的?真的可以免费吃?”

    “对,都是新蒸的青团,先尝尝,买不买都成。”虞秋招呼他,快速将手中切好的青团递出去。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