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糖  吃饭,舞蹈,恋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糖

    郑家宝有个在读高中的妹妹,是个典型的追星女孩。

    据说,她们追星女孩的日常项目之一,就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追爱豆的公开行程。当然私人行程也想知道,但碍于粉圈规矩,要有“不越界”的态度。

    按照她们的标准,我可能是个越界的粉——自从手机这种东西能上网,自从我摸到了谷羽的第一个社交账号,我就一直保持着挖遍他所有动态的……习惯。

    我找不出有什麽词,比“习惯”更能准确地描述我这些年对谷羽做的事,以及做那些事背后的心态。

    我习惯于默默看他各个社交平台的更新,包括评论,只要够闲够无聊,我还会顺藤摸瓜去看他的朋友、同学、緋闻对象。习惯于不时用搜索引擎搜一搜他的名字,作为半个公众人物,他偶尔也上新闻。习惯于从看到的事、读到的句子裏,感受他的心情和状态……

    所以,追星女孩对爱豆所拥有的那种“全世界我最懂你”的心情,偶尔,我也会对谷羽有。我觉得我比他身边很多人都要了解他,明白他是个怎样的人。

    大概,这就是他一个月前初见我就表现出兴趣,我也并不感到惊讶的原因。同样,这也是我此刻不假思索就自然地认为,他一定会更明显、也更明确地对我有所表示的原因。

    为此,我有点焦虑,因为我仍未曾准备好。

    于是,男人无耻的本能又支配了我——我决定躲着他。

    这个决定,我从第二天就迅捷地开始执行了。

    早上六点钟我已经爬起来,用半个小时给他熬了一份粥,然后交待给六点半打着哈欠过来上班的郑家宝,自己趁早跑到另一家饭店去。

    还特地嘱咐郑家宝:“谷老师要是说来找我,一定要给我打个电话。”

    郑家宝的哈欠挤出一脸泪水,与茫然表情很搭配:“啊?”

    我拍拍他:“一定要打,生死攸关。”

    然后跑了。

    事实上,我认为与谷羽这样的人产生轻度感情纠葛,而不想接受,“逃避”是操作最轻松的一个回复。

    他的聪明,会让他立刻明白我的态度。他得体的教养与人格的骄傲,会让他当即收手。而事实,好像也差不多如此。

    第一天,我接到了郑家宝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说“谷老师问你在哪裏,我也不知道你在哪裏,所以我没说”。第二个电话,说“谷老师问你今天什麽时候回来”。

    ——我过了晚饭点才回去。

    回去之前,给谷羽带了裴鄢雅曾经的另一道拿手菜,四喜丸子。差郑好给送到民宿去的。

    第二天,我只接到了一个电话。郑家宝战战兢兢、带着颤音,说:“谷老师……在我旁边,他问你,今天是不是也…...”

    他停顿了一下,好像说不出口。于是,下一秒我就听到了谷羽的声音:“郑子煦,今天也打算给我吃打包菜,是吗?”

    我下意识屈起握着手机的手指,屏息不语。

    于是,我们就这麽僵持了一会儿。郑家宝这手机漏音得厉害,我们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他的呼吸频率都在告诉我,他不开心。

    我本来躲得还算没心没肺,这下突然感觉愧不可当。

    过了半晌,他放平了语气,道:“你回来吧,大老爷们儿躲什麽躲,我能吃了你吗?”

    我没能战胜人性弱点,心裏怂且乱,脱口道:“没有,我们这边店这几天挺忙的,我过来帮一帮手,过几天闲了就回去。”

    “哦。”他说,“那你随便吧,这麽忙的话这几天不用管我的吃了,你忙你的吧。”

    我:“……”

    他直接挂了电话,留给我一整天忐忑和不安。

    也许是为了圆那句“挺忙”的胡说八道,也许是仍然不知道怎麽面对他,我照常这麽早出晚归。也一如既往早上给他留早饭,晚上做一道简单的北京菜,让郑好送去。

    这麽不见面的日子,不知不觉过了小半个月。时间长了,我们不像是闹了什麽別扭不见面,而像是有了新的相处模式。

    每天他干了什麽,我都能从別人那裏听说,甚至知道得比过去每天见面还清楚。这主要拜郑家宝的碎嘴所赐,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谷老师动态,一丝不漏全部汇报给我。

    而按照他每天干的来看——一有闲就窝在我们大排档前的水果摊,帮老郑的妹妹、我和郑行郑好的姑姑卖水果——他也对我的了解也呈飞速递增的态势。

    严格算下来,我们之间真正僵持的时间只有不见面的头两天,后来就用网聊代替了当面的闲聊。而且网聊的话题之多和时长之久,超乎想象,俨然网友。

    我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姑,郑玥,在我们成为“网友”这件事上贡献斐然。

    她是个十分热情的中年妇女,喜欢向任何人提起自家小辈。尤其是我这种,在海宝这个地方,堪称“別人家的孩子”的小辈。

    她若不从认识我的时候炫耀起,就简直是白捡了一个侄子。

    于是,最开始谷羽给我发的语音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句以“你小时候居然…..”开头,以“哈哈哈哈哈哈”结尾。

    我们的话题就这样以童年为起点,渐渐发散到任何能想到的事情上。

    我们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两个话唠,没完没了地聊天。

    他不可思议地发现我“居然那麽懂”他的点,我也怀着不亚于他的吃惊,发现他还有那麽多我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这场“网友”式聊天,旷日持久、纵横无忌。

    我像挖宝藏一样挖那些我收集了那麽多年,却连皮毛也没有触碰到的领域。他则像忽然捡了个宝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本以为你是漂亮的鹅卵石,没想到你是任何石头”。

    …...这个比喻,嗯,看在他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