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褚老爷子寿宴 将来说不准能请老爷子牵……
褚家老爷子寿辰定在十日后, 这几日宋听竹与夫君忙着酒坊事宜没到镇上来,寿辰前两日方才赶着牛车到镇上采买贺礼。
两人到了万顺酒楼,听三叔说褚管家昨日来酒楼订了十桌席面, 酒水点名要万裏香,可这万裏香本就没多少, 十桌席面哪裏够。
刘三生愁得一宿没睡好, 今儿一早套上牛车本想回村子同二人商量该怎麽办, 谁料又遇上食客闹事,将一众食客安抚好, 恰逢宋听竹夫夫上门。
刘三生嘆气道:“也怪我嘴快,不等褚管家说完要求,便将事情应下了。”
宋听竹道:“家裏还有几坛子万裏香, 三叔可拿去应急,只是日后再遇上此类事情,还需事先询问清楚的好。”
刘三生大喜,忙反省道:“吃一堑长一智,竹哥儿便放心吧, 三叔保证不会再犯糊涂。”
夫夫二人到市集置办好寿礼, 回到酒楼陪三婶魏秋容说了会儿话,便叫上酒楼伙计一道赶着牛车回了村子。
家裏还剩五六坛万裏香, 宋听竹留了两坛,余下的叫杨顺旺拉回了酒楼。
酒坊孟夏那阵酿造的酒水, 再过两月便能开封售卖,三叔酒楼的酒水应当还能支撑一段时日。
宋听竹提着袖口, 边写着祝词边在心裏思量。
刘小妹在水井旁搓洗衣裳,想起早上那会听来的话,扭头跟自家嫂夫郎说道:“嫂夫郎, 我今早到蔡婶子家买豆腐,听树下纳凉的婆婆们说,刘玉书被远山书院请去做夫子了。”
唐春杏听见直撇嘴,“啥夫子,好像叫什麽郎,啥郎来着我忘了,跟夫子差別大着哩,光月钱便少了半数不止。”
宋听竹停下动作道:“讲郎。”
“对,讲郎。西院吹得好听,啥被书院请去的,分明是崔玉兰求爷爷告奶奶,使了大把银子求来的。”
刘小妹满脸好奇,“大嫂咋知道得那麽清楚?”
唐春杏往灶间抱着柴火道:“我亲眼瞅见的,能不清楚麽。”
“可村裏人不晓得,还真当刘玉书有本事,书院夫子都争抢着要呢,我还听几个婶子说今年入冬把孩子送去二叔家,叫刘玉书帮着启蒙呢。”
“家裏银钱没处使就送呗,西院一个个都是见钱眼开的,到时一准狮子大开口,半两银子的束脩费用都敢要二两信不?”
这话倒是真,不过別家的事儿也就说个热闹,眼下重要的是后日褚老爷子寿宴一事。
“嫂夫郎,你写好了?”刘小妹晒好衣裳凑上前瞧。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姑娘逐字辨认,见自己没出差错,高兴道:“等我生辰时嫂夫郎也帮我写个吧。”
宋听竹失笑,“这是祝寿词,等你生辰我帮你换个旁的祝词。”
刘小妹不解,“为何,我也想长寿如南山。”
宋听竹将写好的祝词压在一旁,等待墨跡干透。
“这句祝词寓意福气深厚寿命长久,相比年岁小而又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更适合年纪稍大些的长辈们。”他温声解释着。
刘小妹似懂非懂。
唐春杏炒着菜道:“这说话也是门学问,听人说镇上还有人专门教这个哩。”
刘小妹惊讶不已,“啊?还有人花银子学说话吶?”
“那可不,学的人还不少哩。”
“娘,什麽时候开饭呀,夏哥儿肚子好饿。”
小家伙肚子已经叫了好一会儿了,左等右等也不见娘亲跟小叔麽、小姑说完话,这才忍不住开口。
唐春杏见自家哥儿饿得狠了,便先掰了半块菜饼子叫他拿着吃。
夏哥儿坐在小凳上模样乖巧地啃着饼子,宋听竹瞧着心化成一团,他到屋裏取来糕点,递给小家伙。
“哇是糕点,谢谢小叔麽~”小家伙眸子弯成一对月牙,嗓音干净清脆。
宋听竹抬手摸着小哥儿发髻,眼底满是笑意。
与此同时,西院刘老二家院子裏,崔玉兰正说服着老太太松口,好叫他们一家三口搬去镇上住。
打从刘玉书不能再参加科考,刘翠娥便一直瞧老二媳妇儿不顺眼,这会儿子听老二媳妇说要搬去镇上住,心裏头哪裏不晓得这婆娘安的啥心思,老太太瞧着老二媳妇儿,鼻子不鼻子眼不是眼。
“玉书在书院当教书先生,你跟二生去凑啥热闹,镇上开销那麽大,家裏这点地可经不起你们这般嚯嚯。”
崔玉兰帮老太太捏着肩,面上笑盈盈:“只玉书一人在镇上居住,晚晌下课回了住处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眼下天儿尚且热着还成,这要入了冬,冷锅冷灶的哪受得住。
我跟当家的还能干上个几年,到时他爹找个活儿做,我也寻个浆洗衣裳的活计,这家用钱不就挣出来了,待日后玉书成了书院正式夫子,便接爹娘到镇上享清福去。”
老太太对儿媳有意见,可却舍不得乖孙受苦受累,稍一犹豫便点头答应下来。
崔玉兰喜上眉梢,当天夜裏便收拾好包袱,翌日一早一家三口喜气洋洋去了镇上。
到了镇口,刘玉书道:“爹娘,我先去书院了。”
“哎,晌午娘炖肉给你送去。”
刘玉书点头。
拐过巷口,听见几家掌柜谈论到万顺酒楼,不由放缓脚步听了一耳朵。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