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回三中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为什麽说孩童学习快呢?

    800多道题,杭峰晚上用APP从头到尾刷了一遍,第二天下午考试,就满分过了。

    当天晚上去驾校练了一下摩托车的场地,第二天上午顺利考过,到了晚上就拿到了驾照。

    唐隽办休学不是很顺利。

    去年唐隽为了专心备考请假,学校答应他不上课,那是因为他还是三中的人。如今唐隽得了科技大学的橄榄枝,特招入校,还能直接跳一级,连高三都不用读。

    三中为了抢下唐隽,没少费功夫,也没少花钱,如今就在学校风光了一年半,宝贝疙瘩就要走了,连最后一学期都不想读,换谁谁乐意。

    唐隽每次去找校领导办理手续,都要被留下来谈心,被唐隽催得急了,就说在开会在讨论,总之三中领导团队的意思,还是希望唐隽能在三中读够三年。

    “其实在教育界裏,我们都不主张跳级的。你们这个年龄虽然是学习的年龄,但同时也是三观养成,培养品性的年龄。聪明的孩子不代表为人处世的情商也高,你提前进入大学,你的竞争者都是比你大了几岁的人,他们的人生阅歷比你强多了,就是抗压能力都比你强。唐隽,我们的意思还是希望你留在学校,去感受你这个年龄段应该感受的青春校园,什麽年龄去做什麽事。

    连续参加两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孩子也多嘛,你也可以连续参加两届,这样会帮助你在大学裏获得更加优秀老教授的关注……”

    “嘟嘟嘟——”

    杭峰拿到摩托车驾照的第二天,就去摩托车行买了一辆电瓶摩托,艰难地熬到这一天的训练结束,下午四点骑着他的小摩托,戴上他全包围的头盔,在热浪海风中,骑了两个半小时,终于回到了家。

    唐隽没在家,打了电话没人接,去了他家裏发现手机在屋裏充电,书包文具都不在屋裏,显然唐隽在学校没有回来。

    杭峰饿的前胸贴后背,转身又下了楼,骑上摩托车。

    “嘟嘟嘟——”

    开出了小区。

    三分钟后,杭峰骑着摩托车,停在了三中大门口。

    保安听见动静,从门岗休息室裏走了出来,警惕的盯着杭峰看,直到杭峰把头盔摘下来。

    “嘿,这不是杭峰吗?今天怎麽来学校了?真是好久没看见你,不过新闻上倒是老能见到你的报道,最近又拿了很多冠军奖牌啊!”

    杭峰把头盔挂在电瓶小摩托的握手上,对保安说:“我进学校找唐隽。”

    “进啊,不用特意和我打招呼,我还能拦你不成?进进进。”

    杭峰一扫脸,闸门打开,他走进了阔別已久的三中校园。

    临近晚上七天,天还没有黑,但校园的灯已经亮了。

    过了晚饭的时间门,一路过来的空旷地都很安静,学生们在教室裏上着晚自习,偶尔还能听见朗读声。

    说不怀念是假的。

    踏进这裏的瞬间门,杭峰想起了郑晔瑜、安远驰,还有他们五班的学生,就连史晋那家伙好像也因为时间门和空间门的原因,在杭峰的心裏彻底和解,多了几分同窗情谊。

    还在学校的时候,说好了做一辈子的兄弟,有那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门,杭峰走哪儿身边都能出现同学们的身影,大家一起玩,一起吹牛,陪他训练,为他鼓劲儿。

    但是这种亲密无间门在杭峰的赛场升级,进入到世界赛场后,被迅速地拉开了距离。

    班级群裏依旧热闹,但不再有事没事地问杭峰最近怎麽样,除非杭峰的比赛有了结果,才会得到全班规模统一的祝贺,就连郑晔瑜和安远驰也很少在小群裏说话了。

    人和人之间门的感情需要时间门才能培养,时间门长了,距离远了,人心也就远了。

    杭峰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门,距离

    第二节 课,语文课快上完的时候,班主任张敏像是闲聊一样说道:“十一月初,学校要开校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我已经发给班委,所有的项目必须报满,有把握的项目自己主动报名,等到分配的未必就是你们想要的。”

    教室裏生出议论的“嗡嗡”声,张敏没有制止,留给大家讨论的时间。

    安远驰拍杭峰的后背,说:“看吧,我就说,要不咱们提前报名?”

    杭峰问他:“那你打算参加什麽?”

    “短跑!肯定是短跑啊!100米咬牙就跑完了,要等分配肯定是1500。你不知道每次体育课长跑我都跟死了一样,我是绝对不跑1500的。”

    杭峰觉得安远驰异想天开,100米绝对轮不到他。

    “下课先去报名,估计竞争有点激烈。”

    “行。”

    又聊了两句,班主任在讲桌上拍桌子,教室裏的声音瞬间消失。

    张敏环目,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嘴角含笑:“咱们班的同学都很精神,争取校运会拿个好成绩,如果某个项目竞争严重,咱们可以进行一个班內选拔。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很重要。

    校运会的开幕式,向来由一年级的学生承办,也就是说,这次的开幕式是你们高中三年,唯一的一次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

    有绝招的不用客气,积极报名。”

    有人马上举手:“张老师,我会弹专业钢琴,我可以让我爸把钢琴拉来学校。”

    也有人不甘示弱:“我会古筝,十级啦。”

    “我学过吉他。”

    “我从小跳舞,还在市裏拿过奖。”

    张敏笑着听学生展示自己,就像看见一朵朵向着太阳生长的向日葵,灿烂明媚。

    她才带完一个高三班,如今回来带高一班,感觉不过三年的差距,孩子们的差距就格外的明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