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报官的钱茂才言之凿凿称:人腊并非矮奴所制,而是货真价实的东海小人国之小人。
东海小人国,闻所未闻。
武飞玦疑心涉及大案,便派徐寄春亲自跑一趟。
自然,武飞玦曾特遣两位主事随行,未料竟遭徐寄春婉拒。
理由是:他独来独往惯了。
他一再推拒,武飞玦只好任他自己去查案。
宅子四周,站满了京兆府的官差。
司法参军等在门口,远远望见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俊秀后生朝此处走来。
早就听闻刑部侍郎玉树临风,他忙不迭跑过去行礼:“下官参见侍郎大人!区区小案,何劳大人亲至。”
徐寄春面无表情:“参军免礼,此案涉及人腊,非同寻常。参军,引路吧,本官先进去瞧瞧。”
参军侧身请他进门,边走边说:“仵作已剖尸查验:两人死在亥时初,马四喜死前曾喝了两壶烈酒,醉倒在床上。凶手从后门进宅,先杀开门的陶庆娘,再杀醉酒的马四喜,最后抱走人腊,翻墙离开。”
“你去我左侧说。”
“哦……好。”
参军走到他的左侧,却见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右侧招手。
“案发至今已两日,参军可曾寻得些许端倪?”徐寄春见右侧的十八娘跟上,才扭头看向左侧的参军,“凶手犯案在亥时,此人抱着两具人腊出坊,难道坊正或更夫不曾看见?”
他语气凌厉,参军从疑惑中回神:“回禀大人,下官昨日于坊中一处废宅中,勘得数行足迹。下官据此推断,凶手行凶后,为避更夫夜巡与坊正日查,携人腊匿于其间。等至坊门打开,他便趁乱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儿子你好,我是你娘》 18、小人国(四)(第2/2页)
对于疑犯的线索,参军躬身禀道:“回大人,邻宅的孙大郎曾在马氏夫妇死前,听到鸟叫声。”
“鸟叫声?”
“对,几声悦耳的黄莺叫声。”
十八娘:“黄莺白日叫,夜里不叫。”
徐寄春:“黄莺夜里不会鸣叫,孙大郎是否听错了?”
参军:“回大人,此乃口技之术。”
十八娘懂了:“前日我们去瓦舍,曾遇见一个老翁在摊前学女子娇滴滴念诗。”
徐寄春:“原来这便是口技。”
参军满头雾水,疑心他在回自己,又怀疑他回的不是自己。
权衡再三,他继续说道:“经下官查访,马氏夫妇相识者中,擅口技者有二。其一是报官的钱茂才,其肩上的鹦鹉最是爱效黄莺鸣声;其二乃南市瓦舍口技艺人何根生。下官已查证,此二人对马氏夫妇的人腊觊觎已久。”
徐寄春转进厢房,血腥味混着酒气扑面而来。
他忍着恶心,在房中转了一圈。
十八娘跟在他身后转悠:“银子还在,他是冲着人腊来的。”
徐寄春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地上的木箱。
箱中整齐放着十块银锭,约莫有一百两。
若凶手是图财之徒,大可顺手揣走银锭。
顺手之事却不做,看来这个凶手图的不是财,而是人腊。
甚至,只是人腊。
除此之外,参军言查了两日,一无所获:“凶手做事很小心。莫说地上,连墙上都找不到半点血迹,应是有意擦洗过。”
徐寄春转去后门,参军紧随其后:“马四喜有一酒友,常来找他喝酒。结合口技之能,下官推断当夜凶手或许是诈称酒友,仿其声诱骗陶庆娘开门。”
因是耳熟的声音,陶庆娘没有防备,未提灯笼便去开门。
凶手等她转身的空当,只一刀,便利落地将其杀死。
两人尚在京兆府受审,徐寄春理不出半点头绪,干脆直接走了。
毕竟他今日去刑部,只为递上一纸告归文书。
赶去邙山之前,徐寄春回了一趟宜人坊,特意换了身道袍才出门。
午时三刻,四人一鬼齐聚邙山天师观。
清虚道长见人到齐,拂尘一甩,便站到天师观的漆红匾额下,叉腰扯着嗓子大喊:“文抱朴,你给老子滚出来!”
他动作粗鲁,毫无礼节可言。
陆修晏与徐寄春面面相觑,双双躲到柱子后。
围观的百姓越多,清虚道长喊得越起劲。
半炷香后,观中终于走出五个道士打扮的男子。
为首的男子寒潭星眸,清冷入骨。
身旁的十八娘眼波流转,含羞带笑。
徐寄春迈步上前,挡在清虚道长身前:“原是温师侄,我是你的师叔徐寄春,字子安。”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