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节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夜空咆哮,雷声轰鸣中,狂风来临,海浪翻涌。这个特殊时代的一个文人,一个普通人,逝去。

    保康因为陈近南的去世,好些日子都沉浸在伤心里。有小琉球的人说要在小琉球立衣冠冢,还有他的家人说要在家乡立衣冠冢,他听了一耳朵,都没精神理会。

    除了师祖的身边,他哪里也不想呆,每天学习过后,就安静地窝在师祖的怀里不说话。

    姚启圣来说要不要给陈近南过继一个子嗣……他也不在意。

    师祖知道陈近南之于小徒孙的意义,不光是一个往年交,一个知己,更是一个念想。

    小胖娃娃太聪明,太通透,看人看到骨头里,看到人的灵魂深处,而这世上难得有这么一个人,不怕他的“看”,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好似一股纯净的清流一般立于天地之间,他如何不喜欢?

    师祖偶尔见到小徒孙偷偷看他的小鱼儿玉佩,还专门用一根绳子系上挂脖子上,那个做了“不乖之事”心虚的小样儿……师祖大约猜到,却也只是默默抱着他哄着,什么也没说。

    只是师祖明白保康的“伤心”,其他人不明白啊。

    皇上看着熊儿子的小样儿心疼得来,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子公主们也心疼得来。皇上算算时间这都四月份了,赶紧安排大船队北上,只希望通过山水如画的江南风光转移熊儿子的注意力。

    风景如画的烟雨江南,富贵窝、名利场,最是人间温柔乡,确实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保康吃着宁波府的小汤圆,眼泪吧嗒吧嗒;顺江北上,恰好吃到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第113节(第2/2页)

    一茬小野菜马兰头和蒲公英,他又想起来去世的“往年好友”。等到了余姚见到给他编辑字典的黄宗羲等等人,听黄宗羲讲学的时候,有了一咪咪精神。

    七十多岁的黄宗羲在台上讲学,慷慨激昂,渊博浩瀚,头戴灰白的儒生巾,一身水洗得发白的儒生服饰,保康感觉,那是一种类似于陈近南,却又不一样,和石溪道人也不一样的“为国为民”。

    “……秦汉有三公,宋明以降丞相逐渐虚无。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真正的为国取士,而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国事本该由公议,国事需要有所监督。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从开蒙学生开始,在朝廷和民间形成良好的风尚,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之气;使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至于单一的科举取士和恩萌制度……老朽只主张朝廷尽可能地多种渠道录取人才,多用真正的有才之士,有德之士,包括小吏,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各方面的有才之人……”

    保康听得入迷,他早就听说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石溪道人等等有识之士都在探寻真正的治国之道,保康没想到,他们已经思考到这一步。

    保康高兴。

    看看周围的学子一样也都听得入迷,他的哥哥弟弟们,一个个的,虽然脸上不大认同甚至惧怕,但眉眼间闪动思考的光芒,他更是开心地笑出来。

    身侧石溪道人戳他腰窝,保康误以为石溪道人发现他的小动作提醒他,哪知道他一转头,一眼看到课室门口一个老迈硬朗的身影。

    保康:“……”

    “老师——”保康小声欢呼一声,小小的身板从座位上下来直奔那个老人而飞去。

    顾炎武听说皇上巡游江南,到底是挂念。恰好他正在浙江游学写书,来到正人书院一眼就看到胖嘟嘟的小和尚“鹤立鸡群”般坐在课室里,正犹豫要不要见面,就看到小和尚飞奔而来,口中还欢呼“老师——”

    顾炎武顾不得多想,弯身一把抱住小学生。

    师生两个第一次见面,却毫无生疏之感。顾炎武抱着小学生垫垫分量,笑得满脸菊花开。

    “哎吆,不错。快乐大师一眼就认出来老师了,不枉老师专门来一趟。”

    “重量也不错。再等一两年,老师就抱不动快乐大师了。”

    快乐大师·小保康眉眼弯弯:“保康不胖。”

    第74章

    保康和他的顾炎武老师见面,两个人都非常欢喜,得知他老师着急见他来到余姚还没用饭,出来学院,在一家茶楼里点了一碗面,面对他老师吃饭的饿劲儿,很是心疼他老师一个人游学四方,三餐不继的情况。

    可是顾炎武乐在其中。

    喝了两口汤缓解了饥饿,缓缓开口:“老师啊,自少至老,手不舍书。出门,则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过边塞亭障,呼老兵谐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证,必无所疑而后已……”

    “等快乐大师长大了,也要这么出门一两次,和你师祖出门也可。知道不?不能总是前呼后拥地,总有人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照顾着。”

    保康嘻嘻笑:“知道——”

    “一筐书一支笔一人两马,马下游玩,与人乐;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顾炎武哈哈哈笑:“不愧是老师的小学生,领悟其游学精髓也。”

    “现在这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到处都是老师游学的传说,可人都说一个乐呵。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老师一边游学一边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

    “卷帙浩繁,民风民俗,金石考古……都是学不完的知识。快乐大师聪明,可要记得,越是聪明越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明白?老师待在余姚几天,可能和快乐大师在苏州再见面,这段日子快乐大师要好好学习,老师把关键的几点都传授给你。”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