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节  于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真的会治水吗?”

    申王可疑地沉了。

    太叔玉续道:“这便是令人担心的地方了,怕被夺功而已。这一次是治水,下一次,又是什么呢?太子若有能力,早该做成此事。”有能力,你拿大头,别人什么话也不会说。没能力还要多占,当别人傻么?

    申王捏了捏手指,低声问道:“还有呢?”

    “我曾对夏伯说过,太子要与王一样才行,他必须是可以自己开拓,而不是走王为他铺好的路。”

    【你还说过这话?!!!】此言乃是经夏夫人等辗转传给太子嘉的,并没有经过申王之耳。申王大有知己之感,却又惋惜:“怎么不早对我讲?”

    太叔玉无奈地看看他,不说话。最该明白人已经知道了,至今没有成效,跟你说有什么用呢?“这样的道理,王难道看不出来吗?何须我多嘴呢?”

    申王疲惫地道:“子不类父。”

    “太子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于归》 于归 第121节(第2/3页)

    ,”太叔玉公平的说,“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

    “是啊,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申王咬牙切齿,没再挽留太叔玉。不就是洪水吗?治倒了就是了!

    太叔玉默默地行礼辞出,回望宫城,不由感慨——以后恐怕,不得再来了。

    ———————

    申王觉得准备妥当了的时候,姜先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姜先盟友已结,还留在天邑,不过是为了不落人口实,只等申王定下治水之事,他便要佯回唐国了。

    这一次的大朝会,出奇的和睦。申王主动定下了让太子嘉治水,且为他指派了数名帮手,皆是申国能臣,以及忠于申王之人——并没有姜先。姜先意外之余,又有那么一丝丝的失落与警惕——这是要做什么?

    自然是麻烦从哪里来,就从哪里解决掉。

    凡事,想得太多的人总是会吃亏的,申王恢复了昔日的果断之后,反是姜先被晾在了一边。

    摸摸鼻子,姜先硬着头皮提出了自己要回国成亲。申王笑吟吟地同意了,还许诺了许多礼物,也不提再接回陈后的事情。他这样,正中卫希夷下怀,卫希夷也是一个与他一样不喜欢“想得太多”的人。

    太子嘉前脚出了天邑,卫希夷后脚便点起了兵马,与虞公涅等号称往唐国去吃喜酒的人汇合一处,才出天邑,便由虞公涅在旷野上打起了驱逐叛逆的大旗。

    一场大战,便在申王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了。

    ☆、第119章虞公涅

    老虞王家,原是一笔糊涂账。细算起来,他所有的儿子都算得上是受害人,人人都觉得自己委屈,谁也不认为自己的要求不对。老虞王留下的年长诸子都认为自己太冤!什么错也没有犯,莫名其妙便被废黜,还要被迫向幼弟低头!

    一直以为他们都是理直气壮的,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对?何况,天意不也让那个短命鬼完蛋了么?可见天道是在他们这一边的。他们更有一种底气,太叔玉得申王器重,申王却也没有将他们如何。可见人心是也是向着他们的。

    论起武力来,太叔玉护着虞公涅,承了短命鬼留下来的城池人口,他们几个拧成一股绳,也没让太叔玉占了便宜去。提起太叔玉,都说这是一个能人,能人也不过如此!

    更有趣的是虞公涅,这小子一看便不是个能做国君的样子,自己与太叔玉闹腾了十多年。真要好好谢谢他,要不是他牵了太叔玉大部分的精力,大家的日子也没有现在这么舒坦。

    十多年了,够虞公涅从三尺童子长成青年,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尤其近几年,祁叔玉自己似乎也放弃了,近来又新认了母亲,一心为弟弟妹妹打算。老虞王诸子、他们的母家、妻族,都松了一口气。只要祁叔玉不再计较,区区一个虞公涅,何足道哉?!

    以前所瓜分之虞国旧土,可以安心收入囊中了!

    万万没想到,晴天一道雷劈了下来——虞公涅要动手了?

    一开始,大家都当这是个笑话来看的。说祁叔玉要动手,大家还重视一些。虞公涅?从小就不务正业,只知道与祁叔玉作对,祁叔玉没打死他,真是对他好得不能再好了!

    然而,虞公涅真的动手了,不但自己来了,还纠结了祁、唐、夏、陈、越、息诸国。虞公涅坐镇中军,为他押镇的是太叔玉。吞了荆国的越国居左,息君为,唐公右居,带着他家的姻亲们。

    自有申王以来,广袤的大地之上,这是第一次有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而申国没有参与的。也就是说,自从申王称王,诸侯之间便只剩下小打小闹。大的,全是申王在干。

    现在,未经申王允许,这些人居然敢动手?联系到天邑所发生的一切,被下了战书的人惊恐不已,却又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向申王求助。同时,又各自通信联系,以期组成联合,对抗虞公涅。

    其时打仗,各纠盟友是常态,打完了,分一分战利品,合作愉快。没有人觉得邀人助拳是不光彩的事情。

    既然是常态,便会被人捏住七寸。

    出坏主意的,依旧是卫希夷。

    如何交战,是战前讨论得最多的问题。按照中土的习惯,自然是先下战书,约好了地点,各自布阵,而后开战。胜者得到一切,败者俯首称臣、任人宰割。然而,六年的时光过去了,卫希夷在中山国扩张的过程中所用的一切手段,已经传遍诸国。诸侯们谴责她的同时,也各自警惕,同时暗中未尝没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

    诈术,几乎成了她行军的一个招牌。与她对阵,再用此计,对方会不会已经有了防备,从而令诈术不成,反而损失了先遣细作?

    祁叔玉久经战阵,提出的疑问最多。

    不料卫希夷却说:“那时候手里人少,又想活,没办法。如今我们人多兵强势大,当然要堂堂正正的对阵啦!”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