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节  不计其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庭芳竖起大拇指:“英姿飒爽!”怪不得性格彪悍,原来出生不凡。不用躲着上体育课,太羡慕了。往杨安琴怀里蹭了蹭,眼睛亮晶晶的问,“好舅母,收了我做骑射弟子吧。”

    陈氏翻个白眼:“不许胡闹,摔下来可不是玩的。”

    杨安琴大笑:“我便收了你,你也没处学去。你们家没有演武场,跑不开马。我们家挨着国公府里住,小时候族里的兄弟姐妹最爱去国公府里的演武场骑马射箭。如今府里不像早先那样有钱,场院却极宽敞。京里统共这点子地方,新建的府邸再没那么大地盘了。”

    陈氏道:“可不是,前日福王开府,又迁了好些人家。如今有钱都买不到好地。我们家的宅子还是陛下特赐的,不然一大家子都不知怎么住。”

    杨安琴道:“还是要自家买一处,不是自家的,总归不安生。”

    陈氏叹道:“何曾不想?如今却是连近郊也没有整块的大地方。我们老太太的意思是,只怕还是分家。”

    庭芳惊讶道:“啊?分家!?”内心哀嚎,她统共才一个好闺蜜庭珊,分家更没法玩了嗷!

    第57章喵喵喵

    陈氏笑道:“只说将来,你又急上了。”

    庭芳一想也对,等到老太爷和老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不计其庶》 不计其庶 第26节(第3/4页)

    太百年以后,家里的孩子肯定更多。按照家里的面积住肯定是住的下,然而产权是皇家的,很多事就不好说。但如果家里人继续为官,想住内城的话,私自买这么大的宅子确实困难。除非赶巧有大家族要卖房子,并且族里无人买的起。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如此看来分家倒是很明智的选择。想到此处,庭芳垂下眼睑,闹了半天叶家的宅子居然不是自己的,无语……忙又问:“那我们家就没有宅子了?”

    陈氏摇摇头:“才入京时买了个小的,才一个四合院,周围环境也不好,早卖了。待日后看吧,不急一时。若不要这么大的花园并连成一片的宅子,单三四进的院子倒是常见。”

    杨安琴道:“如今你们老太爷得圣眷,只怕将来还有更好的也未可知。”

    陈氏笑道:“不提那个,横竖我们娘儿们管不着。前日二弟妹说到三月里去庙里看花儿,我们一同去如何?”

    “好呀!”杨安琴笑道,“咱们娘儿们去,省的撞上休沐日人挤人。横竖是家学,孩子们或是请假或是调一日课便罢了。”

    庭芳顿时没了兴趣,才二月份,谁知道三月份又什么幺蛾子。不过陈氏的身体渐渐好转,不管怎样都要拉着她多出门走动,省的闷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

    听姑嫂两个闲话,庭芳想今日是练不成琴了。便从笸箩里拿出昨日绣了一半的活计接着绣。庭芳的针线普通,脑子全花在怎么取巧偷懒上了,加上美术功底好,看起来还凑活。如今正在绣个荷包,浅黄暗纹的丝绸上,只在角落里绣了个印章。山寨了清末在漂亮的纸上盖印章的风格,此时的人没见过,都说有趣。印章也不是她的名字,不过是印章风格的喜乐安康四个字而已。庭芳不喜欢落款,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能不签名的地方坚决不签。

    只一个简单的印章,昨日绣了大半边,不多时便绣完了。缝边是丫头的活,伴在一旁的百合自觉地接过去收口串绳子。叶府的荷包是大宗消耗品,尤其年下来人发压岁钱,一日都不知发出去多少个。家里上下得闲便用零散布料做荷包,有时候布料不够了,还会用拼的,这就比较考验制作者的审美了。大房的丫头们有审美的并不多,都是陈氏事先设计好,画了草图,丫头婆子们照做。有陈氏强大的审美,大房的荷包最值钱。记得魏娘子昔日得了赏,转手就把荷包卖了二钱银子,可见陈氏的设计价值。

    庭芳师承陈氏,配色自然不差。见陈氏姑嫂两个没有停下的意思,又捡了布料拼接了个胖乎乎的猫头。用笔画出痕迹,带着两个丫头飞针走线,半个时辰已是做完。寻了个银铃铛挂在猫下巴上,萌哒哒的零钱包便做好了。

    陈氏瞥见,就问:“好胖的三花猫,你做给谁呢?”

    “大姐姐。”庭芳道,“里头全是做了荷包剩的布头,丢了可惜,不如做小荷包。我们姐妹七个,一人一只猫如何?”

    杨安琴道:“你大姐姐不喜欢这个,我倒喜欢,送我吧。”

    庭芳大方的把猫头递过去:“束脩!”

    杨安琴拿在手里晃了晃,铃铛叮叮作响,笑道:“可赖不得了。走吧,我屋里学去。筝不比琴,死沉死沉的抬不动。咱们先练练,你若学的好,再叫你娘替你买一个。”

    庭芳高高兴兴的丢开绣活,给陈氏派任务道:“她们总不会配,娘你画了花样子叫他们照着做,我去舅母家玩。”

    陈氏挥挥手:“去吧去吧,只别耽误了给老太太请安。”

    杨安琴牵着庭芳的手道:“忘不了,我还要去呢。今日不学多的,把弦弄明白了,直接从我屋里出来。咱们一起去上房。”

    约定好时间,杨安琴便带着庭芳回家。两个院子通只隔了一道墙,三五步便到了。如今不讲究个性,所有的房间布局几乎一样。杨安琴三间正房也是西屋卧室,中间客厅,东间书房。筝就摆在书房里。

    庭芳用手摸着筝的弦,有些恍惚。前世赶上素质教育,但有中高考的坎,学校里才不管你素质不素质,升学率第一。倒把家长急的鸡飞狗跳,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原则,略有点条件的人家,孩子放了学都是各种培训班。庭芳家里不过是普通的双职工,学不起钢琴,就给扔进了比较便宜的古筝班。她记得很清楚,90块钱一节课,一周一节,一个月能烧掉她妈三分之一的收入。加上主课的培训,不单她老妈,老爹的收入都赔了进去,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也不知多少亲戚劝他们,一个女儿,犯得着这么培养么?不都是别人家的人!

    但庭芳的父母不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父亲更是坚持,小时候底子打不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她家宁可捡亲戚的旧衣服给她穿,也坚决不在学习上放松一丝半点。庭芳的学习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穿旧衣服的庭芳没少被同学亲戚笑话,甚至给起了个破烂王的外号。当年的庭芳一脸傲娇,古筝考级证书一本一本砸在亲戚的脸上,一直砸到十级。再大点儿,不用证书砸了,改刷成绩单。在那个小县城里,教育资源并不丰厚,扩招到她上大学时,县里的大学生依旧是金凤凰。她带着金灿灿的凤凰尾巴去了名校,大四时被一家很有潜力的it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