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郑公奏折所请不假,郑公风湿已有多年,当年在京城身体便每况愈下,好好一个人,当年出京时候还不足百斤之重……”
皇帝打断他,“如果我没记错,是他自请出京,三年前若非他贻误了发往西南的诏书,何至于西南造反,蜀地蜂拥。他可是在我这里立了军令状的。”
高丞相道:“是这样不假,郑公的军令状说到要平定西南叛乱,教化罪民,使蛮荒之地共沐天子圣恩,以近来从蜀地回来的密折来看,郑公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
皇帝道:“李家数代皆是文坛领袖,郑公弟子门生遍天下,焉知密探所言是真是假。”
李寻欢握紧了拳头,因是皇帝,说话蛮横不讲理谁也奈何不得,奈何不得,只有喝酒。
高丞相道:“李家世受国恩,更有大行皇帝亲笔所题的‘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郑公光明磊落于天下,陛下万不可信了小人污蔑郑公之言。”
皇帝沉默半晌,忽然道:“过年时候,曾有人给朕密报,说有一辆来自蜀地的马车偷偷进了丞相府的后门,据说马车里东西重的很,沿途留下了很深的车辙印。”
高丞相立即跪下了,咬牙道:“是有此事不假,郑公与我共同修订前朝史书文献陛下必然知晓,那一车全是书简,书简至今尚在老臣书房之内,陛下可随时派人查阅。”
皇帝轻飘飘道:“是吗?”
高丞相硬挺不言。
上官金翎是机灵人,立即道:“微臣请求告退。”
皇帝忽然笑了,绕过文案,走下台阶,亲手扶起高丞相,笑道:“高相多虑了,朕并非有质疑你与郑公勾结的意思。”
高丞相口里谢恩,心下感叹,不是这个意思,肯定是别的意思,意思还不够明显么?奈何他的良心不允许他对老友凄凉处境坐视不理。
“陛下,那郑公之事……”
皇帝立即又冷下脸来。
上官金翎在身后一直偷偷的拽高丞相衣角,高丞相只作不知,“郑公年事已高,陛下若着实不喜,不妨赐他一个闲职,居京养老,也不枉李家世代忠良。”
皇帝回没回答,李寻欢不知道,他一口酒灌得猛了,差点呛咳出声,堪堪忍住了,喉咙一阵一阵的痒不说,一滴酒,顺着他嘴角,滑下下巴,滴了下去。
不偏不倚,刚好滴在皇帝的侧脸上。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