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道地出现了湘君做饭图。
哎呀,光风霁月、仙气飘渺的湘君,怎么喜好都如此接地气?不对不对,是济世爱民,急民之所急,也是对巫的拳拳爱护。
林凤至嘱咐他去取了两袋豆子泡上,自己又拿了些石灰过来。
食盐她并未收起,依旧摆放在台面上。
是以,等林凤至听到祁问碗中是何物时,才想起这份纯度已经很高了的食盐。她嘿嘿笑了两声,玩心大起,没有点破,而是催促:“你自己尝尝。”
祁不明所以,看了看陶碗中的雪色,擦干净手,捻起一点儿放到舌尖。那股咸味是如此的直接、明了,如浓墨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他顿时发现了不同点:“只咸不苦,色如白雪绵密。这、这是盐?”
林凤至正了正神色,一脸高深莫测,俗称装了起来:“是呢。”
祁的反应也很得林凤至的喜欢,他眉毛戏剧性地跳起,嘴巴张着大大地啊了一声,他手足无措,呼吸也急促起来。
“巫,这也是你做出来的吗?”
林凤至点点头。
“真神奇,就像之前引雷一样神奇。”祁发自内心地感慨,他昨天在湘君祠外布置湘君驾龙,没进去见到林凤至大发神威。只在外围惊鸿一瞥也足够他畅想一二,更别提往日里趾高气昂的屈氏也在林凤至面前俯首低眉。
“你说这盐我们能卖吗?”林凤至捡起祁掉落的石杵,挑出泡得差不多的豆子到碾盘中。吸饱水的黄豆圆润饱满,轻轻一捏就有浓稠的汁液流出。
祁完全而绝对地服从林凤至:“这盐没有苦味,颜色又洁净如雪,卖给大户们肯定可行。只是贩售私盐需要官方的凭证,如今咱们和县令合作,私下卖盐怕是不好。巫若是真想卖这雪花盐,不若许以县令重利,取得凭证再卖?”
他抢过石杵,自己干碾豆的活计。
林凤至也因他的话陷入思索。纺织的摊子才铺开,眼瞅着会忙得不可开交,她真的要再加一个私盐吗?
林凤至决定将贩卖私盐的事儿先放一放,她如果真的想要增加黔首用盐的便利,应该想办法提高产量而非纯度。
对于吃不起盐的人来说,粗盐也是奢侈。
“巫,你看看可以了吗?不行我再舂一舂。”祁将碾盘上反复捣碎碾成糊状的豆液舀到陶罐中,又加了一捧豆子继续碾。
“可以可以。”
林凤至加水到豆糊里,搅拌均匀后用细麻布将其过滤,又指使祁烧火掌握火候,将其煮沸去除豆浆里的豆腥味。
有了祁来掌控火候,她终于没有手忙脚乱了。
在豆香和火光里,林凤至想到小时候妈妈做豆浆让她看火,刚把豆浆端上火,就出门办什么事了,只来得及叮嘱她豆浆煮沸了记得关火。不出意外地,她看电视入迷忘记了,讨了一顿好骂,和一个香喷喷的豆渣饼。
思及记忆中妈妈的做法,她将麻布中的豆渣留了下来。
一会儿还可以做豆渣饼。
她倒了一碗豆浆给一边看火一边碾豆的祁,感慨道:“有糖加进去就更好喝了。”
糖,那可是奢侈品。此时制糖多用大麦、小米发酵制成。制糖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产量有限。至于蔗糖的规模化生产,那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
林凤至叹气,这匮乏的物资。
煮熟的豆浆散发着醇厚自然的豆香味,一口喝下去香浓、丝滑且清甜,回味悠长。
若不是有自己的参与,祁都不相信硬邦邦的豆子能做出醇厚细腻的豆浆。
林凤至笑了笑:“还有更好的。”
她煅烧生石灰,取上层清液加入豆浆中。快速在豆浆中搅拌,直至豆浆里出现絮状物。
祁:!
祁喃喃自语:“湘君太会吃了......”
林凤至敲了敲他的头:“现在是我们会吃了。”
第18章 屈禾观察日记 一豆多吃风靡了整个……
一豆多吃风靡了整个族群。
※ 如?您?访?问?的?网?址?发?布?Y?e?不?是?????ü?????n?2???2?⑤?????o???则?为?山?寨?站?点
在上了年纪的人中尤为明显。安的牙早就掉了一些,吃不了过硬的东西,软软嫩嫩的豆腐正合适。虽不至于顿顿都吃,却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
豆腐、豆浆广受好评。
林凤至琢磨着方便磨豆子,找了胜宽来做石磨。一直用碾盘和杵臼还是麻烦,要供应全族就更麻烦了。
石磨是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谷物加工农具,真正推广给平民使用是在汉朝。在秦朝,石磨还是贵族专供的用具。
所以,当林凤至给吃着豆腐脑的胜宽描述石磨的时候,他一下就听出来了,他一拍大腿:“就是石转磨嘛。”
“对对对,能做吗?”
胜宽呼噜一口吃完豆腐脑,把碗往前一递,林凤至接过,又给他打了一碗。胜宽眉开眼笑,就着豆腐脑下肉沫:“能,当然能。”
这肉沫也不知道怎么做的,没有腥味和苦味。虽然他对口服之欲并没有那么看重,但谁会不喜欢好吃的东西呢。
而且,他还等着林凤至哪天给他说说如何引雷。
屈禾在一旁听着,终于找到了话题切入口:“我们屈氏就有,大巫要的话,我马上着人送来。”
胜宽一听有竞争,立刻道:“哪儿用得着那么麻烦,有那一来一回的功夫,我这儿都做好了。”
林凤至听了,不由得感慨,屈氏祖上真是富过啊。
林凤至特地研究了屈氏和昭氏。两族颇有渊源,怪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