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对面的另一位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今日也有收获,翻到了几本以前只听过,但却从未见过的医书。”
他扬了扬手中一本字迹古朴的线装书影印本,声音平和,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本《轩辕遗方·针砭篇》,其中论述的导引之法与某些穴位的独特刺激方式,与我师门一些口耳相传、却无明确典籍记载的手法竟暗合七八分,是古本的可能性极大。”
若这些都是真的,那可真是填补了一大段医学史的空白。
而且他看着那书架上还有不少类似的医书。
这位来自国家顶级医学院的中医学教授,简直恨不得这几日就扎根在这儿不走了!
他是陈教授的朋友,听说陈教授要来清河古镇便主动要一同前往,因为听闻这个小镇里有一家叫做“观脉堂”的中医馆很受追捧,便想要过来瞧一瞧。
如今来过清河古镇的各位专家们超过几十位,皆是像两人一样,一传十、十传百,互相推荐邀请而来。
而金教授更是在古镇已经待了一年了。
“老金,你的论文都快要发表了吧?”陈教授笑呵呵问。
金教授点头,脸上也带着笑意:“快了快了。”
他是最早来到清河古镇的那几位专家之一,从VR体验馆里得到的信息量实在太多,他们将这些信息与其他渠道得到的知识交叉验证,在关于古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突破,目前正在整理相关的论文。
陈教授与朋友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与欣喜:“也难怪你在这儿待这么久……”
金教授望向窗外已然升起的明月,和远处古镇星星点点的灯火:“当时我们与清河古镇的路小姐相谈,她说能够提供一些相应的古籍来供我们参考,谁知道会是这样的规模!”
竟然是一整个图书馆的规模,而且这些书籍的涵盖范围之广实在是让他感到惊讶。
“这清河古镇……手笔之大,用心之深,一次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复兴文化,他们是真的在往里投入真金白银和心血啊。”
陈教授也点头:“确实,能在此地设立这样一间图书馆,其背后所需的人脉、眼光和财力,绝非寻常。”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u???è?n?????????????.?c?????则?为?屾?寨?站?点
他们深知,搜集与鉴定乃至获得这些珍贵典籍的影印或数字化授权,其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不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更需要极高的学术威望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取得各收藏机构的信任。
想必这背后的老板的确是花了大钱了。
与此同时,在路晓琪正饶有兴致地翻看着绿翘和王绣娘递来的两本手抄册子。册子是线装的,用的是古镇统一采购的仿古宣纸,字迹娟秀工整,一看便知是下了功夫的。
绿翘和王绣娘站在桌前,神情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和期待。
她们都是清河织造中的得力员工,一位是蹙金绣的掌握者,一位是宫廷珠绣的掌握者,如今都是深受敬重的大师傅。
“这是我们还记得的几个话本子,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绿翘腼腆一笑。
之前,路晓琪为了这个图书馆,也为了能够让这些古代员工们脑子里的书能够在这个时代流传下来,便鼓励他们将记忆中读过、听过的书籍内容默写出来,不拘类别。
一开始还只是宇文恺、苏隽、王维这些读书人在做这件事情,但很快其余人也都知道了这个计划,便主动要求参与进来。
绿翘与王绣娘两人来自于唐末宫中,除了刺绣,她们在深宫寂寞岁月里最大的慰藉,便是看那些从宫外悄悄传进来的传奇话本。她们那时候还不识字,只能央求那几个会识字的大宫女们讲。故事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却让她们听得滚瓜烂熟,几乎能倒背如流。
她们原本不觉得自己记得的这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话本故事有什么被记下来的价值,但看到其他同伴都踊跃参与,而且韩尚宫还鼓励她们,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将记忆中那两个最爱的话本一字一句地默写了出来。
有一个可喜的进步就是,现在她们识字也会写字了,这每一个字都是她们亲手写下来的。
“我二人学识浅薄,只记得这些粗浅的话本子,怕是……没什么价值。”王绣娘一向爽利,但这时却声音细细的,带着不安。
对于知识的敬畏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
她们的书真的也能摆进博闻阁吗?
路晓琪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翻阅着。一本名为《墨庄夜怪录》,讲的是江南一位书生,为避雨夜宿荒废墨庄,遭遇一系列精怪异事。另一本叫做《玉枕记》,则是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于市集偶然购得一枚古玉枕,每于梦中便见一绝色女子,与之诗词唱和,情意日深,然而梦中之女实为前朝屈死的贵妃精魂所化,二人人鬼殊途,最终在一位游方道士的点化下,了却尘缘,女子得以超脱往生的故事。
的确都是唐传奇的调调,情节曲折,语言也颇为生动。
“这两本可都是我们那时出名的话本子。”王绣娘说道,即便是现在她看多了现代的网文,也依然喜欢这两个故事。
绿翘:“是啊,可受欢迎了。不过,都是些市井流传的玩意儿,比不得那些经史子集……”
“谁说的?我觉得这两本书很好啊。”路晓琪合上册子,抬头看向她们,脸上绽开一个温暖而肯定的笑容。
经史子集记录的是帝王将相、圣贤思想,是历史的骨架。但这些流传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话本故事,记录的却是当时普通人的爱憎喜好、市井风貌、流行话题,是历史的血肉。
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
如果她只要前者的话,那当时便只会拜托宇文恺与苏隽等人,而不是向四号区所有人征集了。
“很多正统史书不屑于记载,或者刻意忽略的民间生活细节、语言习惯、娱乐方式,往往就藏在这些所谓不入流的话本里。对于我们想全面了解你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些东西同样是无价的瑰宝。”路晓琪语气真诚。
文化的传承,本就是多元的,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