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425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更深、更广地扎在寻常百姓的烟火日子里。

    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质朴,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愿景,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真诚好客,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岁时节庆。

    是街头巷尾的叫卖声、茶楼酒肆的喧闹、田间地头的劳作号子,甚至是这小小一颗泡儿里蕴含的、对土地和时令最直接的感知与珍惜。

    “当然,花萼相辉楼的夜宴的确是很成功的。但是,有那么一处作为点缀便已经足够了。”

    她停下来喝了一口茶,大婶给她上的是水果花茶,甜滋滋的,很润喉:

    “可如果将清河古镇处处都变成花萼相辉楼,那感觉就会变了。过于强调贵族文化,很容易和我们想要追求的东西形成隔阂,也和我们主要的消费者们形成隔阂。”

    她所追求的复原,不是要造一个仅供少数人赏玩的、精致的文化盆,而是要尽力去还原一个活的、有温度的、包容万象的文化生态。这个生态里,既要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鲜活。它们本就是一体的,就像这农庄,既有精心规划的花田,也有自然生长的野果,共同构成了眼前这片动人的生机。

    宣传部门的人刚才一直没插上话,此时猛地点头:“要是真用这个概念去宣传,到后面估计会被人吐槽和嘲笑死。”

    现在的网友们天然就对“贵族”这样具有阶级感的东西有着骨子里的警惕与反感,用这样的字眼去宣传,绝对会引起群嘲。就像是花萼相辉楼的夜宴,也只是说体验盛唐风华,而不是体验盛唐贵族的生活。

    市场总监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一丝愧色。

    路晓琪很赞同。

    她将话题拉回,“所以,回到我们的二期酒店,首先当然是要舒适和服务到位。为了和古镇外的连锁经济型酒店有区别,当然也得是高级的。但不应该简单定义为一个刻意模仿贵族生活、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能让现代人轻松融入、直观感受并体验那种传统美学的空间……”

    它应该有雅致的陈设、考究的细节,但氛围也应该是亲切的、放松的,而不是拘谨的、仪式化的。它的体验活动可以是品茶、闻香、赏画,也可以是参与简单的农事、学习一道家常的传统点心制作、听一段地方戏。

    它需要优雅,需要诗意,但不需要高高在上。

    “……总之,我们要让客人觉得,这种优雅诗意的生活态度,并非遥不可及的古代贵族专利,而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追寻和享有的。”

    陈盈盈站在了路晓琪这一边:“路总说得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本就该是普世的、可亲的,而不是小众和孤高的。一味强调贵族生活,去迎合所谓的上流品味,其实背离了咱们古镇的初衷。”

    现在古镇里所复原的很多技艺,比如酿酒、织染、木工、甚至烹饪等等,其源头和精华,很多都来自于民间。清河古镇,从来不是一个只知道阳春白雪的地方。

    市场部和运营部的成员们听完这番话,都连连点头称是。

    “是我这没有想到这一点。”市场总监面带惭色。

    运营部的员工也连忙说:“我们其实也没考虑到这一点,光是从控制成本这方面来说了。”

    所以才没有说服市场部。

    既然运营部先给他们台阶下,市场总监立刻说:“这样一想,其实很多成本和控制点反而更清晰了。”

    运营负责人也点头表示认同。

    两个团队握手言和。清河古镇各个团队之间平时相处得还是不错的,一些争吵也都是为了工作。对事不对人。

    看着达成共识的团队,路晓琪笑了:“行,那你们就朝着这个方向,重新细化方案吧。要尽快,酒店可马上就要开售了。”

    这些细化方案的事情交给团队成员去碰撞、打磨就行了。她陪着他们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还是抵挡不住这大好春光的诱惑,索性起身,沿着田埂小径独自溜达起来。花香混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她不知不觉就走得远了。

    “赵叔呢?”路晓琪来了半天都没看到赵过,拉过一个工作人员问。

    工作人员笑着指向更里面一处传来叮叮当当敲打声的工棚,“在榨油工坊那边呢,这几天正好结尾,这几天赵老师都快长在那儿了。”

    路晓琪朝榨油坊那边走去。

    清河农庄里这几个月也没闲着,修了一座磨坊,一座榨油坊,这些都是预备以后开放给游客体验传统生活的。

    走到农庄靠近河道的区域,原本空旷的坡地上,多了一架缓缓转动的大水车,吱吱呀呀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节奏,将清澈的溪水汲入旁边的水渠。水渠旁,一座水磨坊已经初具规模,石磨的轮廓清晰可见。

    越靠近,越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新木和桐油的香气。只见一座颇具规模的传统木结构榨油工坊已然矗立在那里,工棚外堆着些木料和工具,赵过正和几个老师傅围着一台巨大的、用粗壮硬木制成的传统榨油机比划着,讨论着什么地方还需要加固调整。

    “赵叔!”路晓琪喊了一声。

    赵过回过头,见是路晓琪,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走过来:“今天怎么过来了?”

    “前面开完会,随便走走,就逛到这儿了。”路晓琪好奇地打量着这座新工坊和旁边的水车、磨坊,“赵叔,您这动作可真快!”

    这水车、磨坊,还有这榨油坊,规模可不小,但现在都快进入到收尾阶段了。

    赵过眼里闪着光,脸上带着欣慰笑容:“嗯,现在不算农忙时,大家伙儿有时间,都弄得差不多了。”

    他看着这些东西犹如在看心爱的孩子。

    虽然现在磨坊和榨油坊都变成了工厂,慢慢消失在乡野之间,但这些传统的东西对于赵过来说却依然是先进的,从来未见过的。

    以水力带动来榨油以及拉磨,这真是个天才的想法!为什么他当时在大汉时就没有想到这个主意呢?百姓们就不用吃带壳的粮食,而且还能摄入一点油脂……

    赵过感慨万千。

    所以,当之前路晓琪提议说可以让农庄的传统文化更浓郁一点,他一下子就想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