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50  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崔相和其他监考官本就觉得工科难堪大用,也不甚在意,也就依了赵庚旭如数家珍般的“点名”。

    在核定名单时,默许了将这几个“偏才”、“怪才”纳入其中。

    而赵庚旭,看着那份新鲜出炉的、墨迹未干的录取名单,小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新式机器、工具在这些能工巧匠手中诞生,自己坐在金山上的未来图景。

    工科考试结束后,除极个别的一两个人入职工部直属部门,其他选拔出的近百名能工巧匠,大部分被安置在了新成立的“天工院”中。

    这天工院,坐落在皇城边缘一处原本废弃的官署,经过简单修,挂上了由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算是正式挂牌运营了。

    其宗旨明确:专司各类新奇器物、改良农具、军工器械等的研究与制造。

    对于九皇子赵庚旭而言,天工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宝藏库!

    他脑子里那些来自前世的、模糊的科技树,正需要这些能工巧匠的双手来点亮。

    于是,自天工院开门那天起,赵庚旭便一头扎了进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并且他毫不犹豫地逃学了。

    太傅引经据典的经义讲解?

    崔相步步紧逼的治国策问?

    统统被抛到了脑后。

    一连大半个月,他除了偶尔回宫点个卯,其余时间全都泡在天工院那充满木料、金属和烟火气息的工坊里,就连皇上几次召见也都没去。

    起初,天工院的匠人们见到这位金枝玉叶的小殿下,无不战战兢兢。

    但很快,他们发现九殿下赵庚旭是真懂行。

    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40-50(第5/15页)

    多时候九殿下的想法都天马行空。

    但却又隐隐暗合某种道理。

    他能用木炭在纸上画出旁人看不懂的、标满了奇怪符号的草图,解释着“压强”、“浮力”、“齿轮比”、“杠杆原理”等新奇词汇。

    虽然匠人们未必能立刻理解这些术语,但经他一番比划和演示,往往能豁然开朗,抓住其中的关键。

    这些日子里,赵庚旭和匠人们讨论了诸多项目。

    他与老木工一起琢磨如何利用齿轮和连杆,制造省力提水的“翻车”(改良水车);也曾与铁匠研究如何优化鼓风设备,以期获得更高的炉温来炼制更好的钢材。

    但最近,赵庚旭和几位老窑工专门垒起了一座试验用的小窑炉。

    他正和几位须发皆白、脸上布满黑灰的老窑工围在一起,紧张地盯着炉火。

    “刘师傅,您看这次火候如何?我总觉得上次烧出来的东西,澄净度不够,气泡也多。”

    赵庚旭小脸上蹭了好几道黑灰,眉头紧锁,认真地问道。

    被称作刘师傅的老窑工眯着眼,透过观察孔看着炉内跃动的火焰,沉声道:

    “殿下,按您给的方子,这次俺们用了更细的石英砂,碱粉也提纯过了,火也比上次烧得久、烧得稳。”

    “只是……您要的这种无色透明、晶莹剔透如水晶的琉璃,实在是难啊。俺们以前烧琉璃,多是做色彩斑斓的饰物,这般追求纯净无瑕,还是头一遭。”

    赵庚旭点点头,他知道这不容易。

    “我明白,刘师傅。但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饰物。”

    “想想看,若能制出极其平整透明的琉璃薄片,镶嵌在窗上,室内便能明亮如昼;若能磨制成特定的弧度,或许能让我们看清远处的事物,甚至观察星辰……”

    赵庚旭描绘着玻璃的潜在用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炉是关键,温度必须足够高,让杂质充分分解熔融,成型冷却也要慢,才能减少内应力,避免炸裂……”

    这时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工匠插话道:“殿下,您上次说的那个‘水锤’的模型,张铁匠那边好像有眉目了,说是利用水流冲击叶轮,带动齿轮,再转化成锤击的力量,能省下不少人力呢!”

    “哦?太好了!”

    赵庚旭眼睛一亮,但立刻又摆摆手,“那个先放一放,等这炉琉璃出来再看。这炉琉璃若能成功,我们之后的实验经费就不用靠朝廷救济了。”

    就在这紧张而充满期待的关头,福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都变了调:

    “殿……殿下!不好了!皇上……皇上驾到!已经进院门了!脸色……脸色很不好看!”

    赵庚旭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玩脱了!

    他手忙脚乱地想擦掉脸上的灰,整理一下歪斜的衣冠,却已是来不及,反而把手上的黑灰抹在脸上更多了。

    皇帝赵衍沉着脸,在一众侍卫和内侍的簇拥下,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目光如电,先是扫过这到处堆满原材料、半成品、工具,显得杂乱无章却又生机勃勃的作坊,鼻尖萦绕着炭火与金属的气息。

    最后目光定格在那个像刚从煤堆里捞出来、衣衫不整、正试图把自己缩到老工匠身后的小儿子身上。

    “赵!庚!旭!”

    皇帝赵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整个工坊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