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70  文薰的民国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长郑鸿基先生。临安大学也收学费,可作为南方有名乃至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临安大学学费的定价未免有些过低。

    临安大学降低学费,全然是因为校长郑鸿基心疼人才,不忍那些家境贫寒却有才华的学生们因受一时的贫困所累,而导致国家未来无望。在郑鸿基心里,金钱困境是最容易解决的麻烦,政府下发的教育资金是有定量的,这些钱不够,郑先生就去社会上募捐,自己补贴,又去向同好筹集,这才拉扯起了临安大学如今的规模。

    文薰少年时期便佩服郑先生,现在更加佩服郑校长。因郑鸿基的拳拳爱才之心,让多少本无机会的学子们拥有进入课堂的机会。而这些学子学成后,又该为中华之建设尽多少力气?

    “教育利国利民”——文薰从未有哪一刻有比之现在更深的感悟。

    集体会议开了一上午,临吃饭前各科分开,由系主任带领着回到各自的教学楼。文薰在系主任伏建高的介绍下,在由23名教yun组成的英语组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被带领去了办公室。

    因教yun过多,办公室数量不够,临安大学的办公室是四人一间。然而有一点好,和文薰同处一室的两男一女都是同科老师,方便了日后的互相请教。

    中午去食堂吃饭,回来后暂时处理琐碎工作,下午继续小组开会。

    今年在临安大学,文薰仍旧教授英语阅读。她一共负责大三大四两个年级,18个班级,将近500名学生的课业。这些班级会合成9个班级上大课,每个班一周要上2节阅读课,也就是说文薰一个星期得上18节课,其中有三天是满课。

    除了上课,学校还安排教师们夜间在办公室值班,方便学生随时询问课业。这种几乎翻了一倍的工作量让文薰感慨连连,更不用提她今年还带毕业班——这可真是一大挑战!

    工作虽然有挑战,可文薰自己不觉得有哪里不能胜任,她反而干劲十足。

    好学校培养好学生,最终也会锻炼出好老师。南方文化发展确实繁荣,可一直以来,北方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中心。她不多学些本事,积累经验,明年去了北方,如何畅游遍地都是高等学府,知名教授的北方文坛?

    吃完晚饭,文薰没有回家。她在办公室里和另一位同上阅读课的老师商议课程细节。对着自己在暑假参与制定出来的教学大纲,文薰有一种十足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给她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使她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得心应手。

    等到晚上9点后,文薰提着油灯,跟着同事一起去检查了英文系的女生宿舍。

    这项工作也是她日后经常要做的。

    临近10点,文薰才和霞章汇合,一起来到校门口,坐上了来接他们的郭瑞的车。

    或许是因为身体处于疲累,一路上他二人都没说话,到了家,又快些让郭瑞回家,直到真正踏入院门,才算轻松。

    小洋楼里浅浅亮着灯,等听到动静,电灯才把整座屋子照亮。王妈一脸担心地从里屋出来,不由自主地在玄关处抓住文薰的胳膊,“怎么弄得这么晚,啊?”

    文薰知道她是担心,连忙安慰:“妈妈,你别怕,我一直在学校呢,而且霞章也在身边,不会有事的。”

    王妈也关心的看了一眼霞章,才道:“郭瑞也这么说,可以前在金陵,在金陵大学,我就没见你这么晚回来。”

    这种反常让王妈生出了好多不存在的惶恐。

    她对这些事不了解,文薰便一边带着她往里走,一边仔细地说给她听,“那是因为临安大学的运作与金陵大学不一样,而且人家校长更清楚我的才华,分派给了我更多的工作。妈妈,有句话叫能者多劳,是不是?”

    王妈却没有如她所愿安心,反而丢出一个极正常的顾虑:“那你们以后都是这么晚回来?”

    文薰望向霞章,见他点了头才道:“不出意外,就是这样了。”

    王妈立马苦着脸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时间,算完她喊到:“可不得了,早上7点就要起来,8点开始上课,累死累活一天,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

    这么长的时间,做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