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手段 地主大户不喜欢温和的手段,曲花……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可即便如此,前来投效的人仍旧不多,可堪留用留用之人更少,其中还有一大部分人是循着黄伯恩的名声来请求拜见的。

    这些人到得兖州,整日钻破脑袋想要求见黄伯恩,请他点评自己的文章,有些礼数不够周全的,甚至连他这个主人家都没来打声招呼。

    曲花间无奈,好在愿意投效的人裏有几个有才干的,一番考核之下勉强凑齐了兖几县的县令人选。

    地方大小官员基本配备得七七八八,曲花间轻松不少,连带着严子渊的黑眼圈都减轻了许多。

    只是掉落的美须短时间內是长不齐的,且打理也费事,他干脆将胡子刮去,露出光洁的下巴来。

    曲花间有些过意不去,又给严子渊送了不少名贵的补品,让他务必不要节省,若是把人累坏了,他上哪儿再去找个知府来?

    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很快便是秋收,农人们赶着好天气迅速地收割完田裏的庄稼,晒干入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全新的衙门裏,新上任的官吏们整装待发,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曲花间占领兖州后的第一次收税。

    短短半月,收来的粮食便堆满了各处衙门的粮仓,除了各县城自留的部分,剩下得则全部运到了府城。

    曲花间拿着税收薄子,裏面记录了整个兖州所有的税收数目。

    很快,他便发现了其中问题,今年兖州雨水不错,曲花间入驻后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人手修建水利,庄稼有了足够的浇灌,产量更上一层楼。

    就普通百姓交上来的税来说,今年的平均亩产能达到两百六十斤的样子,三成税也有个七十多斤,即便有些人家的地裏生了病虫害,或是浇灌不及时减产,但这个数字是大差不差的。

    反倒是那些地主大户,报上来的亩产几乎都不到二百二十斤,有些甚至连两百斤都没有,这就有点蹊跷了。

    即便曲花间准备鼓励佃户们开荒拥有自己的土地,可这项政策还没有落实下去,佃户本就比別人要多交许多佃租,自然不可能偷懒不好好种地的,如何亩产会比別处低这麽多?

    原因不言而喻。

    曲花间将簿子扔在书案上,冷笑一声,他就知道限制佃租成数会得罪这些靠吸佃户血过活的地主。

    生长在红旗底下的社会主义青年,虽短暂的当了几年地主,骨子裏还是与无产阶级站在一处的,要他对资产阶级做妥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这些地主大户不喜欢温和的手段,曲花间还略懂一些拳脚。

    生在乱世最大的好处便是,谁拳头硬,谁说话就算数。

    不必像安稳时代那般,对付这些人还得瞻前顾后,顾忌这顾忌那,怕得罪了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

    他手裏有兵有钱,全然不惧这些地主大户的手段,便是他们在朝中有人又如何,天高皇帝远,徐广义自顾不暇,还能出兵绕过常州和冀州,来攻打兖州不成?

    最多不过是再写些檄文口诛笔伐一番罢了,然而曲花间早就领教过了,根本不在意这个。

    若是这些人想像当初对付齐军的手段来针对曲花间,也是不可能的。

    曲军将领和齐军将领可不一样,他们都是穆酒和曲花间亲手培养起来的忠心手下,不是那些地主大户随随便便就能收买的。

    同穆酒商量一番后,曲花间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让各地衙门用之前从贪官污吏家中抄出来的金银,以补充军需粮草的名义大肆收购粮食。

    事实上军队的粮草只幽州便足以供应,这些收来的粮食则用作鼓励百姓开荒之用。

    凡是在官府登记了开荒的百姓,按照进度,每开荒一亩地可在衙门租借一百斤粮食,直至荒地有了粮产再分批次归还。

    而百姓开出来的荒地,都是自己的私产,头年免税,第二年只收一成税,第三年两成,直至第四年才与普通田地一样收取三成粮税。

    虽是限制了每家每户一个人只有三亩地的份额,可这是实打实的私产。

    此举一出,很快便得到大多数百姓的响应,一时间,许多佃户都跑去开荒了,想赶着今年将地开出来,明年直接便能下种。

    而那些地主大户的田地裏,翻地除草的人少了一大半。

    要知道,佃户们为了来年收成好些,能多留点粮食,不仅春耕前会翻地,秋收后也会将地翻一遍,经过一个冬日,地裏的杂草和虫卵都会少上许多。

    可如今看到希望,只要开荒,就能有自己的地,谁还顾得上给吸血蛭一样的地主卖命?

    地主大户们占不到新政策的便宜,还冲击到了自家的经营,纷纷怨声载道,可又有什麽办法?

    那些新上任的官员一个个都铁面无私,绝不肯收受贿赂,也不肯为他们行方便。

    这还不算,直到陆续有人被抄家落罪,这些人才反应过来,官府的人早就在暗地裏探查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一旦确认罪名,很快便有训练有素的兵士上门抓人。

    地主大户们盘踞兖州多年,手裏能有多干净?即便捂得再严实,也都被穆酒手下的暗探给挖了出来。

    一时间大户们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抄家落罪的事自己,心中悔不当初,若是他们没有联合起来用粮税的事欺瞒官府,说不定那曲长安便不会盯上他们了。

    可惜,悔之晚矣!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