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节  六零年代之悍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后续听说他还来了省机械厂几次,但几乎每次都是事后听说。两个人基本没交集,谁也不会在沈卫民进省机械厂的时候,专门和他说一声。

    两人第一次有交集是在今年三月份,沈卫民来到省城,提出想在省机械厂订购几台机器,用于生产和包装。想在省机械厂订购机器可不容易,当时厂内召集人评估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是否有资格订购机器,最后乔义云投了赞成票。

    这两年,乔义云顺风顺水,家庭美满,事业步步高升,去年开始担任省机械厂的总工,是省机械厂成立至今最年轻的总工,学历高人一大截,自身也努力上进,可称得上年轻有为。他既然投赞成票,就是齐厂长也会给两分面子。

    然后双方就合作达成合意,签订合同。答谢宴的时候,沈卫民专门来敬他酒,两人才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六零年代之悍夫》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13节(第2/3页)

    第一次说上话,此后联系才算多些。

    这些只是沈卫民的菜色,乔义云从来没有主动说过,沈卫民当然也不会主动提起,没得反惹烦恼。

    这段时间,沈卫民和乔义云经常。沈卫民对这位乔总工非常佩服,对方功底非常扎实,也挺有耐心,怨不得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省机械厂的总工,和他同等职位的可都不下四十岁。不过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稀有动物,何况乔义云毕业于国家最高学府的机械工程系,短短时间就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上手挺快。”乔义云看着被沈卫民组装起来的核心零件,不管是工序,还是选用都没有问题。这个零部件市面上现在已经不常见,尤其专用螺丝已经停产,各种零件都是稀缺不常见,就算是让大学生过来组装,都可能会出差错,沈卫民确实挺有天赋。

    沈卫民呵呵笑,把零件扒拉到旁边,“乔工,你不让我碰机器,我只能自娱自乐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他是看乔义云从旧机器上把零件拆了下来,按照他拆下的顺序,反序安装起来的,根本没费什么脑筋就安装上了。

    这些零件现在很难找到,如果机器在省城使用还好些,毕竟省机械厂在,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维修或者更换零件都行。但是机器一旦拉进沈家沟,如果损坏,单是请人去维修就要花不少功夫,在这中间他们就别想生产了。

    如果毁坏零件稀缺,事情就更大条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连在省机械厂都不易得的零件全部更换掉,起码不能让机器不能随便更换零件。

    乔义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他需要更换淘汰机器的适配零部件,并且是尽可能的以旧换新,后面这句当然是沈卫民加上去的。

    “你以为给旧机器换零件,是说换就换的?起码得经过几次试错才能找到更合适的。你过来观看更换过程是为了机器出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维修,那只看最合适的一种就可以了,记得多容易混肴。”乔义云笑着说道。

    他在省机械厂几个总工里面,算是脾气最好的一个,这和出身有关,和后天经历有关,也和现在的生活状态有关。

    “还是乔工你考虑周全。”沈卫民冲乔义云竖起大拇哥,他记忆力强,对的错的一起看没准儿就出错了,倒不如只看一种解题方法。左右他从来没想拿这门手艺去吃饭,他现在就够忙的了。“乔工,跟你打听个事呗,您有没有兴趣收徒啊?”

    “怎么,你要给我介绍徒弟?”乔义云拿着扳手,把螺丝拧紧。

    “就我大外甥,说什么都不去学校。十四五岁能干啥去?倒不如学门手艺。我知道乔工你这活儿只能高材生才干的,我也没期望他能有乔工的出息,就学个皮毛也成啊。”

    在这方面,沈卫民还挺务实的,初中毕业的中学生,指望他做研究解决多大问题,那肯定是不行,但是日常去各车间看机器找问题,跟在乔义云身边长个见识,过个三两年也能懂事不少。

    “我身边恐怕是不成,省城大学今年要送五个毕业生过来,此外我没准备招徒。从一开始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乔义云淡声解释了一句。

    就像当初的他,作为农村娃去京市和来自各省的人成了同学。同学中什么人都有,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的,家庭条件比他还不如的却没有几个,在这种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而且他渐渐的发现,虽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但是其他各方面他都不如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埋头苦读的那两年,他尽全力忽视周围的一切,眼里只有书本和知识,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不过一直到现在,他都没能忘了和周围人比较的那些时间,真的挺难熬!

    乔义云的意思沈卫民秒懂,他挠了挠后脑勺,觉得自己刚刚脑袋进水了,依乔义云现在的身份地位,如非必要根本不会带中学生。不仅仅是浪费心神的问题,主要是本身工作就比较累,如果还要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有一定底子值得用心教还好,反之就是身累加心累,劳累加倍。

    “乔工的意思我知道了,刚刚是我关亲心切,您就当我胡说!”沈卫民当即表示。

    “嗯,”乔义云应声,“不过听说机修组最近在招学徒,如果你有兴趣希望把外甥送来,我可以给你牵桥搭线。”要学门手艺,机修组也是不错的选择。

    沈卫民摇头,“算了!我仔细想了想,那孩子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去过两次,直接把他送到省城来,要是收敛性子还好。要是因为没有大人管着放飞自我,我到时候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如果跟着乔工,这些都不用担心,对方会照顾人,也不是苛刻的性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在机修组当学徒,没有工钱不说,逢年过节还得给师傅孝敬,最重要的是没有几年根本出不了师。

    如果想把人送去机修组,倒不如选择县城机械厂,沈卫民和机修组胡组长是旧识,对方怎么都会卖他三分面子。而且,他的编制还冻结在县城机械厂呢,看到时候能不能操作操作直接让国栋接班。

    “你考虑好了就成,”乔义云并不关心别人家里事。

    两人各自忙着手中事,时不时交谈两句。既不无聊,也不显聒噪。

    “沈哥,外面有人找!”说话的是乔工的助手,和其他出现就带十几个助手的总工不同,乔工手底下就这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助手是初中毕业生,动手能力极强,基础知识差些,天天被乔工压着学习。就像现在沈卫民和乔工两个在屋里忙活,对方就得拿着书本到外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