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便知这高家娘子是入了卢氏的眼。她今日来这飞红堂,怕就是想见一见这幕后的高家娘子,只是人不在,也不想刻意去寻。
卢氏见颜漪识破自己的一点小心思,便也坦然,“今日本想过来选些首饰,顺道碰一碰运气。如今看来是不成的。她是高家长房之女,高家在江都亦有些名声,她此前的事迹也在江都闹出过一阵议论,稍稍打听便能知晓。别人对她贬损居多,我倒觉得她心智坚定,聪慧明理,处事手段之干脆利落,一般男子都比之不得。”
颜漪听后,当即了然。
高家的名声,她自然是听过的,也有所了解。事实上,在她将王宫之内的事务完全理清且上手之后,她的注意力便转移到江都境内的权贵大族之上。这是应有之事,她作为江都王妃,对江都权贵大族的各家情况总要了解的。
最简易直接的方法是令人收集信息、整理成册递交给她阅览,但这样做使得信息只浮于表面,更深层次地还需要阅看之人一点一点剖析其中暗含的信息,如此以来必然劳心费力,还不一定能够得到里面重要的信息。
颜漪身为江都王妃,身份决定了她的立场。站在王妃的角度,她需要知道哪些人是与江都王站在一起的,哪些又是褚氏那边的,哪些人值得拉拢,哪些人则需要打压,还有其余种种,不是一时半刻能够理清的。
那几日她白日处理了宫务,夜里点灯阅看,被沐浴回来的百里漾瞧见。当时百里漾伸脑袋过来看了一眼,颇有些意外道:“这几日见你夜里点灯看书,原来是在看这个。夜里虽有烛火可看久了依旧容易伤眼,不若我来给你分说一二?”
“大王愿意解惑,我自然求之不得。”颜漪望着他认真含笑的眼眸,面上也带了笑意,说道。
由是如此,百里漾便挤到了颜漪身旁,与她同坐一案,就着书简上提及的人家与她细说。
从那日之后一直如此,直至百里漾出发前往赤岭郡巡视边境的前夜因次日要早起行路才暂时停止这项夜间“读书”活动。
江都的情形在那几夜里在百里漾的讲述中她也大致明了,其中也有提到高家。
高家在如今的江都并不算小门小户,虽然跟褚氏那种盘踞上百年的世家大族比不了,但也不容小觑了。高家崛起于前朝静帝时期,祖上因缘际会当了官,最后官至一郡之守,高家便从此发迹。
发迹之后的高家历代都有人做官,但最多也只是做到郡守的职位,势力和影响力也扩充到了几郡之地。不过高家发家的时日不过几十年,底子还是薄了些,中间还有过后代青黄不接的窘境,又经历了前朝末期的战乱,很是颓萎了一阵,高皇帝立朝后才渐渐又好了起来。
如今的高家只有几个人在江都做着官,官位都不算高,一年到头都没有几次能到百里漾跟前来,但却不影响高家成为江都数得上号的势力,只因其特别之处在于他家极是富裕,论家资除了比不上褚氏百多年积攒下来的深厚底蕴,其余的可没有能比得上他家的。
颜漪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百里漾在谈及到高家之富裕时,言语间也不免透露出几分羡慕之意,足见高家家资有多丰厚了。但高家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如此丰厚的家财的。
高家这几代做官都不怎么行,高不成低不就,只能说是勉强维持高家的门庭。从前两代开始高家之中便有子弟从商,挣下大笔家财。到了如今,长房更是出了一个经商尤为厉害的儿子,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就积攒下令人咋舌的财富。这飞红堂背后的主家便是这位长房之子的独女高大娘子。
这位高大娘子说起来也是经历坎坷。十四岁丧父,服丧三年后嫁入齐家,嫁妆之丰厚虽称不上十里红妆亦有七八分了,至今仍为人所称奇。不过她所嫁的齐家子并非良人,人前装得人模人样,与妻子情深义重,人后却是与人勾搭成奸。年前爆出来他未成婚前便置有外室,生有一外室子,比正室所生之女孩还要大三岁。
事情爆出来出来之后,齐家见事已败露,非但不去求高大娘子原谅反而让她大肚将外室纳回家中,还以高大娘子无子为由令她认下那外室子,记入名下。高大娘子如何能忍,无论亲朋如何来劝,始终坚持和离。齐家不肯,纠缠了半年,两月前才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00-110(第6/20页)
离了。
这件事情当初很是闹了一阵,江都地大但权贵的圈子也就那么大,消息一经传出那家家都会知晓。当时说高大娘子不知好歹的声音可不少,更有劝她为了女儿隐忍的。她通通都没有听从,去意坚决,乃至后来齐家子跪求也不为所动,快刀斩乱麻,和离后带着女儿搬出了齐家,也不会高家,在城中置了宅院。
此事之后,本以为高大娘子会就此消沉,没想到她转眼便开了一家飞红堂。当然,有见不得人好的好事多嘴之人议论她和离之后不好好将自己藏着还敢出来抛头露面,实在恬不知耻,说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有些人自己过得不好便见不得别人好,一张口就酸气冲天。”卢氏随崔栋来江都,少不了要对江都的情形也做一番了解,此前高大娘子和离之事闹得正是沸沸扬扬时她还在湛京,之后再听说时已过了二三月。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素未谋面的高大娘子产生好感。
颜漪自小同她相识,自然也是知道卢氏对高娘子的好感因何而来。卢氏有此感慨,她心中未尝不是这般想法。
高大娘子的这般遭遇其实也符合了当下的世情。
自前朝灵帝始,世家大族之间忽然兴起一股倡导女子守节之风,更有甚者乃至著书,对女子操行做出了详细要求,将“以夫为天”作为女子婚嫁后的首要之务,对当时符合所谓规范的女子倍加推崇,引起一时议论。尽管当时世人以反对者居多,但此论说却在世家大族之间逐渐流传开来,经过前朝两三代帝王之后,此风竟愈演愈烈,在世家大族内部形成了一套教导家中女儿的规范,并以此为标榜。
大衍立朝后,于高皇帝一朝修著律法,明令允许女子和离、改嫁。民间遵循此法,女子和离之事并不稀奇,乃至有女子二嫁、三嫁之事。但在那些世族高门之内,依旧固执地遵循那一套训导女子的做法,视女子和离之事为家族之耻,认为和离的女儿只会辱没门风。有此风气在,可想而知高大娘子当初和离是以何等坚毅之魄力顶住了如同涛涛海啸般的压力。
卢氏祖辈以军功起家,对儿子女儿一道疼爱,素来是看不上世族高门这种“奇葩”做派的。卢氏自小耳濡目染,对这种实则为“坑害女子以全父兄所谓脸面”的行为极为看不上。嫁的男人不是个好东西,不赶紧踹了难道还留他继续在自己面前恶心人么?
卢氏想起一桩往事,不由叹道:“我在闺中时曾有一交好的姐妹,她也所嫁非人,只是她最终并没有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