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97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埋首于政务之间。

    李昭大大方方踏入房门,一旁的仆役正要行礼,她抬手制止,走到李斯近前跪坐下 来 。用小 剪子挑了挑灯油中的烛芯,让灯火更加明亮。

    李斯慈爱一笑,搁下 毛笔招手:“昭儿,最近在学宫如何?”

    李昭是李斯长 子李由的长 女,若无 咸阳学宫一事,李斯会亲自为她选看夫婿。但既然女子也可入朝为官,李斯便舍不得这个聪慧机敏的孙女嫁入别家 。

    李昭神 情恭谨而目光锐利,她知道 自己 去 学宫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是李斯了解学宫运行情况的最佳人选,她语速平稳:“一儒家 博士讲《为吏之道 》,竟引‘仁’字解‘慈下 ’,言‘苛政虽效而难久’。然叔孙通博士立时纠正,称‘秦法之仁在于公,无 私恩即是至仁’”

    李斯了然。儒家 内部也正有争议,看来 淳于越是死了,但他的附庸仍旧在发力。而叔孙通一派正试图附会秦法,并积极地自我审查。

    “墨家 先生们多数时候教的都 是《墨经》的实用技术,对,实用技术。先生们说这个词儿是神 使说的。”

    李斯愣了愣,随即笑道 :“神 使?墨家 还真是攀上一个好靠山。”

    目前进入咸阳学宫讲学的诸子百家 之中,除了官学法家 之外,最受欢迎的莫过 于墨家 。

    墨家 先生有事儿是真带他们玩儿!

    譬如在百越战场立大功的火药,胜宽先生竟然带了一份炸学宫的山石给他们看!还调出 五颜六色的焰火玩。就连近来 火遍咸阳街头巷尾的水力磨盘,他也带着学生们在学宫内复刻出 一个小 型水力磨盘。

    代价是让学生们自己用麦子磨面粉,不是亲手磨的不算,不到一定的重量不算。

    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受粮食的来 之不易了。

    于同为墨家的相里梁相比,李昭更喜欢胜宽一些。

    相里梁倒也不是不是不好,他更喜欢说一些理论知识,讲墨家 的守城术、弩车、掷车的原理和制作。

    但是胜宽会时不时讲一些和神使相处的趣事。

    对李昭和诸多对神使好奇的学子而言,这位备受始皇帝尊重,接连拿出 纺织、火药、纸张、印刷术等等奇术的神使不可谓不神 秘。

    她甫一入咸阳,第 二日就去 了骊山,这却并不影响她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君不见始皇帝回咸阳之后新出 的多少 政策都 与神 使息息相关?

    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有她的传说。

    更何况李昭还怀揣着某种感激与仰望。

    李昭垂眸不语。

    李斯又说道 :“我那师弟授课如何?”

    “张先生今日所 授不同 往日,将数算与律令结合。......教我等以算筹核实徭役、验盗赃,毫厘不差。”

    李斯听罢张苍授课内容,微微皱眉,他叹息说道 :“张苍欲以数为舟,渡仁政之江啊。他想减少 肉刑,竟然用数算这么曲折的方式。”

    李昭心中大惊,她此前只是猜测,不敢肯定张苍下 课前的那一番话真正的用意。她还未将张苍那一番对肉刑说辞道 出 ,李斯竟能从寥寥数言之中推断出 张苍真正的用意。

    李斯见状一笑,烛火明亮的光在他脸上跳动:“他很聪明。竟然能捕捉到陛下 想要修改秦律的想法。他这堂课若是放在之前,只凭他流露出 想要减少 肉刑的心思,就足以掳去 官职。”

    始皇帝从骊山返回后,除了建设咸阳学宫之外,便是翻阅秦律,他时不时在相关的竹简上做批注,又召集朝中精通律法的人询问实际执法时的情况。

    李斯百忙之中听闻这一消息,就心知将有巨变。

    很明显,张苍也不知道 从哪儿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做出 了和他一样的判断。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ī????u???ε?n??????????5?????????则?为????寨?站?点

    “你说张苍算数很好?”李斯轻叩书案:“在老师处求学时倒还未曾关注他。既然他有这方面的才能,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他也该多干些活儿了。”

    李昭问道 :“要做什么?”

    李斯取出 一份公文给李昭,示意她自己 看。

    李昭第 一次从祖父手中得到看公文的许可,她感受到的是一股接近权力的战栗与兴奋。她微微颤抖着,竭力压下 自己 的情绪,冷静地分析公文。

    因为造纸术的提前出 现,官府都 将办公的竹简更换为纸张,效率较之以往提高了不少 。

    李昭一目十行。

    上面是治粟内史和公子扶苏的联合汇报。

    儒家 联合三老一事并不算大,首恶伏诛,参与者被打包送往边疆,不知情的扶苏解禁之后化悲伤为动力,将心血投入冬麦的种植之中。

    他兢兢业业地随农官们在关中平原上教授黔首施肥、除草、防治病虫。郑国 渠的水渠有些分段不适合麦种汲水,也被他亲自监督重新修缮。部分黔首手中农具不足,他就去 高炉官坊那边找军中换下 的设备,重新冶炼成农具租借分发给黔首。

    为了让黔首放心种植,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大秦对种植冬麦的人免除一年的口赋和田租。

    日日风里来&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