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第十一章  诱敌入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诱敌入怀》 11、第十一章(第1/2页)

    第十一章殿前试锋

    清晨薄雾未散,入宫的銮道冷得发紧。北定王府的车马一路无声,直到午门前才缓缓停住。

    历公公候在宫门前,见二人下车,躬身引路:“王爷,王妃,陛下在西暖阁候着呢。事关边境要务,还请二位快些。”

    他的话语简短,却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急迫。华槿与苍玦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疑惑。

    边境要务又召华槿一同觐见,那必然与玉国相关。

    玄烈帝立于案前,目光如霜雪里的一线寒星。殿侧,大皇子苍衡温润从容,四皇子苍启一袭青纹朝服,唇畔微笑却不达眼底。

    镇南大将军纪长风亦在殿内,他乃将门世胄,同苍玦一样少立军功,弱冠即佩印镇南,威名由南陲直达玉京。与苍玦锋芒外露、锐气直出不同,纪长风素性沉静,寡言自持,若一柄未出鞘的长剑,静处亦自生寒意。

    此外,都察院副使裴砺、兵部侍郎魏承、鸿胪寺卿杜思礼、御史中丞顾砚青分班在侧。都察院副使裴砺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兵部侍郎神色凝重,御史中丞则神情镇定,静候着风暴开场。

    苍玦与华槿双双跪地行礼:

    “儿臣参见皇上。”

    “臣妾参见皇上。”

    “免礼。”玄烈帝抬了抬手,目光却直直地落在华槿身上。“你本不应涉政,今日召你前来,只因事及玄玉两国。”

    华槿心中一凛,顿感不妙。

    烈帝抬手,一旁的鸿胪寺卿杜思礼立刻会意,上前一步躬身奏报:“启禀陛下,今晨收到急报,两日前清江渡互市要口发生一起火灾。起因是关丁查验时,发现一支玉国商队的文牒不合样式,欲将其扣下。孰料对方竟反抗,双方由此起了冲突。期间引燃了渡口堆放的货物,火势蔓延至货栈,人财皆有所损失。”

    华槿闻言,心头一沉,又是走水……

    玄玉两国间横有一条沧澜江,自玄国西北山脉余脉发源,东流千里,沿江分布清江渡、石盘渡、黑水渡等渡口。清江渡是玄玉两国此次和谈商定最先开启的互市要口。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两国世代交恶,连年征战,如今能止戈言和,靠的正是“以商制战”之策。

    玉国地处南方,物产丰富,可向玄国提供粮食、布匹、盐等生活必需品,而玄国盛产马匹、毛皮、铁器等物。两国互通有无,百姓各取所需。

    如今在此滋事,便可轻易引起两国之间的互相猜忌,动摇和亲的根本。

    她心中波澜迭起,可抬眼看向苍玦时,却见他面色沉着,与往常并无二致。

    鸿胪寺卿杜思礼停顿了一下:“臣以为,此事可疑,绝非寻常商贸纠纷。商队入玄国本当以和为贵,此番为何如此大胆在互市要口滋事?天寒地冻,那货物何以轻易燃起?这是否是玉国不安分的信号?”

    鸿胪寺掌邦交礼制,凡涉藩邦互市、和亲交接,皆归其司。鸿胪寺卿的话,将矛头直指玉国。

    众人目光便如刀剑一般,齐齐落在了华槿身上。

    华槿此刻心中千回百转,思考着要如何应对。

    玄烈帝却扫过在场所有人:“众卿如何看待此事?”他这一问,殿中陷入一片寂静。

    半晌,四皇子苍启率先出列。他今日一袭青纹朝服,收起了唇畔笑意显得肃穆许多。“父皇,此事发生在皇兄大婚之时,恐非玉国朝廷之谋,其中必有蹊跷。”他话锋一转,语含深意,“然而边口既有波折,若仍照常开市,有示弱于人之嫌。儿臣请旨暂缓开市,严缉元凶、加密巡更、申明火禁,待原委查明,再开互市不迟。”

    苍衡随后出列:“儿臣觉得四弟所言有理,此事需小心核查,避免小事闹大。只是做买卖靠的便是信任和秩序。互市方开张,两国信任本还未完全建立,此刻叫停,客商必疑两国反悔,之后重启就难了。”

    此时,争议落在是否要关停互市之上。一旦朝廷主张关停,谣言便可趁虚而入。看来滋事之人目的便在于此。

    纪长风上前一步,抱拳拱手:“陛下,互市乃民心所系,若一纸封口,谣言四起,边境百姓恐难安稳。末将以为,可移一营牙兵远驻,设在渡口外二里,不入市,不近民。由鸿胪与关司对验文牒为先,既示朝廷重视,又可安抚民心。”

    华槿闻言颇为惊讶。清平伯在和亲路上对她痛下杀手,纪长风既是清平伯之子又是镇南大将,她原以为他必是主战派,趁此提出强硬之策,将事态闹大。

    苍玦此刻因势而续道:“儿臣以为,先将此事定性为小股滋事。互市不停,但文牒一岸一检,双重对验。不增兵压渡,只许纪将军移一营远驻,军令不上岸,由鸿胪与关司主事。并即刻严查根由,再定后手。”

    玄烈帝听罢,未置可否,只转眸看向华槿:“你自玉京而来。此番处置,你父王与玉国朝野会作何观感?”

    华槿躬身应声,话不疾不徐:“臣妾不敢妄言朝政,只以一路所见所闻回禀陛下。玉玄两国以互市为盟,止戈息战,此心未尝一日有改。”

    她略一停:“若得陛下准许,臣妾愿即刻修书驰报玉京,请玉朝礼臣与行会自查涉事商队,拘其领头人返国问簿,违例者依法严惩。两国新定文牒样式或尚未行遍诸口,臣妾恳请另颁新样,一式两份,三日内传至各渡口,以避免再因文牒不符而生事。互市虽不中断,但规矩却更严格,如此既不伤玉朝颜面,亦不损玄国体统。”

    众人未曾料想这位玉国公主如此沉着应对。连苍玦此刻的神情,都意味深长。

    殿中静了一瞬,又见她抬眸:“此番事态涉及人命伤亡,当先抚恤受损百姓。再行追究。赔偿之数,可由两国行会各出一半,待查明真相再依律法转付。如此先安人心,后明曲直。”

    听她提及伤民安置,玄烈帝眼中露出欣赏之色,指节在案上一顿。他转向群臣,沉声道:“依北定王与纪将军之议,互市不停。牒两岸双验,军不入市,远驻二里。鸿胪三日内颁新样。关司昼夜更签、严申火禁。此事先定性为小股滋事,七日内都察院、兵部、鸿胪寺合提一份查报呈朕。华氏……”

    他看向华槿,目光中带着深意:“你虽不涉政,但身系两国之约,朕许你以家书致玉京,转述朕意:‘不喜兵端,惟重成约。’”

    “臣妾遵旨。”华槿再次拜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