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0-189  成为诸侯王之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陛下。”闻得皇后醒来,皇后欢喜不已,上前轻唤了一声。

    皇帝见她匆匆赶来,苍白的脸上徐徐绽开笑容,他对皇后说道:“今日忽然觉得精神许多,好久没有到后面走走了,陪我出去走走,可好?”

    皇后看着皇帝朝她伸来的手,这一幕仿佛与多年前重叠了,劝说的话消散了,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搭上了皇帝的手,展露笑颜道:“好,陛下想去何处,我都陪着。”

    帝后携手在前漫步,随从的侍从隔着一段恰好的距离缀着,以免扰了前面两位主子的兴致。

    皇帝走得慢,一路心情很好地赏着周围的风景。其实皇宫之中更多的是宫室建筑,间杂着花草树木点缀,且处于安全考虑,为了防止贼人藏匿,禁中的树木不能过于高大。这样的景色自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否则往年皇帝也不会带着宫中妃嫔、皇嗣往出避暑了。

    只是皇帝因为多日缠绵病榻,眼见秋风起,外面秋阳灿烂,这才生出了想要走一走的心思。行至一棵树下,恰有一阵风来,摇动树叶飒飒,片片树叶落下,皇帝抬手去接,一片灿若金黄的树叶落在了他的掌心,他盯着看了一会儿,叹息道:“今年的秋来得正是时候。”

    随后皇帝将那片落叶放入皇后的手心里,看着妻子不再年轻却无比熟悉的容颜,他既笑且叹,“匆匆几十年陪我走过来,辛苦你了。”

    “谈什么辛苦,陛下今日一定要同我说这些见外的话么?”皇后似乎知道皇帝要说什么,却不愿意再听他说下去,转移话题道,“宫中之景过于单调乏味了,等过段时间陛下身子好些了,我陪陛下往行宫去住几日。那附近有一片枫林,秋来红叶似火,很值得一观。”

    皇帝静静看着她说完,摇摇头,有释然也有遗憾,“我去不了的,卿娘。抱歉,我不能陪你去了。”

    他是知道自己的身体糟糕到什么程度的,这些日子他偶尔也有过短暂的清醒,太医越来越含糊的说辞与为难他并非是没有感知到的,冥冥之中他自己也有直觉,他大抵是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今日醒来时,他睁眼看到殿外投映到殿内地面上的一片金光,那股感觉就更加强烈了,他知道,他活不过今年的秋日了。

    惶恐么?自然是惶恐,几乎很少有人不畏惧死亡。但惶恐改变不了什么,其实这几年身体的逐渐变糟已经在预示这个结局了,他已经做好准备了。

    做好了人之将死的准备,也做好了将身后这偌大王朝交托的准备。

    太子很好,他的品行和能力让自己能够放心地将大衍交到他的手上。唯一不放心的便是太子的身体以及子嗣问题,但这也并不难解,相信他们的孩子们能够解决好的。

    “大郎、大娘还有五郎,他们都是好孩子。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帝王,我都相信他们,相信大衍能够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之下变得更好。”皇帝的话说着,已经有了交代后事的意味了。

    皇后却听得脸色微变,她脸上的笑意终究是没有维持住,眼前逐渐朦胧,扭过脸去拭泪,嘴上强硬道:“今日你要是同我说这些的,那别说了,我不想听。”

    “卿娘。”皇帝微叹了口气,抓着皇后的手扣在心口,胸腔下的跳动已经不是那么的有力。他走了一段路,又一连说了这么多话,气息已经开始有些不稳了,“我怕我现在不说,后面可能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其实这些年来,有太多委屈你的地方了。这辈子恐怕是难以偿还了,想许你下辈子,又怕自己一厢情愿。”

    他们年少夫妻,当年的婚姻固然有政治联合方面的因素考量,但更多的是彼此心意相通,他当年是许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只不过后面情势变化,他没有能够信守诺言。其实,现在细细回想起来,有太多对不住妻子的地方,只是他已经无力去弥补了。

    听到皇帝替她受到的委屈,皇后的内心情况是复杂。诚如皇帝所说,她这些年受到的委屈确实不是假的,不管皇帝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些更多的是妥协之下的无奈,她能够理解皇帝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没有因此而受委屈。

    可她不会只执着于受过的委屈,将自己变成一个怨恨之人。她也记得皇帝对她的好,乃至今日,她都不会后悔当初选择了皇帝。

    如今皇后感知到了丈夫生命的即将逝去,悲伤与不舍几乎要将她冲垮。她笑中带泪,“谁知道你下辈子会变成什么。要是觉得歉疚,那就活得更久一些。”

    “好,我努力。”皇帝笑着将皇后拥入怀中,抬眼看了看愈发灿烂的秋阳,觉得刺眼,说道,“今日实在是清爽,再陪我走一走吧。”

    ……

    朝中上下都看得分明,皇帝的身体是好不了了,只会一步步走向更糟。好在这种衰败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让朝廷去接受一位君王的逐渐衰逝,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王朝至高权力的平稳交接。这样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最好的。

    皇帝也清晰地预感到自己最后一刻的迫近,在那一刻来临之前,他还要做一些安排,关于这个王朝的,关于他身边人的……做好这些之后,他也能安然地就此长眠下去。

    兴业十八年九月初七,帝崩于宣室殿,太子渝奉诏于灵前即位。

    之后,新帝召各诸侯王入朝。

    诏书传至定安国,定安王面无人色,悲恸不已,痛哭流涕不止,深恨椒房等人阻他入朝,令他不得见皇父最后一面。

    先帝身体日渐衰弱是朝中有目共睹之事,定安王在朝中安插有自己的眼线,如何不知道皇父已经如日薄西山。他自返回封地之后不断上书请求回京侍奉皇父于床前,但皆被驳回。他不信先帝会不想见他这个儿子,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

    悲伤归悲伤,但人更当专注于眼下。

    如今摆在定安王面前的是新帝召他回京奔丧的诏书。按理说,先帝崩逝,为人子为人臣当即刻奔赴湛京,拜祭先帝,为先帝服孝。可定安王却是有些踯躅不安,问左右心腹道:“我若回去,椒房若欲借机为难于我,当如何?”

    他心中很不情愿称呼太子为新帝,竟然还是叫这个病秧子登上了帝位,苍天当真是无眼。

    王国相不愧是心腹当中的心腹,一听便明白定安王在不安什么,很快说道:“先帝大行,子奔父丧,此天地之理也,何人敢为难大王。”

    即便新帝等人真的想要为难,难道还能不回去不成?父死子不归,那是大不孝,新帝直接就可以拿着这个大做文章,革了王位,削了封地。所以,这就不存在不回的选择。即便是明知道前面有坑,那也得踩下去。

    王国相道:“大王并非孤身一人,朝中自有人为大王张目。且先帝新丧,当前一切以治丧为要务,大王无需多虑。”

    新帝为太子时一向以“仁孝”著称,如今先帝才刚走,新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