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111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能成为 维系李家与这股力量的一个纽带。

    当晚,李昭回府后,被李斯叫到书房。

    “听说你近日常在神使的图书馆帮忙?”李斯语气平淡,听不 出喜怒。

    李昭心 中微微一紧,恭敬回答:“是,大父。孙女 觉得此事有益于教化,亦可增长见闻。”

    “嗯。”李斯翻阅着一卷律法,并未看她:“神使学识渊博,知晓的神异远超天下人,你多请教是好的。图书馆一事乃陛下默许,你参与其中,需谨言慎行 ,莫要失了分寸,堕了李家的门风。”

    “孙女 明白 。”李昭低头应道。

    “与那些 百家之人接触,可有所得?”李斯似乎随口一问。

    林凤至建造图书馆一事,百家学派反应不 一,但 大多积极。

    他们 几乎都将自家学说印刷两份,一份送去 藏室,一份送与林凤至的图书馆。

    这毕竟是将自家学说堂而皇之纳入大秦认可的图书馆,供天下学子阅览的大好机会 。

    当然,前提是书籍内容必须“符合秦律”。

    法家自然是率先响应,将官方刊印的《秦律》各种律令、司法解释,以及《商君书》、《韩非子》等精装善本,恭敬送上。这不 仅是为 了充实馆藏,更是向始皇帝和天下宣示法家不 可动摇的地位。

    墨家作 为 最先跟随林凤至的学派,胜宽和相里梁率弟子们 扛来了成捆的竹简和崭新的纸册,内容涉及器械制造、城防工事、几何算术、物理原理,甚至还有一些 基础的光学、力学实验记录,务求实用。

    他们 送来的书籍,不 仅仅是墨家先祖书就的《墨子》,还有现在根据实际汇编而成的新书。

    农家献上了他们 精心 整理的《农政全典》,记载了各类作 物习性、耕作 时节、土壤改良、育种方法,以及林凤至之前提及的堆肥技术等。如今冬麦丰收,许刍等人又加入了种植冬麦的注意事项,图文并茂,显然是下了大力气。

    医家、兵家、阴阳家……甚至一些 小的流派,都纷纷献上自家典籍,并由李昭等人初步审核,确保没有明显违背秦律、煽动叛乱或过于怪力乱神的内容。

    最纠结的依然是儒家。

    献,则意味着自家经典与其他“杂学”并列,地位似乎被拉平。然而,若是不 献,则可能在未来的思想竞争中彻底边缘化。

    最终,在经过内部激烈争论后,以叔孙通为 代表的一派占据上风,他们 精心 挑选了《诗》、《书》中歌颂统一、强调秩序、符合“大义”的篇章,以及《周易》中关于变化、天道与人事相应的部分,加以符合大秦需求的注释,小心 翼翼地送入了图书馆。

    李昭看他们 面露难色的样子实在有趣得紧。

    思及李斯的问话,李昭从回忆中脱身,斟酌了一下语句,她将日间与林凤至的对话,以及自己整理书籍的见闻,择要说了几句,尤其强调了林凤至关于“知识可控”、“开民智以固国本”的观点。

    李斯听罢,沉默片刻,方道:“神使见识,确有不 凡之处。你能有所思,甚好。记住,无论接触何家学问,我法家根基,秦律铁条,不 可或忘。去 吧。”

    “是,大父。”李昭退出书房,心 中松了口气,又有些 雀跃。大父没有明确反对,甚至隐隐有认可之意,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参与图书馆事务、亲近林凤至的决心 。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y?e?不?是?í????μ?w?ē?n?②????2????????????则?为?山?寨?站?点

    -

    夏去 冬来春又近,就在图书馆的筹备工作 接近尾声,各类典籍分门别类上架之时,大秦第一次大规模科举考试的结果,也即将张榜公布。

    整个咸阳城,尤其是学子聚集的区域,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这一日,春寒料峭,天空飘着细密的雨丝。

    林凤至难得清闲,也未带人,只身来到咸阳城南边一间颇为 雅致,但 并非顶级权贵聚集的酒舍。

    她选择了一个二楼临窗的僻静位置,点了一壶温酒,几样小菜。

    酒舍里人声鼎沸,各色人等混杂。

    有身着儒袍的学子,焦虑地搓着手,不 时望向窗外 ,等待着决定命运的垂青。有穿着绢布深衣的商人,交谈着最近的货殖行 情 。也有普通黔首,议论着市井趣闻。

    邻桌几个穿着细麻布衣,看起来像是家中略有恒产的士人或小吏的谈话,引起了林凤至的注意。

    “听说了吗?陛下不 日就要再次东巡了!” 一个瘦高个压低声音,却掩不 住兴奋。

    “可不 是嘛!这次阵仗听说比上次东巡还大!说是要去 琅琊观海!”另一个胖些 的接口道。

    “唉,天子出巡,固然是彰显国威,但 沿途郡县供奉,民夫征发,也是苦事啊。”一个年纪稍长,面容沉稳的叹了口气。

    “王兄此言差矣,”瘦高个反驳:“今时不 同往日。神使献策,冬麦丰收,府库充盈,听说这次征发的民夫,工钱都给 得比以往足,还管饱饭!再说了,陛下东巡,刻石记功,那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我等小民,能与闻盛世,亦是荣幸。”

    胖商人模样的也点头:“正 是此理!而且陛下巡行 ,商路也跟着畅通,咱们 的布匹、漆器、纸张,正 好可以销往东方。尤其是那新出的‘白 糖’和‘精盐’,听说在齐鲁之地,价比黄金呢!”

    “说到白 糖和布匹,”年长者捋了捋胡须,“确是神使带来的福泽。以往那饴糖,浑浊粘牙,哪有如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