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好吃的。
杜甫把今日的所有事情给杨氏说了,今日早晨他特意站在僻静无人处去上班的,没有亲眼目睹,杨氏对他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不过这个方便面,他还真想不到是谁送的,会是谁呢?
香气直冲着鼻腔而来,见妻子和孩子们的眼神,不想了,先吃饭。
袋子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比煮的野菜粥香十倍,比硬得硌牙的橡栗饼软和百倍。
“阿娘,好了没?”宗武咽了咽口水,手指不安分地敲着碗边。
他早就急忙忙就把碗抱来了。
杨氏用木勺搅了搅,笑道:“急什么?再等片刻。”
可宗武等不及了。他趁着杨氏转身的功夫,偷偷用筷子尖挑起一根面条
,哧溜一声吸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那面条滑溜溜的,带着一股他从没尝过的鲜味,嚼起来又弹又韧,比之前吃过的细面还要好吃。
“你这孩子!”杨氏回头瞧见,作势要打,宗武却已经缩着脖子躲了,嘴里塞得鼓鼓囊囊,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宗文捧着碗,小脸严肃,
他先凑近闻了闻,眉头微皱——这味道太香了,香得不像真实,自打父亲弃官后,他吃过的食物不是带着土腥味的野菜,就是硬邦邦的杂粮饼,偶尔有一碗稀粥,都能让他高兴半天。
“这个叫……方便面?”宗文小声问。
宗武嘴里塞满面条,含混不清地应着:“嗯!阿爹说的,这肯定是仙人给的!”
宗文将信将疑地夹起一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下一秒,他的眼睛倏地睁大。
那面条在舌尖弹跳,鲜香的滋味像是一下子炸开,顺着喉咙滑下去,暖烘烘地填满了空荡荡的胃。他顾不上烫,又赶紧夹了一筷子,这次连汤带面吸溜进嘴,汤汁溅到衣襟上也顾不得擦。
杨氏在一旁看着,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已经很久没见两个孩子吃得这样欢实了。
杨氏捧着碗,却没有立刻动筷。
她先看了看狼吞虎咽的宗文,又看了看埋头苦吃的宗武,最后低头望着自己碗里金灿灿的面条。
这吃食来得蹊跷,仙人招聘…..
她夹起一根面条,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
味道确实极好,比她这辈子吃过的任何面食都要鲜美。可嚼着嚼着,她却忽然想起在长安的冬天,那时长安还没乱,杜甫还是个小小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有一日他领了俸禄,兴冲冲买回一斗白面,她亲手擀了面条,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汤饼。
那时候,还没有安史之乱,幼子还在。宗文宗武两个男孩子还小,围着桌子嘚啵嘚啵地互相抢食,杜甫笑着吟诗,说她煮的面滑欲流匙香满屋,
一滴泪突然落在汤里。
“阿娘?”宗文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
杨氏慌忙擦了擦眼角,笑道:“没事,汤太热,熏着眼睛了。”
她低头喝了一口汤,那滋味鲜得让人想哭。可她知道,再美味的食物,也比不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野菜粥的安稳日子。
杜甫看着妻子和孩子吃饭,自己却没有动,本来就只有四袋,他少吃一袋,妻子和孩子就能多吃一些。
他捏着衣袖边,这会是谁给的呢?
今日下班前,因为要做记录,除了魏忠贤,其他人他都接触了一个遍。
不过按照常理推断,应当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吧?
而大唐贞观时期。
李世民忙着处理朝政,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站在门外等候,不由自主的双双打了喷嚏。
“谁在念叨俺们?”尉迟敬德揉了揉鼻子,他可天天做好事啊,不会有人背后骂他吧?
“可能是杜甫发现了袖子里的东西。”说起这个,秦叔宝还笑了一下:“这文人跟我们就是不一样,身上多了东西他都没发现。”
尉迟敬德觉得幸好这杜甫是个粗性子,要不然你一袋我一袋,诸葛亮和周瑜也一人塞了一袋。
发现的早免不了要推拉一番。
他可懒得推拉。
这东西都是省出来的,轻易存不了东西,毕竟谁下班之后都是要回各自的朝代,杜甫虽然是一个大诗人,但是他们也不熟,能给东西就已经非常好了。
特别是诸葛亮,甚至想给杜甫些金子。
那杜甫自己都有好几天没吃上饱饭了,更不要提妻子和孩子,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都没有饱饭吃,那世道该多艰难?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不由得心情沉重。
忙了半天,李世民才搁下笔:“进来吧。”
门开处,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一前一后踏入。
秦叔宝眉宇间罕见地凝着几分肃然,尉迟敬德更是罕见地沉默,那双惯常瞪得铜铃般的虎目,此刻竟微微低垂。
“怎么?”李世民身子微微前倾,眼神期待“莫非松阳县又出了什么乱子?”
“非也。”秦琼抱拳,“是今日县里来了个人——杜甫。”
“杜甫?”李世民指尖轻叩案几,思索片刻,“可是那个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人?”
这诗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在诗文中为普通百姓发声的诗人不多。诗人大多在诗里说风花雪月说个人的不得志。
“正是。”尉迟敬德闷声道,嗓音沙哑,“陛下,那老杜……过得惨啊。”
尉迟敬德把杜甫的遭遇一说。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