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48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简和古书的用心。

    也许是因为她的灵魂依旧是现代人,她对在秦代能 拥有的钱财占有欲并没有那么高。比起收藏钱财,她更喜欢用在实处。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她并不需要为此烦忧。

    林凤至接过厨娘为她预留的美味饭食,找了个角落美滋滋地开吃。厨娘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不为温饱生计烦忧,也有更多 心思在厨艺上进益。

    胜宽默默坐到她身 边,边吃边跟她打商量:“我看农家弟子在你 们学堂授课搞得如火如荼,你 看我们墨家如何?”

    林凤至不意胜宽有此一问,反应过来心里乐开花了,她早就想胜宽能 去学堂教一教那帮孩子了。之前 只有他一个人在这边,又是做磨盘又是研究水力 的,林凤至都不好意思再多 麻烦他。

    如今他亲口提出来了,林凤至怎么可能 不同意。

    对孩子而言是好事,省得他们小小年纪见了斜织机和水力 磨盘就只会说湘君馈赠。

    依她看还是学得少了!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林凤至咽下一口酥香软烂的鸡肉:“他们如今学了不少字,我听 祁说,约莫是学完《仓颉篇》了,现在都在学屈原的文章。”

    “事先说好,我派人去教他们,并不算是收徒,只是教导一段时间。”

    “好。”

    林凤至没问为什么。这段日子她也跟着读了不少墨家经典著作,墨家主张“兼爱”,收徒不看重出身 门第,弟子大多 来自社会底层。只要认同墨家思想且能 吃苦耐劳,都可以接纳。即便是墨子,也是出身 工匠。

    墨子将弟子们分 为三类,按照各自特长分 配职责。能 辩者谈辩,能 说书者说书,能 从事者从事。

    真的是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

    墨家弟子们需要终身 服从钜子,遵守墨者之法。墨家通过严密的组织、经济约束和道德筛选,建构了高度凝聚力 的团体。墨家也是战国时期唯一能 与儒家抗衡的学说。墨家领袖钜子的选举也很有意思,一般由前 代钜子指定德才 兼备者继任,且为终身 制。

    只是到了秦代,官方以法家思想为主,在朝堂之上,也是法家学派的人士居多 。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地位都急速下降。

    儒家没有接住秦始皇抛来的橄榄枝,分 封制和郡县制中选择了分 封,泰山封禅又做得一团糟。只能 在边缘有限地参与政治。

    而墨家分 裂为三派后,相里墨积极入秦,贡献了许多 城防器械,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但是,相里墨并未在政治领域大放异彩。只是作为技术性的辅助而存在。

    也怨不得胜宽提到相里墨就生气,实在是怒其不争。

    其实林凤至觉得倒也不是相里墨争不争取的问题,而是墨家的思想内核带着平民色彩与反战主张,与统治者的想法背道而驰。

    如果不尽早做出改变,也会同原本 历史一样,随着秦朝的灭亡成 为绝响。

    私心里,林凤至并不希望墨家沦落到如此境地,只得旁敲侧击地提醒。

    西汉时期儒家董仲舒让儒家成 为了汉代官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付出的代价是对自我的异化,学派在大一统专制之下想要存活,往往以自身 的死亡为代价。

    思想服从于权力 啊。

    -

    五月初五,屈原的忌日。

    屈原是在湘水支流汨罗江投河殉国的,祭祀的地点 ,自然也选择在汨罗江畔。

    林凤至赶到汨罗江时,暮色了浸透汨罗江的每一道涟漪,水纹在最后的天光里泛着幽微的磷光。亏得她多 吃动物肝脏,如今夜盲症已经好了,要不然可能 会在众多 屈氏宗老前 踏空摔倒。

    她放眼望去,屈氏族人早已在河岸边用竹木搭建起高台,上面用菱形纹锦缎铺设,四 角插着菖蒲和艾草。高台上置青铜器皿盛放牲肉,陶豆盛放香草,漆耳杯内有酒液。

    林凤至心想,插菖蒲和艾草当真是个流传千年的习俗了。

    江面上漂浮着灯船,那是为了引魂归水府。

    众人皆身 着素服,佩戴香草,在江岸边跪坐。林凤至因是贵客,和祁被安排在一个比较靠前 的位置。

    她的衣着同样素净,只在衣袖处纹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

    祁略显不安地凑近,低声耳语:“大巫,我怎么觉得有些人的眼神 不是那么友善?”

    林凤至抬眼,正巧与没来得及收回 视线的人对上。对方连忙扯出一个笑。

    “不必管他。”林凤至一哂,连对视都不敢的人,怕他做什么。县令派了一支军士在外围等着她,出于对屈氏的尊重才 没进来。而且,林凤至摸了摸自己衣袖间藏着的火药,这才 是她安全感的来源。

    夕阳彻底没入水面,岸上也次第亮起火把。风推着江水,一浪一浪啃噬岸崖。对岸祭台的火光在屈氏族人的素麻衣袍上跳跃。

    屈禾身 着玄端深衣,其上朱砂绘制的蟠螭纹在火光下烈烈如朝阳。她的脸上涂着黄泥,额间缀着星纹。

    忽然,她敲响了虎座凤鸟悬鼓。

    “咚——”

    鼓声的鸣动昭示着祭祀的开始。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渺渺沧浪,魂兮彷徨。

    乘赤豹兮从文狸,驾青虬兮归故乡!”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