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235  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他讪讪地放下文稿,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窘迫和一丝被戳破的慌乱,搓着手笑道:“哎呦喂,让杜先生见笑了!咱家……咱家这不是看大家伙都为了《民启录》尽

    心尽力,心里着急嘛!是不认识字,但看个热闹,摸摸这纸……嗯,这纸可真不错,厚实!”他生硬地转移着话题,还用力摸了摸纸张,仿佛真在品鉴纸质。

    杜甫看到了魏忠贤那一瞬间的慌乱,但是也没有戳穿,只是温和一笑:“原来如此。魏大人有心了。若真想知晓内容,可随时来找我,我读与您听。”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杜先生您先忙。”魏忠贤干笑着,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快步走了出去。

    魏忠贤的背影越走越远。

    周瑜刚巧进来,看到这一幕问到:“魏忠贤怎么来了?”这可是一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

    “他来翻了翻报纸就走了。”杜甫也不知道魏忠贤来干嘛,不过心中隐约有几分猜测,但也不会说。

    他只是微微叹了口气,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温和与平静:“或许,也只是好奇吧。”

    周瑜闻言,不再多问。他走到案边,随手拿起一份校样扫了一眼,这报纸之力可当千军万马。

    “若当年我东吴能有此物,何须仅凭舟师之利与曹刘周旋?”他想象着,若在那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建业城中也能有这般轰鸣的印刷工坊,将江东的富庶、孙氏的仁德、周郎的赤壁之功,乃至寻常士卒的忠勇,皆化为日日传扬的文字,“不必虚言矫饰,只消将秣陵市井繁荣、百姓安居之景象,将我主犒赏军士、抚恤孤老的政令,如实刊印传播……便可如涓流渗入四方。”

    他仿佛看见刘备该如何焦头烂额地应对荆州士民对江东的向往,看见曹操许都朝廷的文书如何在漫天飞舞的江东“实事录”对比下显得苍白无力。

    “那刘玄德纵有仁德之名,又能禁得住几份报纸日日解析其借荆州不还的窘迫?曹孟德纵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岂能封锁这如海水泻地般的纸页?怕是真的要让他们在帐中抓破脑袋,徒呼奈何了。”

    周瑜的目光从虚幻的遐想中收回,重新聚焦于手中实实在在的《民启录》校样上,眼神变得愈发灼热而坚定。

    这是利器啊。

    幸好造纸工坊的事务都是由他负责的,这可是一个好活。

    偷师….啊…不对,是学习一下。

    ——

    这些人日子松阳县有条不紊的运行着,每个历史名人都在发挥着每个人的作用。

    即便是那总是笑容满面、穿梭于各处的魏忠贤,也无人能否认他发挥的作用。县衙内部繁杂琐碎的事务、各类物资的调配收纳、乃至与外界那些不便明言的暗中联络,都被他打理得妥帖周全,滴水不漏。

    他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总能将最混乱的线头理顺,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难题。

    也是。

    姜戈偶尔想起这一点,也会失笑。

    青史留名的人物,哪有一个是简单的?无论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能在那浩瀚史册中刻下自己名字的,无一不是人中之杰,各有其惊世的才具与魄力。

    午后的阳光暖得恰到好处,透过院中海棠树的枝叶缝隙,在石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姜戈终于得闲,抛开了手头所有的文书和军报,独自一人坐在小院里,捧着一杯清茶。

    她微微后仰,靠在竹椅背上,闭上眼睛,感受着难得的宁静。微风拂过,带来远处工坊隐约的水碓声和更远处校场上士卒操练的呼喝,但这些声响非但不吵,反而更衬得这小院的静谧可贵。

    她什么也不愿去想,什么军政大事,什么朝堂反应,此刻都被隔在了院墙之外。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片刻的松弛,对她而言,十分珍贵。

    她只想让时间就在此刻停驻,让阳光就这样懒洋洋地洒满全身,让茶香慢慢氤氲,让她只是她自己。

    她可不想被任何人、任何事打扰。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叮,检测到松阳县城衙役职位空缺,现整理一份招聘名单,可招聘一名衙役,招聘完成后奖励500元。”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刚偷得半刻清闲,系统就来派活儿了。

    姜戈心情复杂地浏览着光屏上弹出的人物简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来俊臣

    朝代:唐

    身份:御史中丞。”

    姜戈眼皮一跳。这位可是武则天时期鼎鼎大名的酷吏,《罗织经》的作者,专擅刑讯逼供、构陷忠良。让他来县衙当差?怕是第二天松阳县的牢房里就得塞满“莫须有”的犯人,连杜甫写诗都可能被罗织个影射朝政的罪名。

    她是缺衙役,不是缺阎王爷。

    要说阎王爷,有白起就够了。

    她继续往下划。 w?a?n?g?阯?f?a?B?u?页?ī???????ē?n????????????﹒?????м

    “和珅

    朝代:清

    身份: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姜戈看着和珅两个字,忍不住扶额。这位乾隆朝的第一贪官,富可敌国、八面玲珑的人物,让他来县衙管治安?

    这也不对口啊!

    而且擅长拍马屁的人,她有魏忠贤就够了,不需要和珅了。要是这两个人凑一起,说不定天天搞的她头都大了。

    闹心啊。

    只能继续往下看。

    “董卓

    朝代:汉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