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5-13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第1/14页)

    第126章 第 126 章 怎会有人表演狗腿子,……

    “咱们走吧。”

    苏轼决意要给扶苏一个惊喜, 最好是能看到他“每在异乡倍思亲”,以至涕泗横流的画面。

    于是,他恳求了官家, 隐瞒下他将要北上襄助友人的消息。结果赵小郎接下来的第二封信中说, 多谢阿爹送来的物资,让自己有底气在云州中逡巡, 一边辅助狄将军的正经事, 一边看能不能发掘几个新的矿场。

    那岂不是说明,赵小郎不日将不再停留吴家村中, 行程和归期都不定?那还怎么找到他送上惊喜, 不得成了自己在他后面追着跑?

    苏轼一咬牙,连夜收拾起包裹, 坐上快马立刻出发, 争取在赵小郎动身前找上他。十二岁的少年郎从未吃过星月兼程的苦,全在这趟路上吃尽了。不知跑累了多少马, 送入多少灰土入嘴中,他才将将赶上扶苏和吴家村道别之前。

    就这, 如果不吓赵小郎个大的, 他就不配当太子殿下的挚友!

    苏轼兴致满满地拍了下马屁股, 催马跑下山坡,马腿一下蹬起风沙,一路上都在飞扬, 衬得马上之人神秘又嚣张。他打算就这样冲到赵小郎面前, 待尘埃落定后, 翻身下马,欣赏完赵小郎讶异得说不出话的侧脸后,笑着问他“怎么样?惊喜不惊喜?”

    他想得很完美, 现实却截然不同。早在他催发□□之马时,“咚咚”的马蹄声就引起了吴家村村民们的警觉。他们四望逡巡,很快就确定了来者是谁。谁也没说话,但人群不约而同地往后收缩,把扶苏围堵到院子最深处。

    仿佛已经默契地做好了准备,要用人肉筑起一座人墙,保护他们即将建起祠堂的神像。

    但在他们看不到之处,扶苏翻了翻眼皮:可以说吗?他猜到来人是谁了。

    虽然开心是开心的嘛……但苏轼会打什么小算盘,他用脚指头都能猜得一清二楚!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遥遥的马蹄声渐渐逼近,吴家村等人都坐好了起扑的姿态。待马匹的身影出现在院子边缘,十数人欲上前逼停马匹、千钧一发、剑拔弩张之意的时刻,扶苏看准时机,把手握成拳抵唇,轻咳了两声:“自己人,别开木仓!”

    村民们:“……?”

    开木仓是什么?

    苏轼:“……”

    可恶,这不是完全被发现了么!

    村民们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小贵人让他们住手这一层意思还是听明白了的。众人不再跃跃欲试,转为防御式阵型,一瞬不瞬盯着马上人。

    仔细一看,咦,这马上之人怎么这么矮?果如传言中所说,宋人都是小矮子么?

    再仔细一看,哦,原来是个脸嫩乎的。多半还是个孩子呢。难怪小贵人认识啊,两个都是孩子,极有可能是玩伴吧。

    扶苏从马上之人遥遥唤道:“你还在村民面前秀马术。你难道不知道,吴家村以前走私过好多战马给大宋吗?”

    苏轼:“……”

    坏了,这个他真不知道。

    走私过马匹,对马的脾性最了解,自己想秀一路上练成的技术不就是班门弄斧?苏轼立刻刹车,哦不,刹马,满脸郁卒地一跃而下。他最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殿下,你到底怎么隔着老远发现是我的。”

    “不是我看到的,”扶苏的心情十分好,也就不介意告诉他真相:“是猜到的。”

    “猜出来的……”

    苏轼一下子就想到了官家。扶苏说自己不日要去其他地方寻找矿场的那一封信,官家其实回了一封。难道说,他就是在那封信里……!?

    苏轼很生气,苏轼骂不出来。

    能骂什么呢?人家官家和殿下本来就是亲父子,搞点儿偏心的剧透本就理所应当。他又唱又跳的,倒成了丑角。

    但扶苏好像看透了他心头所想:“你猜官家说了什么?”

    “他只说了句‘肃儿担心之事,朕已有了法门’,可一个字没提会有人北上,更没提那个人是苏小郎你呀。”

    换句话说,全部是他推理出来的。先是推理出“有法门”指的是朝廷会有人帮忙。至于是谁?怎么帮?扶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知报》的有关的人。其中知道他在云州的,又愿意千里奔赴而来的,有且只有一个。

    苏轼刚狠狠撇下的嘴角终于抚平了。他的脸上虽有郁色,黑漆漆的眼珠子却滴溜溜转了起来:“好啦,我知道啦。”

    “话说回来,你们刚才又在干什么呢?我怎么听到好像有人在哭?”

    扶苏脸上的尴尬一闪而过。

    而村民们看到小贵人和刚才闯入的陌生人站在一起挨得极近,还亲亲热热地说话已经认可了小贵人的话,觉得他们是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人,那么他问的话就要回答。

    “我们在商量给小贵人建祠堂之事!”

    会心的笑容从扶苏转到了苏轼的脸上。他一脸兴味盎然地问接话的吴老汉:“哦?不是好事一桩吗?怎么还有人哭起来了?”

    “还不是小贵人他不同意!他马上要走了,却连念想都不舍得给我们留着点。”

    吴老汉回答道。

    其实,他的心中有个私心:新来的看头发、牙齿也是个贵人出身,而且和小贵人关系极好。说不得由他出面,但凡劝上两句,小贵人就肯建祠堂了呢?

    这也是村民们心中的想法。

    他们和吴老汉一齐,诸多道眼神殷殷地看向了苏轼。

    扶苏却倏然瞪大了眼睛,仿佛遭遇了什么背叛似的:“你们怎么……颠倒黑白呢!”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