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11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00-110(第1/16页)

    第101章 第 101 章 只要有求知心,国家就……

    晏几道:“应该……”

    范纯仁:“或许……”

    扶苏:“没问题的吧?”

    其他人:喂, 为什么你比那两个相公之子看起来还要笃定啊?

    但转念一想,人家是三元兼相公子弟,之前还把棉花宣传的事办得那么漂亮。或许对官场的门道自有一套呢?敢笃定一点也不奇怪。

    那么问题只剩下了最后一点——

    每七日印刷出一份新报纸, 以大宋现在的技术手段跟得上吗?

    “跟得上。”

    这是范纯仁和张载的共同结论。

    范纯仁在国子监待得时间长, 对监中书局的生产力有所了解。张载刚刚编纂完《捧雪集》刊发全国,过程中少不了和雕印的匠人打交道。他们都点了头, 自然是没问题的。

    “但倘若更频繁点, 四日、或是三日一刊发的话,雕印的匠人就要吃不消了。”

    扶苏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

    “雕印?”

    “对啊, 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 是我听岔了。”其实是在惊讶活字印刷术还没有推广开来,明明和《梦溪笔谈》同时代的, 发明得正是时候。

    转念一想, 扶苏又明白了个中关窍。用胶印活字排版,前提是匠人必须要识字。但识字的人, 怎么甘心只当区区一印刷匠人呢?不过等报纸推广开来之后,就没有这个矛盾了。全民大识字时代, 保证人人都能认字。

    他看着曾巩把最后一个字落在稿纸上, 迫不及待地拿起它, 在空中抖了几下加快晾干,然后揣进怀里,迫不及待地写出第一期了。

    苏轼见他要走, 忙提醒道:“赵小郎, 你答应过我们的, 那些内容一定要写啊!我可想知道大宋的四角都在哪里了。”

    大宋的最南端……好像是海南,刚好是你日后被贬得最远的地方。这么好奇,是为以后的流放生涯做准备, 提前踩点吗?

    这个缺德又地狱的念头一出,扶苏眼睛眯成一条缝,没忍住笑出声:“噗。”

    苏轼狐疑不已:“你在笑什么呢?”

    他说的话很搞笑吗?

    扶苏匆忙搪塞道:“没什么,我知道了,知道了!”

    他也确实准备好好写一写。好友们的反应只是多给他上了一层鼓励和保险罢了。在他第二世往前推几百年的时候,清朝的同时代就发生了科技大爆炸。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未曾赶上这一波东风。

    当时的有识之士也并非不能睁眼看世界。但技术的底色就是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传统意义上的旁门左道。若要将之纳入科举,成为显学?以四书五经为生的士人们第一个不同意。

    在他们眼里,能学习自然理化知识的,无非是顶层的官员和后辈们。科举改革,则是对教育公平的绝大挑衅。以至于清朝科技革命的力量,自始至终都如涓涓的小溪,汇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生生错过了国运时局。

    所以,自然理化的知识,他一定要在报纸上开专栏科普。先给百姓们打个好点的底子,日后再徐徐图之,从科举的类目上做文章,使之成为一门显学,说不定能比欧洲早进入自然科学大爆发的时代呢?

    扶苏满怀着决心回了家中——当然是他在皇宫的家,而不是国子监的宿舍。

    在书桌前铺好白纸,研好墨水,扶苏沉吟片刻后,抬起笔就写道——

    《论诸葛司马传闻之我见》

    扶苏写完后立刻摇摇头:观点没写在题目上,不够快速引人入胜,直接pss。

    《驳野史谬论,正武侯之名》

    太过于文绉绉了,汴京的百姓们一定不会喜欢的。而且熟悉棉花推广之始末的人,知道文章作者是他后,一定会嘲笑他自导自演唱双簧的。他可不想留下黑历史。划掉划掉!

    《<诸葛亮妙计破司马>的破绽在哪里?看完这三条,你就明白了。》

    噫,谁家营销号来了?

    可扶苏皱巴着脸看来看去,不得不承认,营销号式标题是经过检验的——他读了都想一探各种究竟呢。而且没有直接否认故事的真实性,而是从事实出发,留了一道引人思考的口子,把真假留给读者自行辨析。

    他捏着鼻子,眼睛故意不去看那个标题,继续往下洋洋洒洒地写道:“第一,经常种地的人都知道,棉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第二,经常高空抛物的人都知道……第三,经常读三国的人都知道……”

    很快,一篇科普打假文宣告完成。

    扶苏乘胜追击,又在科普识字的栏目添上了“雪”“花”“亮”“兵”等常用字的读法、释义和演变过程。

    在读诗的栏目中,采纳了范纯仁的意见编入了完整版《秦风?岂曰无衣》。

    其余的,就只剩苏洵《六国论》和一大批好文章的原稿,和大宋地理科普的部分了。

    前者已经拜托给了苏轼,至于后者……扶苏用嘴送气,快速风干了样板之后,就揣着它“噔噔”跑出了书房,飞奔向垂拱殿的方向。

    寻常人或许会参考地理志,但扶苏不一样,他打算借官家的舆图一用。

    但靠近了垂拱殿之后,扶苏又倏然警觉了起来,两只白嫩的耳朵乍然竖起,四面扫视着周遭的环境。确定附近没有大臣之后,他才敢从檐下绕出来,假装自己是从宫外而非后宫进来后,施施然进了垂拱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