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0-9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80-90(第1/17页)

    第81章 第 81 章 “知道我是成王的,你是……

    自从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 两国稳定开设互市榷场、互通有无之后,边疆贸易越发兴盛。茶叶、香料、丝绸等等货物成为走俏的商品。然而另几样东西却在禁止交易之列,其中, 马匹就是榜上的第一名。

    然而, 后世的西方,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学家曾经说过:“……有50%的利润, 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资本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倘若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下一切罪行, 甚至甘于冒着绞首的风险。”

    在古代, 马匹是极为珍贵的运力资源,更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走私一匹北马, 产生的利润何止300%呢?足以让有门路、又吃不饱饭的人铤而走险一回了。

    在《水浒传》中, 段景住就是个盗马贼,曾从北方盗来一匹“照夜玉狮子”欲送给宋江, 途中却被曾头市抢了去。梁山与曾头市因此结仇。由此足征这一行当的兴旺了。

    但这都属于民间的灰色行当,仁宗皇帝未必不知道, 却从来没想过这条路。毕竟他身份摆在那里呢, 一国皇帝干走私?丢不起那个人!

    他登时面露难色:“这……”

    扶苏却没什么心理负担。第一世第二世, 类似的事情他见得多了。

    见仁宗犹豫,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当即劝说了起来:“昔日的信陵君麾下门客无数, 当中还鸡鸣狗盗之徒呢。偏偏这两样人, 在关键时刻救下他一命。再说了, 远的不提就说隔壁的西夏李元昊,不还在和谈的使节团里面掺了探子么?官家固守仁义之心,为政以德, 但辽夏却非礼仪之邦呀。您这样下去会吃亏的。”

    仁宗拧着的手指松开了,凝固的面色亦稍有松缓:“不错,为了天下百姓,朕便是挨些骂名又如何?只是此事……不能堂而皇之,放在朝堂上与众卿家讨论。”

    正所谓“事以密成”。

    从官方走私马匹之事,一旦放到朝堂上广而告之,史书上留下荒唐一笔也就罢了,关键是容易泄密呀。知道为什么榷场除了禁止贩马,还要严格控制书籍交易吗?倘若大宋的邸报什么的走私到了辽国,焉知对面会从中窥出什么门道来?

    “那内库呢?”

    “内库的钱不够。”面对的是主意、本事都比自己大的儿子,仁宗索性也不装了,直言起自己的窘境来。

    扶苏:“……”

    他别过头,小声嘟囔了一句:“怎么这么不经花啊?”

    明明仁宗的后宫数目不多、儿女更是稀少。也没什么花石纲啊、建宫殿啊之类的不良嗜好。内库按理说没什么支出的,怎么就没钱了呢。

    仁宗:“皇考素爱仙神感应之说。”

    扶苏:“……”

    好吧,这下破案了。问题不出在他爹,而是出在他素未谋面的爷爷身上。真宗皇帝做得出把年号改成“大中祥符”的天书,又亲自前往封禅泰山的事。花点内库的钱用来求仙问道更是洒洒水了。

    而且听官家的口气,他对自己这爷爷的怨念还不小?

    但逝者已矣,追究无益。扶苏托着小下巴陷入了沉思。不能动用国库和内库,哪里还有钱支撑得起走私成群的北马呢?倏然间,王安石的名字涌入了扶苏的脑海。

    但他联想到的,不是此人这一世深入前线查案的举动,而是上辈子大刀阔斧的变法。其中有一条就叫做“保马法”,指的是在“市易法”通过与西夏等地交易得来的马匹散入北方的民户之中,由百姓认购养马,可以抵扣一部分赋税徭役的政策。

    这一办法,一度使战马的数量增加,贻害却也无穷。官府强行摊派名额、马匹死亡的赔偿导致小农破产、以及民间缺乏养马经验,养马质量不足等等。但它却提醒了扶苏一件事,那就是,可以借助民间资本实现马匹的养殖。

    至于当中容易踩的坑?感谢上辈子的王安石,都帮他规避了。

    扶苏立刻拿起随身的小本本和炭笔,写写画画了起来:马匹要成规模养殖、要找有经验的人养殖,而且参与的民间资本,还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不会因为部分的死亡就伤筋动骨。

    写完这些字后,他脑子里纷繁芜杂的线头突然就理顺了。一个名字倏然浮现在了脑海间。

    “有了!”扶苏说道。

    旋即,他向仁宗摊开了小手。

    “肃儿又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官家!你刚才是不是想说‘鬼’主意?别急着否认,我都听见了!”

    成功得到仁宗的道歉讨饶之后,他才傲娇地“哼”了一声:“我想问官家要一份圣旨。”

    仁宗:“哦?写给谁的?”

    “柴家。”

    仁宗闻言,微妙地顿了一下:“他们毕竟是前朝皇室……是他们哪里得罪过你?”

    柴家,就是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的主君。太祖开国之后并未赶尽杀绝,而是封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并且宣布优待柴氏子孙。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此举未免显得伪善,至少扶苏在第二世的时候一直是这么想的。但他这辈子生在宋朝,偶尔听起身边的人谈起晚唐和五代十国,那个君主暗弱、武将统兵、五天一哗变十天一造反的时代,才能知道宋太祖善待前主君的行为。已然堪称道德标杆了。

    由此更能窥见他的野心——结束礼崩乐坏,毫无道德的黑暗乱世,让“仁义礼智信”再次成为社会主流的野心。

    太祖皇帝如此承诺,也确实信守了承诺。一直到他侄孙子辈的仁宗朝,柴家还世袭着“崇义公”的爵位。出于颜面与名声的考虑,赵宋的皇室、宗室不会轻易对柴家出手。

    仁宗相信,他聪明无比的小儿子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当他听到这个名字从扶苏的口中说出时,只想到了一种可能:“他们哪里得罪了你,怎么不说给朕听?”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