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0-8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截止到仁宗为止,已经采用了“糊名誊卷”的方式,防止有人通过笔迹作弊,这对扶苏是个大利好。因为他的年龄实在太小,手也是肉乎乎的小小一个巴掌,扇人都不痛的那种。能握住毛笔杆子、写出清晰完整的字形就已经很勉强了,要是想写出笔锋、勾连什么的,实在是强人所难。若是以字观人,他的卷面分会掉一大截。

    虽然是糊名录卷,但篇头的“臣对”二字仍是要给考官过目的。扶苏一口气在草稿纸上写出十五几个“臣对”,从中精挑细选出最好看的那个,又模仿了十几次,才运笔往上誊抄。后面文章的内容,他誊得更慢了一点,每个字都要在心中默念一遍,确保己身专注、心脑合一,才不容易写错别字。

    扶苏这招很有效果。誊抄的时候一气呵成,没有第二遍。直到一切尘埃落定,天色也还早,蜡烛还有好大一截没烧完。但扶苏摸了摸肚子,没有再摸出馓子解馋了——隔壁的考生大概正在赶进度呢,木质的房间隔音不好,听着咯咯嘣嘣的声音容易心烦意乱。

    他闲着无聊,便自己在草稿上画五子棋玩儿,一直到收卷为止。

    “我写完了,便在草稿纸上画井字棋玩。”

    待首场收卷,考场外几人会合之时,苏轼是这样说的。扶苏忍不住看了他一眼:省省吧,苏小郎,没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瞪你吗?

    范纯仁:“哦?难道说,苏小郎你的时间还很宽裕?”

    “那倒不是!”苏轼摆了摆手,似乎心有余悸般说道:“我当时紧张死了,誊文章誊了一遍,快要结束的时候出了个别字,害得我只能再誊一遍。当时以为时间要不够啦,急得我冷汗都下来了,着急忙慌地誊了第二遍,写完的时候发现蜡烛还有这——么长呢。”

    扶苏:“……倒是很符合你的人设。”

    他于是把自己不写错别字的方法分享了出去,成功收到苏轼稀有的崇拜眼神:“这个好!你是怎么想到的?怎么这么聪明呢?”

    扶苏微微地抬起下巴。

    不是聪明,是经历的大考太多,考出来的。

    他们倒是没有互相对答案,讨论每个人都写了什么内容。相邻的考生有这样做的,也有想拉着他们讨论的。苏轼似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高论,但都被扶苏扯住衣服,灵活闪避了。

    “快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6/15页)

    范纯仁也十分同意,和曾巩他们把两个小豆丁夹在中间,往国子监的方向走去。

    待离远了考场,扶苏才松了口气。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让我说呀?”

    “是为了防止他人在你身上夹带……”

    “是怕有人故意说个错误的答案,倒打一耙说你跑题,搞你心态。”

    范纯仁说到一半,脸上似有错愕之色:“我竟没想到这一层。父亲也不曾嘱咐过。赵小郎,还是你想得周到呀。”

    扶苏擦汗:不是周到,这当然也是他无数次考出来的经验。说出来都是泪啊!

    秋闱的首场就这样顺利落下帷幕,扶苏的心也安定了大半。倒不是因为对自己多么自信,而是他发现,他遇到的人似乎比他浮躁得多。他也稍稍对大宋的学子们褪下了滤镜。一千年前的考生和一千年后也没什么不同。

    他在宿舍睡了个踏实的觉,迎接接下来的两场考试。

    次场考经义。

    题目一共有三道。

    《春秋公羊传》“九世之仇犹可报”释义。

    《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言何解?

    《孟子》中为何说“民贵君轻”?

    刚考完升斋考试的扶苏尚且有一个还没还没退化的脑子。这几道题考的经义原文又不生僻,自然是手到擒来。

    但当他笔下生风时,总有一种微妙的感觉。

    “九世之仇犹可报”这句话很有年代感,历数上去,还是汉武帝那时候的主流思想,也是他攻打匈奴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动员。

    那么,这句话出现在今年秋闱的试卷上,是为什么呢?

    扶苏心里暗暗存了个疑影。但他担忧扰乱周遭人的心态,谁都没说。

    结果,他的预感果然应验了。

    第三日的策论,共有五道题目。除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农桑、水利、漕运以外,最末尾也是比重最大的一道题,竟然是问“大宋如何处理与西南边民”的关系。

    扶苏的卷子翻到这一面的时候,鲜明地听到,四面八方的考室传来起此彼伏的抽气声。

    西南边民?

    不是,西南边民都有谁啊?

    有的人一头雾水、两眼发直,纵使如何抓挠着头发,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

    有人知道“交趾国”的李氏王朝——毕竟此国名自古就有之,稍稍读一读史书就有印象。

    有的多知道一个“占城国”,是因为真宗皇帝曾在此国发现可以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下令在大宋境内推广种植。

    还有人知道“侬智高”其人和他的广源州,不就是官家最近下令讨伐的对象么?

    但扶苏只肖一闭眼,官家趁着夜色,给他捎来的西南边地舆图就仿佛映在了眼前。

    第75章 第 75 章 “大人,我发现了一份卷……

    大考押中题了该怎么办?

    扶苏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 也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终于能理解刚才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